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追忆我的童年(散文)

(2025-08-16 05:37:43)
标签:

追忆我的童年

那时上学

中午是要回家吃饭

夏天的傍晚

用芭蕉扇赶蚊子

分类: 文学通讯类
【原创】追忆我的童年(散文)

我的老宅在六甲古镇南侧不到五百米,那罗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之地。老宅院这个生养了几代人的地方,对她真有些爱恋与情感。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每个人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儿时回忆。而带给我的回忆又离不开父母生养我的“老宅”。

回忆家乡的老宅,回顾家乡的历史,联系个人成长经历,老宅照片里映射着勤劳致富的罗家,伟大的父母养育出汝等杰出的兄妹啊。回忆家乡的老宅,回顾家乡的历史,联系个人成长经历,老宅照片里映射着勤劳致富的罗家,伟大的父母养育出汝等杰出的兄妹啊。

然而,老宅却是慈祥的。他哺育了祖父与祖母,亦拉扯大爷爷和奶奶,他看着父亲呱呱落地,亦见证了母亲被娶进家门。他就这样默默地站在那片黄土地上,将他的爱连同秉性深深扎根在这一方故土里,浇注进生活在这里的子孙的血液里。

我的童年在海门市包场镇的一个乡村度过。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中期在那里读完了小学和初中。那时去镇上的学校,全程都是凹凸不平的泥路,唯有经过几条水泥桥时才感觉脚下稳当些。

这种泥土路干不得也湿不得,在烈日的暴晒下,路面干成了粉末状,我常常顶着毒日赤着脚在泥沙里走路,滚烫的泥沙嵌在脚丫里,一种痒痒的感觉还蛮舒服的。一下雨,路面很快就泥泞不堪。

小时候穿的鞋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我亲见她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纳鞋底,制作一双鞋不知要经过多少个黄昏。这当然只能在冬季或者春秋两季,夏日的黄昏因为炎热和蚊虫叮咬基本干不了什么。每有新鞋做成,我都是留着上学或者走亲戚穿的,平时在田间挑羊草或在树林竹林里玩耍,就穿那头部洞开的旧鞋。

手工做的布鞋是最经不起雨淋的,每遇下雨天,但凡是半新不旧的布鞋,我唯恐被泥水糟蹋了,只要不是寒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脱下来,拎在手里光着脚走路。

那时上学,中午是要回家吃饭的,所以每天必须往返两次。夏季雨多,有时遇上整天下雨,母亲不下地,就有时间给我送饭了。为了让老师和同学们看着不至于太过寒碜,母亲特意在玉米粞饭里掺和了一把米。那时的米十分紧俏,我们家里不过就藏着三五斤,平时是舍不得吃的,备着偶尔有亲戚上门应对不时之需。

母亲做好饭,从锅底里挖出含米粒最多的那一块,用蓝边大碗盛好,上面覆一层咸瓜毛豆,加上一只荷包蛋,有时还带只咸鸭蛋,上面扣一只供碗(一种比蓝边大碗小又比花边茶碗大一点的碗,人们叫做供碗,是不是过去祭祀时专用的也不得而知),用布袋扎好,然后穿上套鞋撑着布伞,深一脚浅一脚地赶来学校。我在同学们的注视下一口一口地吃饭,感觉挺不好意思的。

【原创】追忆我的童年(散文)

那时的乡村,家家都有一二只猪羊或者三五只鸡鸭饲养,我们海门人把鸡鸭猪羊之类的畜生叫做“猔毵zòngsn”,饲养它们叫“照调”。农家人除了种田,照调猔毵是家里的第二要务。大人们整天忙于农事,挑羊草喂鸡鸭等事务自然是落到一群孩子的身上。我每天放晚学后,都要赶紧挑一篮羊草回家的,因为我知道,羊圈里的羊已经饿着肚子叫唤半天了。

一回到家,就赶紧找那灌着醋冷水的陶瓷罐,咕嘟咕嘟地猛喝几口,那是母亲用少许酸醋和糖精兑入凉水调制而成的,再掺和些切细的黄瓜丝,那种既阴凉又酸甜的滋味喝着相当可口,这是我们小时候的夏日饮品(小时候我上学从来就没有什么水壶带的,口渴了就去沟河里用手捧几捧呼噜两下)。

夏秋季日长,时间比较充裕,我和三两个伙伴凑在一起,提着篮子四处去转悠,趁着那老师不管,爹娘不管,邻居不管的“三不管”时机,以挑羊草为名,下河游泳,上树捉知了,或者玩些用青草和树枝作道具的各种游戏,当然也偶尔干些偷桃摘瓜的勾当,忘乎得不知所以然。

那时乡村还没有通电,炎热的夏天,人们要么下河游泳或者用冷水冲凉,要么去树阴底下借一片阴凉纳几丝凉风,除此之外就只有依仗芭蕉扇的晃动来驱热避暑了。三四十年前,农家人住的大多是砖木结构的五路头房子,一个灶间,一个房头,即农家人所说的“一房一厨屋”。灶间杂以农具炊具,比较凌乱,那时人们每天都要下地劳动,哪有时间细细去整理,“脏乱差”是当年的农家特色。

一般人家房头就一个,一家人全住在里面,人口多的人家一屋置三四张床的都有,姐和妹、兄和弟同挤一床。能有三四间屋子的人家算是条件十分优越的了,七路头的大屋更是很少见到,偶尔见到的,也是过去大户人家遗存下来的。

晚上,我除了春秋冬三季尚可就着煤油灯看书或者做作业,夏季在低矮的五路头房子里何等的闷热就可想而知了,加上蚊虫叮咬,根本无法静静地坐下来。好在那时没有多少作业,即使有一些也是在学校里就完成了。

夏天的傍晚,随着烈日的滚落,因炎热而沉寂了一整天的农家人,渐渐在门口露头了,人们从屋里搬出方台长凳,开始演绎那吃饭、洗澡、乘凉、聊天的流程,一直持续到深夜。那时洗澡都用木脚盆,女人们在灶头的铁罐里舀几勺温水躲进房头里去洗澡。男人们似乎比较随意,不少人仅穿一条裤头,去宅沟里提一桶凉水,就在场心里大大咧咧地洒水擦身。小孩子更是无所顾忌,干脆就让大人们赤条条地在人家的眼皮底下洗澡,然后抹上痱子粉,搞得一脖子“白纷纷”,再手舞足蹈地躺到桌子上等着大人们用芭蕉扇赶蚊子。

夏夜的天空,繁星闪烁,我仰面躺在方台上,母亲手摇芭蕉扇,一边给我驱赶蚊子,一边给我讲那久远的故事。记得,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她手指星空给我直接演示的,银河一边的织女星,她称其为挑灯草星,银河另一边的牛郎星,她称其为挑石头星。

同是三颗星,母亲说织女挑的是灯草,分量轻,故三星基本成一直线。而牛郎挑的是石头,分量重,三星不在一直线上,像负重的扁担成弯曲状,这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最原始的版本。还有许多童谣,比如我们小时候人人都会吟诵的“东界马来,西界牛来,隔壁大姐转来……”这类儿歌,我都是在夏日的黄昏跟着母亲鹦鹉学舌般念叨的。母亲没有文化,大字不识马马凳,可肚子里的“古董”不少,许多民间的日常礼仪以及沙地人的民俗掌故,她好像什么都知道,我通过她的口授,日积月累,懂得了不少,这对于我后来在民俗民风方面的写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夏天是孩子们最活跃的季节,我对童年的记忆,也是以过夏的情景最为清晰。那段苦中作乐的时光,不说怎样地让人回味,只能说,这是一段属于我的最接地气、最亲近自然、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岁月的脚步在不停地走着,转瞬即逝。我童年的回忆啊,是那么美好!~它像一只小船载着我的梦想,在岁月中遨游。这时,冰心那句“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一直回响在我耳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