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难忘童年那一抹身影(散文)

(2024-11-08 08:19:08)
标签:

难忘童年那一抹身影

做饭时柴烟

冒出屋外

蟋蟀的叫声

惹人心烦罢

分类: 文学通讯类

   【原创】难忘童年那一抹身影(散文)

童年,是我们值得回忆的一段美好时光,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决不让它白白流失,童年是快乐的,是美好的。

时光过得飞快,童年仿佛是梦,我懵懂的却没有珍惜的把它过完,可是挥不去那一段童年最美妙的影子。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73个春夏秋冬,但关于每个季节的回忆却是唯一的,与众不同的,也是永恒的。因为在人的一生童年、童心是纯真而又不曾夹杂任何的瑕疵的。

 岁月的脚步在不停地走着,转瞬即逝。曾经看到过不少回忆童年的文章,每当写到儿时的那些陈年旧事,夏日的乐趣是少不得要叙述一番的,水里的扑腾,林中的嬉戏,知了的吟唱,瓜果的甘甜,那年那月的美好记忆,演化成诗情画意般的文字,让人隐隐地产生重回那个时代的念想。

我的老宅在六甲古镇南侧不到五百米,那罗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之地。老宅院这个生养了几代人的地方,对她真有些爱恋与情感。她每一寸土地都饱含着父辈们的心血和勤劳,每个角落里都寖透了的汗水,也洒满了对儿女博大而精深的爱,弥漫着童年的欢乐与幸福。老宅院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也见证了几代人的生活从贫穷到富有的全部历程。

老家有一处老宅,我在那儿出生,在那儿成长,在那儿生活了十九年。她的每一面土墙,她的所有陈设,她的角角落落都留着我的记忆。老宅的正房是二间草房,一明两暗,西间堂屋,吃饭的地方,东间主要是做饭的地方,东屋主要就是住人。

做饭时柴烟通过东西屋的火墙上的烟道冒出屋外,偶尔无风或风向不好,柴烟会从灶火门倒戗出来,二间屋里很快浓烟弥漫,呛得人睁不开眼睛,眼泪直流。靠北墙正中间摆着一个两开门的小橱子,橱子上部是并排三个抽屉,放些零碎的小物件,橱子里放碗碟、油坛子(装着熬好的猪油或羊油)等大件的东西。

灶间角放一口大水缸,水缸上贴着一层层“福水满缸”的对联,每一两天母亲总要把水缸挑的满满的。我长到十五岁便接过母肩上的扁担去村北的水井里挑水了。

一天三顿饭都是母亲做。虽然那时的饭菜简单,一年到头始终就是那几样,但要让一家人总是吃得舒舒服服的,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不过当时我们很知足,每天都吃的口口香甜。

1970年12月23日我光荣应征入伍当上陆军兵,奔赴祖国东海前线舟山群岛定海,事过2年家老宅撤迁搬到运南河南侧,房子由2间增至3间,并盖起砖瓦房很不错,这里包含着父母亲艰辛劳动。

小时候,听爸爸妈妈讲,200多年前,我家老宅的祖先原本是溧阳地区搬迁过来的,祖辈靠推芦苇贩卖生意,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靠自己勤劳而出名的。罗家是大户,五八年一场火灾烧得很惨,致使有十多户搬迁出去。

我的父亲辈毫不示弱,父亲带了三个弟弟去上海打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都有份不错的工作,成为大都市职工。如今95岁三伯,看到他身体很好,伯还能种自留田特别高兴,尤其看到乡村的变化令我感叹不尽。

 我的少年是在读书和写字中度过的,小时候我看到邻居的同龄小孩们提起篮子去割草或者说去打猪草之类的,我看了很是羡慕他们,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因为那年代里爱劳动是莫大的荣尚。可是,父亲在上海当工人,唯独母亲在家带了我们兄妹四人,虽然她斗大的识不了一箩筐,但很远有卓识,教育我们:读书才是正道.只有读书今后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我读小学在六甲中心小学,小学毕业后考上六甲初中,当时七八小学生才能考上一个初中生,我很努力考上六甲初中,每天上学都要六甲镇,从东街到西街,放学回家再从西街到东街,古镇情况一目了清,谁家做什么都熟悉。直至六甲首届高中生,当时没有大学考就选择去当兵。

记得小时候读书,老师要求我们的,不仅是读文章,而且还要背下来。中国文学史上的诸多优秀篇章,小时候但凡花了功夫的,有很多至今都刻在脑子里。也许你要问:脑子里记住这么多文章有什么用?那么我告诉你:至少它能够给你的写作带来灵感。

这一下叮嘱使我刻骨铭心,我的作文是相当可以的,作文课上有时我的作文是老师念的范文,就是在这样虚荣的心下,我一直努力地写作着,不过现在想起来,那些小作文真的没有深思,有一些逻辑还有点不通,不过在班上还是可以的,但唯一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小学的语文老师很喜欢我,常常把我的作文拿到课堂上朗诵,并且在每次作文比赛后还会奖励给我一些指导写作的书籍。

每到夏季,我就会想起童年,想起夏夜的趣事。小时候,夏夜似乎都来的特别早。每次晚饭后,夜就来临了。我总是趴在窗口望着那片令人神往的星空,心里默默地想着心事,无知的我又能有什么心事呢?呵呵,不过是蟋蟀的叫声惹人心烦罢了。

夜幕悄悄地降临,家家户户的小院里、大树下摆放着一张张饭桌,桌旁点燃了驱赶蚊蝇的蒲朵。劳动一天的人们,悠闲地喝着浓稠的糁粥,吃着味美的腌菜、油盐拌蚕豆、韮菜炒鸡蛋等菜肴,谈论着田间庄稼的长势、憧憬着今年的丰收愿景。几只狗在桌下不时地走来窜去,眼光专注地盯着地上,抢食着人们吃饭时吐落的美食。

几个小伙伴,狼吞虎咽吃完晚饭,便急不可待地邀约去玩。夜幕下的稻田旁、小河边,萤火虫欢快地飞来飞去,在它们身体的尾端,发出一束束晶莹剔透的流光,给夜晚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小伙伴们每人手拿蒲扇,紧追着飞近的流萤,对准它轻轻一拍,流萤便乖乖就擒,我们把它装入预先带来的小玻璃瓶中,越聚越多的萤火虫在瓶中爬上爬下,萤光流彩,光亮照人,似一盏灯,又似一束熊熊燃烧的火炬,引来更多的萤火虫。

手执蒲扇四处追扑萤火虫的情景,不禁使人想起古人“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久违的童趣在心间油然弥漫。玩了一会,我说:“放了吧!”小伙伴们模仿我的动作,打开瓶盖,顷刻间,被放出的萤火虫,在我们眼前飞舞,看着它们回归大自然的喜悦,我们跳跃、欢呼,与之同乐。

我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母亲常常唠叨着她的信念:只要你们几个孩子每天能吃饱,能读得起书,将来都能成上家,这辈子她就满足了。母亲为我们这个家,倾注了毕生心血,养育了我们四个子女。我们所有的衣服大到棉衣,小到内衣裤都需要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制,鞋子当然也是亲手做,那时可不像现在随处可买,即使有卖,这么多孩子的衣服鞋子也买不起。

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只有吃尽苦中苦,方知甜中甜。教育要艰苦朴素,当时少年时穿的衣服破了再补照穿,我穿不得衣服还留给弟弟穿。每年过年他总要给我们兄妹四人添置新衣服,可她如穿的衣服三、五年还在穿。

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集中国妇女的各种优良品格于一身。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只有吃尽苦中苦,方知甜中甜。教育要艰苦朴素,当时少年时穿的衣服破了再补照穿,我穿不得衣服还留给弟弟穿。每年过年他总要给我们兄妹四人添置新衣服,可她如穿的衣服三、五年还在穿。一直以来,母亲就是阳光雨露滋润儿女成长,就是参天大树为儿女遮风挡雨,因为母亲的守候我们的生活才充实丰满,因为母亲的关爱我们的生活才幸福温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