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孩提时代盼年的滋味(散文)

(2025-02-01 08:31:14)
标签:

孩提时代盼年的滋味

年三十守岁

一家人围坐

拜岁的礼物

礼节的亲情

分类: 文学通讯类

【原创】孩提时代盼年的滋味(散文)

  人到老年,总喜欢忆及过去。特别是看到今天孩子孩们那张张烂漫的笑脸,总会想到虽然已是冬天,冬雨不同于其他季节的雨,有着独特的气质和意韵。冬雨不像春雨,春雨是那样温曦,给人希望和憧憬,催生着万物健硕地成长,即使“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是那样的引人思索、意味深长。

时光过得飞快,童年仿佛是梦,我懵懂的却没有珍惜的把它过完,可是挥不去那一段童年最美妙的影子。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70个春夏秋冬,但关于每个季节的回忆却是唯一的,与众不同的,也是永恒的。因为在人的一生童年、童心是纯真而又不曾夹杂任何的瑕疵的。

岁月的脚步在不停地走着,转瞬即逝。曾经看到过不少回忆童年的文章,每当写到儿时的那些陈年旧事,夏日的乐趣是少不得要叙述一番的,水里的扑腾,林中的嬉戏,知了的吟唱,瓜果的甘甜,那年那月的美好记忆,演化成诗情画意般的文字,让人隐隐地产生重回那个时代的念想。

然而,这毕竟是文人的矫情,我们这一代人,童年的乐趣固然有,但体会更多的却是生活的苦涩与趣味的索然。

我经常怀念儿时的年,年味儿浓郁,幸福感强烈。如今想来,其实最难忘的滋味是盼年。白岩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也许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年也是一样,过年无非也就是那样,一切都是想象中的样子,而临近过年时,我们沉浸在盼望中,那种急切和期待的心情,焦灼又神往的滋味,真的是令人难忘啊!

腊八刚过,我就追着母亲问:“妈,还有几天就过年了?”母亲正蒸着年糕,她一边忙着手中的活儿,一边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现在就开始过年了,以后天天都有好吃的了。”

接下来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美食。蒸完年糕,还要蒸馒头,磨豆腐,杀年猪,灌香肠……家里几乎天天飘着香味,馋得我口水直流。平日里母亲过得节俭,餐桌上一直都是滋味寡淡的。可想而知,这些过年的美食对我的诱惑力该有多么大,我每日都陶醉在饕餮美食的想象中。只是美食都是为过年准备的,所以即使早早准备好,也不能随便吃。母亲总是把做好的美食归置妥当,然后给我一小块豆腐、一小块肉骨头或者一小截香肠,让我先尝尝。因为年的缘故,我得到了格外的犒赏,吃到了第一口美味。

【原创】孩提时代盼年的滋味(散文)

有了之前的口水做铺垫,那些年糕、香肠、煮肉的味道美得无法形容。一小块肉到了嘴巴里,香味顿时弥漫开来,味蕾被一种久违的刺激惊醒,即刻兴奋起来。可惜只吃了几口,便吃完了。母亲扭过身去,我追着喊:“妈,再让我吃点吧,这点肉还不够塞牙缝呢!”母亲嗔道:“不能吃了,过年再吃!”那个年代,食物匮乏,不过年过节的,哪里来的美味供你大快朵颐?于是,我盼年的急切之情瞬间升腾起来,恨不得马上就过年。我无奈地掰着手指算着,想象着过年时可以尽情地享受美食,口水又一次汪洋起来。

大概文化就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在新年里,无论大户人家还是农耕小户,都会恨不得将家里最好的吃食摆上桌,来欢庆这一年的收获。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融合了我们对过去的总结,对来年的期许,对亲人的祝愿,对美好的向往。

一谈过年,我们一定会想起那遥远家乡的父老乡亲,想到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想到家乡的饭,家乡的菜,家乡里面淳朴的邻居,热情的伙伴,更会想到在家时妈妈最拿手的发糕,爸爸炸的丸子,这些点滴日常,都被记忆镌刻在我们脑海里,成为我们对家乡无法抹去的、温暖的怀念,让人想起来就心生温暖。

最让我难忘的是小时候过年家里舌尖上的美食,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平时吃的都是粗茶淡饭,所以儿时的我特别盼望过年,过年了可以吃很多平时吃不到的东西。

【原创】孩提时代盼年的滋味(散文)

父亲要去赶年集了,我追在他的身后说:“爸,咱们今年多买点鞭炮吧!我要一挂小鞭炮,大年初一早上我要自己放!”父亲笑眯眯地说:“好!”要过年了,父亲的脾气也变得格外好。鞭炮买回来了,红红的一堆,我兴奋起来,冲过去对父亲说:“我先放一个,试试鞭炮响不响吧!”父亲说:“鞭炮哪有不响的,等过年的时候再放吧!”在父亲看来,还没到过年就放鞭炮实在是一种浪费。我只好听着村里的鞭炮稀稀落落地响起,憧憬新年赶紧到来,我要把鞭炮放得震天响!

大年三十的到来,将新年的喜庆气氛推向了高潮。屋外鞭声炮响此起彼伏,小孩们一起床便早早换上了新衣服,帮着大人打下手,贴春联、写福字、准备年夜饭。

说到年夜饭,就一定离不了饺子。大人们总能包出各种样式的饺子,元宝型,麦穗型,梅花型,应有尽有。而爸爸大胖手包的饺子,总会在其中鸡立鹤群,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挑出来。反观奶奶包的饺子皮薄馅大,鲜香爽口,而且总把裹了硬币的那个留给我。

【原创】孩提时代盼年的滋味(散文) 

每年除夕,年夜饭愈加丰盛,但不变的是,奶奶总会在桌上摆上一条生鱼,寓意年年有余;饭后不忘在屋外点上红灯笼守岁,象征岁岁平安;晚上还要交待我们初一不能倒水,这样保佑来年没有水涝。这是他们那个年代对生活的美好期许,是老人们的新年仪式感,是他们在漫长岁月里传承下来的生活艺术。

年就要到了,祖父和祖母在冬日的阳光下打着盹,絮絮地说着什么。听他们说到“压岁钱”三个字,我的耳朵立即警觉起来。祖母说:“家里六个儿孙,老二一家人也得回来过年,再加上那俩闺女,一共八个人,要包八个红包呢……”以往过年我们给两位老人拜年,祖父都要给我们压岁钱,几乎成了一个仪式。我期待着大年初一早上,那个庄严的时刻来临……

年三十守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着新年的愿望、拜岁的礼物。母亲说,守岁的小孩,是为父母守一份孝心,会保佑父母长命百岁。这一夜,我拿着压岁包,会在母亲怀里沉沉睡去,醒来已是新年,新衣、新裤、新袜早已放在枕边,新鞋放在踏床上。那时衣服、裤子、鞋,是古诗里的“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的真实写照(家里的衣服、裤子和鞋都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为了新年穿得“簇新”,不知母亲在油灯下熬了多少个夜?

【原创】孩提时代盼年的滋味(散文)

新年第一天,要去给长辈拜年。新衣、新裤、新袜、新鞋,一切都是新气象。家家户户都备有用姜黄草纸包着的豆酥糖、黑枣、金钱饼、桔红糕、连环糕等老底子的美食,浓浓的年味包裹在用红纸书写着“南北果品,四时茶食”的纸包里,也在走亲访友中暖暖呈现。传统礼节的亲情、友爱、慈孝,在记忆的年味中一直绵延赓续。

很多个晚上,我都梦见过年了,我吃美食,穿新衣,放鞭炮……梦中的我,经常“咯咯”地笑出声来。年在我焦急的盼望中,姗姗来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