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人生感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容纳别人一点

(2024-12-20 08:30:57)
标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多容纳别人一点

理解别人

豁达大度

胸怀开阔

分类: 人生感悟类

 【原创】人生感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容纳别人一点

古语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生道路错综复杂,有风雨,有阴晴。生活中,人总要与人交往,接触各样的人和事在所难免,十指不会一般齐,重要的是要有容人之心,让人一步天地宽,容人是种美德。

确实,在人生的道路上,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形形色色的人,或善解人意,知书达理;或心胸狭窄、蛮不讲理;或愤世嫉俗、感情用事;或宽容大度、冷静沉着。人生如果有一颗容量之心所应有的心态与智慧,是所有想拥有幸福快乐生活和成功的保证。

人生像一首诗,有甜美的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人生像一支歌,有高亢的欢愉也有低旋的沉郁;人生像五彩绚丽的舞台,有众星拱月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面对世事沉浮想要“胜似闲庭信步”,就得有容量之心的襟怀。

那么,做人应该拥有一颗容纳之心怎样去践行呢?个人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有容别人的人,以一颗友好的心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一种处世的艺术,在做人做事上,若能进行换位思考,那么看待问题、处理事情、解决矛盾,就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智慧、多一些方法,的确我们周围有太多需要换位思考的事,无论是工作上、生活上,还是漫漫人生之中……

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小到理不清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大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你还没有站在别人的位子上想问题,那么就从现在开始,立刻行为起来,因为换位思考是一份责任、一份尊重、一份智慧,更是到达成功彼岸的必然捷径。

不能换位思考的人,总是陷入怨恨、狭隘和痛苦中,因为一切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人无法与他人交流思想。更严重的就会对他人或者国家、民族的人产生莫名的仇恨,最后把自己孤立起来。 

其实要做到这种一个有容纳的人,必须具备最起码的“换位思考”能力。一个人只有能从别人的角度开始想问题,考虑到人家的感受,才能够推己及人,做出聪明而有修养的事情来。

所以,损人利己是不道德,损人不利也是不聪明的行为,换位思考的作用就是尽量寻找出那些利人利己的双赢办法来。遇事不要急于下结论,即便有了答案也要等等,也许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答案,要学会换位思维,智者拿别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头脑,愚者者拿别人的烦恼折磨自己。多一份舒畅,少一分焦虑.多一份快乐,少一份悲痛。

有容别人的人,以一颗友好的心理解别人。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做“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意思是说,好心没有得到好报。可以想象,当人们发自内心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一定是愤愤不平,很不是个滋味。

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生活中有些人,本质上很善良,但人际交往的质量就是差,与周围人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冲突。自己也感到很委屈,因为他(或她)确无害人之心。在我看来,造成这种结果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他人缺乏理解,偏偏正确而充分地理解他人是交往成功的首要条件。

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大限度地缩减从自我出发的主观性。这样,就能够和对方想到一起去了,相互间能达到较高程度的理解,建立亲密关系就不是件难事了。

人的气量与性格、学识有关,也可以通过学习、锻炼使之改善。方法是“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自熟,殊不与人较”,即先学表情上的忍让与克制,然后做到心理上的宽容与谅解,时间一长,就会变得宽宏大量,遇事看得惯,想得通,放得下,不与人斤斤计较。

一个人活着,我感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善待自己,要勇于原谅别人的错误,不要一直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任何人都是会犯错误的,只要我们勇于更正,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我们一定会在错误中成长的。

有的人为了个人利益常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自己做错事,不着重检查自己,而是一个劲儿地找别人的不是,缺乏的就是一种理解和宽容;有的人为了争名夺利,竟然采取一切不正当的手段来步步高升;还有的人永远用嫉妒的眼光对待他人,当看到别人能够出人投地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用卑鄙的手段来栽赃和陷害他人。

相反,一个有容纳的人一些品德高尚,善解人意之人,对待类似之事,所采取的方式则是一个有容纳的人,永远以一颗包容、理解、友好的心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始终与人用心交往,坦诚相待,处处为他人着想,排除个利益,顾全大局。

理解他人并不是迁就他人,移情也不是无条件地被他人的观点、思想、情感所同化。它只是使人们不为偏见所左右,少受主观性的影响,正确地认识别人,从而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有容别人的人,以一颗友好的心豁达大度。

有句古话说的好:“心旷则万种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意思是说,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即使是一万种的丰厚俸禄也会看成像瓦罐那样没有价值;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即使是如发丝一般细小的利益也会被看成像车轮那么大。

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同等的,无价的,并无贵贱之分。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从根本上体会公平的意义,才能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要知道,一个连人的意义都不能正确理解的人,自以为是地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人,是不可能做到心胸开阔,豁达大度的。

豁达是一种坦荡。那心灵就像一汪碧泉清澈见底,容不得半点污秽和虚伪,是黑而决不会说白,是鹿决不会说是马。学会超然、豁达的处世之道,永远牢记“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只有真正体会宇宙之宏大,他人之重要,个人之渺小,脸面之微薄。才能真正具有容人的雅量。

古人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说,要知道,眼前的损失,可能就是日后的报酬。何况,任何个人的状况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化比不足为奋进的动力,变比有余为助人之乐事。所以,遇事不能总从个人利益出发,要多从他人立场考虑。想通了,自己宽松,大家宽松。

因而应该有感恩的思想,助人的意识。让身外之物自然而去,看得透、想得开,梦中花不足为依,虚幻的东西不为所动,顺应自然。以宽宏大量和豁达大度去容忍别人和容纳自己,遇事想得开,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有容别人的人,以一颗友好的心胸怀开阔。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傲气,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思想和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是错的,即使是犯罪也是如此。你想想看,你的朋友不接受你的思想,认为你的思想是不对的,你就会很生气。

相反的,如果你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你的朋友,他们都会跟你一样很生气,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一个人喜欢被别人征服的,除非那个人的自信很低,你是如此,何况是你的朋友呢?只要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能够看开很多,不会轻易生气,自然而然心胸就会广阔的了。

首先要摒弃各种世俗杂念,少去理会那些堵塞心胸的噪音、玷污举止的画面;其次要善于原谅人,多和诚恳之人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许多为人之道。生活中许多糟糕事,听了不如不听,见了不如不见,本来没有什么问题的东西你要把它说清楚、写清楚,结果可能是更加不清楚。

要有盲者、聋者的智慧,去听无声之声,去看无色之色,当我们闭上双眼,即看到心中无限的世界美轮美奂;当我们掩上双耳,即听到大自然生机盎然的勃发之声。

心境变宽了,并且纤尘不染!“世界上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要有这样一颗美好的心灵,就必须放下各种心理包袱,使真诚、热情、谦虚、勇敢、坚定……成为自己立身处世的法宝,做一个宽宏大量之人。说应该话要用脑子,敏事慎言,话多无益

有容别人的人,以一颗友好的心通情达理。

纳是一个人的气质或气度,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外观表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对外散发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容量不是从小生来的,而是经历生活慢慢培养出来的浩然之气,是一个人对社会、对生活所持有态度的一种意识,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装是装不出来的。

纳之心是一种宽大为怀。人不能做到宽大的胸怀,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嫉妒心重,二是由于利欲心重。要想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非去掉这两种坏心念不可。一个人,就要像一座大山,一道长河,能容受一切砾石泥沙;就能要能隐忍一切,宽容一切,才能做到宽宏大量。

要想成为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不是简单地做一件事、说几句话就能被认可的,它是一个人的品德与休养的体现,是对平时行为的概括。所以说,把他身边的平凡事处理好,遇事别让他两难,他自然就知道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了。

通情达理是为人处事的法码,遇事能够依理而行,而不是撒泼任性,胡搅蛮缠。而善解人意。善解人意,人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很强的感应能力和联想能力,可以轻易地从一点点蛛丝马迹当中明白到他人心中的想法,这些蛛丝马迹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

对于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来说,始终秉承“一容”态度,即包容,海纳百川容乃大。人最大的本事在于能“容”。人不仅要大山的精神,更要有大海的胸怀。有时,也要迁就有错之事。

能“容”是一个人的较高境界,一般是个人素质高、修养好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人人都有错,再小心都会出错,原谅了别人等于原谅了自己。否则,与他人的关系将会更加紧张。自己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糟糕。不利于个人进步,不利于与人合作共事,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