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生感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保持愉悦心态一点

标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保持愉悦心态平民百姓平常生活平和心情 |
分类: 人生感悟类 |
心态就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它体现了人类对外界事物应激的情况下心里所承受能力的不同,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人生经历使人心里所承受的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和处理也有不同的方式,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记住,苦难是生活的老师成败得失是寻常,是面对人生的挫折,如果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拥有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是光明的未来,也是一帆风顺的。
年龄,是人生的黄金时代,给人以悠闲的诗意,给人以冷静、深沉和成熟的美感。人生对这一代人,已无秘密可言。
“最美不过夕阳红”,在美丽的夕阳中,上帝已把一个无忧无虑的你还给了自己,那就愉快的过好每一天,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吧!
俗话说“健康是金、是福、是命”,这对老年人来说更显珍贵。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含有物质和精神两大要素,它们之间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如何做到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心态平和最关键,“平”字尤为重要。
一是“平民百姓”的心态。这是保持良好心态的基础。一个人如能正确地把自己定位为平民百姓,而不是妄以“人上人”自居。有这样的良好心态,就能与百姓心连心,同甘苦,共命运。如果他是个干部、官员,就会是一个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受人民拥戴的好公仆。相反,如果是一个心术不正、一心只为自己捞私利的腐败分子和贪官污吏,就会成为遭人唾弃、受到法办的罪人。这样的人还谈何健康。
二是“平常生活”的心态。这主要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大多数人的一般日常生活。当然,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方式、习惯、爱好等会有差异,其质量和水平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总的说应该是勤俭节约,而不是铺张浪费的。这也是一种良好心态的反映。从医学保健角度看,一个人如果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经常大吃大喝,年纪不大,就多病缠身,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三是“平和心情”的心态。平和是良好心态的保证。平和的反义词是急躁、激动、冲动等。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到不顺心,不如意,看不惯,心情不好,总爱生气,必然影响健康。大多数退下来的老同志,月收入大多比在职时少一些,千万不要感到不平和不快。应该说,不少老同志的生活条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体还是较好的。当前他们应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身心健康。如能达观对待,想开一些,知足常乐,保持平和心态,对老人们肯定大有裨益。
淡泊名利,坦荡豁达。人有一定的理想是没有错的,但目标应该定得低一点,再低一些,实际一点在实际一点,对名和利不应该看得过重,应该看得淡一些,再淡一些,彻悟一点,在彻悟一点,诸葛亮曾经说过,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生活在社会里,能在金钱权力美色等面前表示出朴实来,做到致远明志,真可谓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人生修养境界。
四是“平安终生”的心态。平安,是对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种祝愿。在有了前面三点的基础上,再注意饮食、起居、锻炼、休息,延缓衰老、健康长寿、安度晚年的美好愿望是可以实现的。退一步说,即使遭遇什么意外,如果能保持平和心态,也可以从容应对。当今医学界有一种说法:人的自然生命最少应该活百岁以上,现在的人大多是病死的,极少是衰老死的,将来应逐步做到更多的人是衰老而死(器官老化,无疾而终)。也可以说,是实现了人生最后一程的平安终生。
在现在纷杂的社会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身体健康的第一要素,以上几点就是我们现代人应该保持的良好心态,但是面对竞争压力如此巨大的现代社会,我们也只能尝试尽量去学着,保持这样平静的心态,但是我呼吁人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毕竟有了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才能够更好的去拥抱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