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幸福的源泉在于修养
标签:
幸福的源泉在于修养修养先立德修养先立身修养先立志修养先立能 |
分类: 人生感悟类 |
古语讲“先修身而后求能。”客观地指出了人的修养、品行对于个人价值的重要性。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许能够上升到一定层面,但最终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所以,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为人才有正气。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可能大多数人会说是为了追求幸福,但怎样才能幸福呢?每个人的答案可能会不一样。但绝大多数人都会把物质享受作为自己是否幸福的最主要衡量标准,这样的想法也不无道理,究竟每个人都有肉身,有肉身就会有七情六欲,就需要物质来保证这个肉身的正常运行。没有基本的物质保证,要谈幸福那就是空中楼阁。
古往今来,中国有着名人物的道德品质都是很高的,他们很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在他们的言行当中,都有一丝丝道德在流露。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
修身的最终目的就是开启人的智慧,开启了智慧的人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谛,才能与天地合一,才能与“大道”同行,你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是什么。这也许就是上天赋予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终极使命。但我们很多人没有明白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而错误地走上了只满足自己贪欲的道路,因为这样的道路与上天的意愿不符,因此,上天就不可能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因为你违背了天意,违背了“大道”。
幸福的源泉修养先立德。心要修是立德的品行,不拘时空地域,放之四海而皆准。古人曰:“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的可贵在于她往往需要经历得失、荣辱甚至生死的重大选择、磨砺和考验,才能“吹尽狂沙始到金”,于危难处见忠心,在长久中显真情。
做有道德的人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做人的道理。“修身立德”是品质,就是人文厚重、崇尚公德、重情尚义,展现了以德文化营造精神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中华民族素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优良传统。司马迁说“为政必以德”,德乃立身之本、为官之要。修身做人,就要把立德摆在首要位置。修身不仅是怡情养性,更是一种道德建树,不仅是个人情怀,更是一种政治风采。
修身立德是良好心态的源泉,是驾驭智谋之主宰。修身立德决定着成功与幸福。一个修身立德的人,自可以威光照人,神采慑人。如果以为“我有本事,”重才轻德,以才代德,就不能修身立德,无法立身世间,不能成就事业。
幸福的源泉修养先立身。通过思想道德品质素养的修炼,可以获得一副傲骨一身正气,广阔的胸怀和刚正不阿的气节,以更好的立身在浑浊的尘世间,规避过失和人生风险,以避免不必要的挫折。
面对人和事,面对自身暂时的不足和缺憾,你大可不必自卑和去嫉妒。而是要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能力,树立强大的自信,培养顽强的意志--乐观、开朗、坚强、自信,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以饱满的热情面对生活,以顽强的拼搏战胜苦难,活出崭新自己,创造美好生活和精彩人生。
在遭遇苦难挫折时,切不可悲天悯人顾影自怜,而是要调整一个积极的心态,乐观的面对,积极的去攻克困难改造现实。在遭遇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要抱怨不要气恼,切不可大发雷霆之怒,以免失去理智。要学会宽容和饶恕,笑纳人生的缺憾和生活中的不愉快。
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一切,用理智化解矛盾排除戾气,或把不如意交付给时间来化解。生活中无论遭遇到什么,凡事不必太过计较,虽不是得过且过,但也不能吹毛求疵。
当你看到一个人无限风光时,却不知道在他的内心中隐藏着多少难言之隐和心酸苦水。而当你正在经历苦难挫折,请你相信当你战胜苦难挫折之后,会让自己变得更成熟更强大,而未来生活还有更多的美好幸福在等待你去品味和感受。
在人世间,每个人都运行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在过自己的生活--虽然在某一时间内,大家出现在同一场合,但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现实生活、人生方向和未来发展,都是不同的。所以,请你不要把自己与他人相对比,也不要盲目的自卑和去羡慕、嫉妒他人。
幸福的源泉修养先立志。孔子儒家道德经典主张从"自省、克己、忠恕、慎独、中庸、立行"六个环节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需要以严以修身、反省自新、陶冶品行、涵养道德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升,从而养成对忠诚、做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品德。
心要修就是竭尽全力,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地做事情,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伦理道德规范。心要修是做人之本,心要修立业之基,心要修不是空言,是需要用行动来表现的,实干胜于空言。
心要修,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态度,是爱的外延。人各有所事,便应各有所忠。作为一个人,就要心要修忠于家庭、忠于亲人。上,不要让自己成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
幸福的源泉修养先立气。做有心要修的人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做人的道理。“心要修”是品质,就是人文厚重、崇尚公德、重情尚义,展现了以德文化营造精神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个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情感淡漠、人际关系紧张,而“心要修”是知与行的统一。心要修道德规范只有内化为人们的道德修养,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实践,才能成为改变社会风气的强大力量。弘扬传统厚道美德,反映时代要求,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遵循的主要内容。
修身立气做人,是每个人思想品德和修养的反映,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基本理念。一个人的能力再强,知识再渊博,但如果品行不好,为人不正,将永远不会被大家所认可。
所以,修身立气是一种高尚的品格,真诚、坦率、宽容、谦让、仁慈、善良等优秀品质都是其深刻的内涵。作为与人打交道,以诚相待、大度宽容、谦逊礼让、乐于相助、诚实守信,必然可以赢得他人的好感,以心换心,他人也会以同样的真诚与宽厚对待你。
人生活的不是真空,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那样的人,聚在一起,便形成了多彩的世界。人是需要修身立气的,修身立气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厚道的人才能得到众多的真心朋友。做人要诚实,不刻薄不夸张,不骗人,表里如一,
幸福的源泉修养先立能。做人有品位,不在声高气粗,而在细微行动;不在抛头露面,而在埋头做事;不在自我表扬,而在群众口碑。做人讲忠诚,做事讲德性,是做人不可缺少的素质。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理解与践行。
古人讲“先修身而后求能”,还有一句古训叫做“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说的都是修养、品行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忠诚是人性中的真善美,真情的人心底无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心灵清澈而见底。心要修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真情不是懦弱,也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雅量。心要修的人心底无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心灵清澈而见底。
人给我自尊,我还他高尚;人给我快乐,我还他幸福;人给我宽容,我还他真诚;人给我抚慰,我还他热情;人给我希望,我还他感激;人给我亲切,我还他尊敬。这些即是人们嘴上常说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道理谁都懂,只是忽略了这句话里的交换含义。所以有了好的真情人品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
为人首先要修身,价值品行在个人。
追求幸福图享受,衡量标准有不同。
道德修养先保障,获得尊重能成功。
开启智慧是目的,天人合一至德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