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年来源于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蛇曾经是美好的象征,是受人崇拜的形象,因为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伏羲氏、女娲氏都是人面蛇身,他们两神的交合便产生了人。在出土的墓室绘画中,就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和女娲交合在一起的画图。我国1989年3月发行的T135《马王堆汉墓帛画》第一图“天上”及小型张上端正中就绘有人首蛇身的神的形象,据说就是人类始祖之一的女娲。
另据传说,华夏祖先的轩辕氏黄帝也是人面蛇身。作为原始宗教的图腾崇拜,至今还深有影响。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还有一定的保留,其中对蛇的崇拜,也仍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内容。在汉族也有遗存,比如崇拜“家蛇”,说“家蛇”是祖先现形,要敬拜,这在一些地区(主要是农村和山区)的老人中还时有表现。
蛇在中国文化中有多种象征意义。一方面,蛇被视为神秘和智慧的象征,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蛇具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另一方面,蛇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之一,代表着机智、灵活和神秘。在农历的生肖顺序中,蛇排在第六位,通常与属相人相结合,形成如“蛇年”这样的概念。
蛇年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历史传承。以下是关于蛇年文化的几个关键点:
生肖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是十二生肖之一,位居第六,位于龙之后。这一排序与古代的图腾崇拜有关,蛇作为原始宗教的神祇,被认为是始祖神的象征。
蛇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复杂多变的象征意义。一方面,它可能代表着阴险、凶恶和狠毒,另一方面,在古代民俗文化中,蛇曾是美好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崇拜,被视为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
在文学和艺术领域,蛇的形象丰富多彩。例如,《白蛇传》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讲述了白蛇精白娘子与凡人许仙的爱情故事,展现了蛇的正面形象。而在成语中,与蛇相关的表达也非常丰富,如“画蛇添足”、“虎头蛇尾”等,反映了人们对蛇的不同认知和情感。
医学与健康:在一些文化中,蛇还与医学和健康联系在一起。例如,古罗马的健康女神吉吉娅身边常有蛇相伴,蛇成为了她的徽记。在中国,蛇也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蛇毒在医学上有重要的应用。
世界性文化影响:蛇作为一种古老的世界性文化动物,在不同文化和文明中都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古埃及,蛇被认为是神圣皇权的象征,而在印度和欧洲部分地区,蛇则与生命和再生的概念。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然而,时光流转,时代变迁,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国传统文化似乎被遗忘在尘封的角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文化亢奋的时代,“韩流”来袭,势不可挡,西方文化不断“抢滩登陆”,多元文化让中国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时尚前卫。
新年伊始,神州喜庆,家家门前贴“福”,人人相互祝福,以祈“春至福临”,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自古以来,“福”字是人们皆大欢喜的字。何为福?有人认为有钱就是福,有人以为福在于享乐,有人视官职的升迁为福,有人把出名当作福,还有人以自己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视为福……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福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韩非子·六卷》中曰:“全寿富贵之谓福。”意思是说,人长寿,家富足,有地位,就是福。这是古时说法。

每年春节,我国各地都用大红纸写“福”字,门上贴“福”这,家中挂“福”字,大有“福星高照,福运临门”之势,这种风俗早在宋朝以前就有了。 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这里所说的“贴春牌”就是贴“福”字;到了清朝,这种风气更盛,自皇宫到民间,俗约成规。
清朝的《养士斋丛录》里记载:康熙时就定有十二月初一日开笔书“福”字,并列为岁之恒例。因此,每代皇帝都在这一天写“福”字,并赐予大臣。据说慈禧写“福”字,一位侍从把“福”贴倒了,为躲避责任,利用“倒”与“到”的揩音,向慈禧报告说,“福到了”,慈禧一笑了之,自此民间有了倒贴福字的现象。
究竟什么是福呢?《韩非子》卷六上说:“全寿富贵之谓福。”甲骨文中的福字为用双手捧酒状,会意向上苍祈求幸福。事实上福就是人们生存在社会上的共同愿望,虽然后来福的意义延伸到禄和寿,但这与福的本意并不予盾,只能说明人们对福的理解更具体、更现实。
辞别旧岁,迎来新年,举国欢庆共度新春。新年是红彤彤、喜盈盈的快乐日子,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前贴上一个大大的“福”字,还特意把福字倒过来贴,以此来祈愿新年福运到,家庭和睦,幸福平安。
作家冯骥才说,“福”字是最深切的春节符号。中国人把过年的所有理想都集中在了一个字上,那就是“福”。小到家庭幸福、居家平安、合家欢乐、身体健康,大到社会富足、国泰民安,都是中国人的“福”。春节贴“福”,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风俗。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里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这里讲的“春牌”,就是在朱红纸上写的“福”字。清代后期,民间盛行将“福”字倒贴,以取“福到家门”之意。

一个福字,端端正正、浓笔重墨写在大红纸上,有着深远的内涵和意蕴。“福,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这是《说文解字》中对福的解释,意思是说,只要事事顺利就是有福。《尚书》对“福”字说得更详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很显然,一个人长寿,多财,健康平安,崇尚美德,其命善终,那就是他的福分,这更多指的是“福气”、“福运”。随着社会的演变,现在的解释通常是“幸福”。不管是现代人的说法,还是《说文》和《尚书》的解释,都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美好未来的祝福,祈盼在新年里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福满门庭。
渴望幸福、祈祷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的一种本能。那么,“福”是什么?那就因人而异,随境而迁了
古人曾这样列举过人生的幸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当然,这四大人生幸福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但每个人都是或多或少经历过幸福的。贫者把吃饱穿暖视为福;富者以子孙满堂、岁岁平安为福;而达官贵人则认为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为大福。小时候我最喜欢过年,穿上新做的花衣裳,放着爸爸买的小花炮,口袋里装着瓜子糖儿,就觉得快乐无比。托尔斯泰说得好:一个人欲望越小,幸福越多。
晋代葛洪说过:“清者,福之所集也;奢者,祸之所赴也。” 清正为民,廉洁奉公,这是从政为官者的福。以直谏著称于世的魏征在《十渐不克终疏》中亦云:“福祸无门,唯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也就是说,只要人们谨慎行事,是完全可以避祸趋福的,是祸是福,取决于当事人本身,你不做坏事,就不会招来灾祸。“桃花要趁东风开,幸福要靠劳动来。”幸福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向往,它要靠奉公守法、辛勤的劳动;靠开拓进取的精神;靠脚踏实地的拼搏去获得,倘若是违法悖理、权钱交易、损人利己的“福”,非但不能享,还必须竭力避趋之,否则祸将临头。
“有时候薄酒饮几杯,有时候好书读几篇,有时候散步明月下,有时候高歌好花前。随处皆故里,到处是桃花,无荣也无辱,快活似神仙,如此足矣!更何望焉?”人活一世,要淡泊名利,活得自在,学会停停脚步,欣赏小桥流水,吹吹山野凉风,才能获得心灵的安适,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幸福就是这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知足而常乐的心,幸福就会永远陪伴着我们。
春节来临,对福的期盼,越来越浓,对福的理解,也越来越深。身体健康是福,夫妻恩爱是福,家庭和睦是福,社会安定是福,国富民强是福,我们赶上了一个盛世华代,这么多的福齐聚在一起,真让我们幸福不已。
人们又常说:“平安是福”,这是十分有道理的。“福莫长于无祸”,无祸就是福。中国大部分老百姓都具有这种思想,因为他们在平凡中生活,懂得珍惜和寻找身边诸多平常的幸福心境,细细品味着花开花落,清风明月,节日团聚,亲朋相逢等幸福感觉。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你身边;她无处不有,无处不在,问题是你如何去发现和寻找,理会和感悟;我们应该学会赞美生活,歌颂生命,欣赏时代的步伐,创造生命的意义。从苦难中提取幸福,从平凡中体会幸福,从生活中得到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