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生感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拥有诚实守信一点

标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拥有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加强道德修养 |
分类: 人生感悟类 |

古人云:“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摧、金石可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民族,五千年来有着许许多多值得称赞的美德。其中,最闪亮的那颗珍珠就是人要拥有一颗真诚之心。
什么是诚实?诚实就是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诚实就是对自己是诚实的,这就意味着不自欺,内心坦坦荡荡,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诚实就是对他人诚恳实在,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言行一致,践守诺言。
诚实可分为诚与信。诚——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诚实的人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实,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诚实的人反对投机取巧,趋炎附势,吹拍奉迎,见风使舵,争功诿过,弄虚作假,口是心非。信——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话,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如果某个人经常装腔作势,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人两面三刀,明明心里讨厌脸上却堆满笑脸,本来并不欢迎却一副热情好客的样子,本来彼此并不熟悉却拍拍打打像长久的老朋友。这种人肯定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道:“这家伙真虚伪!”似乎社会上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虚伪,人类社会似乎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律:人类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虚伪言行就越多,其掩饰真实意图和面目的技巧也越高超。虚伪的言行是人类特有的普遍性格。
诚实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神奇钥匙。在人际交往中,只有真诚待人,才能与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关系;只有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所以,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言而有信,无信不立”的观念,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诚实是立身之本。古人称诚信为“天之道”,又称“至诚之道”。“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做人必须讲诚信,诚实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才能与人和谐相处。立身必须以诚信为本,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古今中外,仁人志士们认为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应奉行诚实为人这一金科玉律,即“诚实是一种绝对的道德规范”。诚实,即忠诚老实,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
当今社会传统道德严重缺失,社会世风日下,社会丑恶现象、荒唐事多发,这是事实。但极少数人的道德败坏,品行不端、心理扭曲不是社会的主流,且必定被社会所弃,受法律严惩,所以我们不能以此对社会一概而论。我们要看到当今社会诚实守信、行善积德、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大量涌现。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村官、最美司机、最美公务员等等,已成为人们的学习榜样。
古今中外,都把诚实作为一个人很重要的美德。诚实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是为人立德的核心,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它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实也如此,人与人相处,相敬如宾是门很重要的学问,关键是要诚实。诚实做人,待人真心诚意,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诚实是无价之宝、是做人之本。真实可信的,真实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是经得住事实和时间检验的。假的、骗人的东西是编造的,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必然会露出破绽,在事实面前,早晚要暴露的。所谓品行端正,无非就是拥有一颗大爱心、同情心,不害人、不吭人、不骗人。
一个诚实之心的人,就象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围的人,也温暖了自己,真诚之心无须灌输和强迫,只会相互感染和传播。如果说社会是一座大厦那诚实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础,没有诚实,大厦就会倒塌。另外,诚实在人际交往中也很重要。你诚实,别人通常也会诚实。这样,群体关系会非常好,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有诚实品质的人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认可自己依赖自己,我认为,要作到让人认可与依赖一定要诚实。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帮助。
诚实之心就是真心待人,诚实做事。这是做人最起码、最基本的准则。无论对待任何人、做何种事情,都应当抱有一颗诚实之心,只有这样才能换来他人对自己的真心和尊重,才能成功的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真正的叫做一个人。否则,人人都相互猜疑、尔欺吾诈,那么,这个世界秩序将会大乱,后果将不堪设想。
诚与信是辩证统一的,诚信的基础是诚,如果人人都诚实,那就必定是一个可信任的社会。诚信是维系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体;诚信是人类的美德,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内容之一,不仅是公民待人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个人立身处事的根本原则,而且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尺,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诚实的内涵和表现: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做人处世中站得直,行得端,走得稳,只有加强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人,诚实做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监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人与人相处,相敬如宾是门很重要的学问,关键是要诚实守信真诚,要真情实意。从哲学角度上来分析,诚实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因此是诚实可信的,真实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是经得住事实和时间检验的。
如今,社会上的诚实问题也日益严峻。为什么?老实的人总是爱吃亏,说假话的人当道,是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倾斜。社会普遍的浮躁心理,使得诚实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诚实没有体积,可以让人心情灰黯,苍白,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愉快。
诚实做人,待人真心诚意,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诚实是做人之本,做人要讲诚实。诚实的语言,不论对说话者还是对听话者来说,都至关重要。说话的魅力,不在于说得多么流畅,多么滔滔不绝,而在于是否善于表达诚实。当人以诚实之心待人,当人用友善之心对人,并且总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对人以诚实,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对他人开诚布公,不隐瞒,不欺骗;对自己为善去恶,光明磊落。一句话,诚实就是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