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记忆童年时代的中秋节(散文)

(2024-09-17 07:40:02)
标签:

记忆童年时代的中秋节

一张小方桌

摆上月饼

爱过的节日

月光下分享美餐

分类: 文学通讯类
【原创】记忆童年时代的中秋节(散文)
     人到老年,总喜欢忆及过去。特别是看到今天孩子孩们那张张烂漫的笑脸,总会想到我那个时代的童年往事。童年,是我们值得回忆的一段美好时光,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决不让它白白流失,童年是快乐的,是美好的。

时光过得飞快,童年仿佛是梦,我懵懂的却没有珍惜的把它过完,可是挥不去那一段童年最美妙的影子。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70个春夏秋冬,但关于每个季节的回忆却是唯一的,与众不同的,也是永恒的。因为在人的一生童年、童心是纯真而又不曾夹杂任何的瑕疵的。

岁月的脚步在不停地走着,转瞬即逝。曾经看到过不少回忆童年的文章,那年那月的美好记忆,演化成诗情画意般的文字,让人隐隐地产生重回那个时代的念想。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又称八月半。又到中秋佳节,每到这个时候我忆起的并不是团聚赏月的场景,而是童年难以忘却的趣事。

那是在还不知道何谓“中秋”的年龄,每当村子里家前屋后立着刚收割上来的稻草捆儿,一个个圆锥形张开如兵马俑的阵势,就知道农历的八月半快到了,又有糖茶喝了。每到这天晚上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置一张小方桌,摆上月饼,奶奶或妈妈做的涨饼(特制的有面盆大的也叫月光饼),水煮的刚从田间挖上来的花生和山芋,一碗茶水(或白开水或煮山芋的甜汤或红糖茶),点上一支香,条件好些的人家再摆上时鲜的水果,敬谢月神又是一年好收成。

农家还流传着这个晚上尿床的孩子偷喝敬神的茶水就不再尿床了的习俗。于是我们几个同龄的小伙伴边偷喝茶水边干窃食月饼之事。记忆中那时的月饼简单,就是现在感觉甜得要命的苏式月饼,远没有现在的月饼制作得精致、美味和营养,可是直到现在还是觉得儿时的那月饼好吃,嗣后再也没有尝到过如此美味的月饼了。

中秋,是我们农村小孩儿盼望的节日,爱过的节日。过了端午节,我们就掰着手指头数着还有多少天过中秋,因为中秋节比平时要吃得好,早饭可以吃上奶奶用新玉米糁儿做的饼,中午还有肉吃。要知道,那时吃肉可不容易,每人每月才4两肉票。我家三代同堂,没有分家,全家8口人,一个月的肉票只能称4斤多肉,最多只能吃两回。晚上,月上树梢时,爷爷要在庭院里敬月光菩萨,其实就是放一张小桌子,上面摆三块月饼,一碗糖茶,水煮的新山芋、芋头、花生等农产品,一个香炉。

爷爷点燃一炷香,然后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一年中秋晚上,爷爷给我讲了一个月联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江苏才子缪文才,在中秋之夜宴请好友顾松年赏月吟对。顾松年抬头望月,口出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缪文才一时未能对出。直到这年除夕,缪文才终于觅得下联:“今日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等到故事讲完了,香炉内的香燃尽了,奶奶就给我们分吃月饼。奶奶用刀在每个月饼横竖切两刀,一块月饼分成四份,三块月饼就是十二份,正好一人一份。不过奶奶总是不吃,悄悄拿给我,说:“冬儿啊,奶奶吃甜的牙痛,你帮奶奶吃了吧。”我求之不得,三口两口就吃完了,还以为是做了一件好事。后来我才知道,奶奶哪里是吃月饼牙痛呀,而是自己舍不得吃,编了一个让我这个长孙多吃一份月饼的谎言。

 傍晚时分,几个小伙伴约在一起商量好晚上的行动方案。天黑了月饼上案时,也正是我们登台表演之时。五人以二三分村东与村西两片作战,事后共享收成。我们行动的对象一般都是选择较富些的人家,不光茶好喝、饼好吃,也许还有更爽口的苹果或酥梨。记得那时农村正值土地承包到户之初,还谈不上富裕,所以每家都将好吃的敬恭在门外,家中小孩还等着礼毕后品尝这节日才有的美餐。 

记得有一年中秋月圆之夜正逢“天狗食月”,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天狗食月”是不祥之兆,要敲锣打鼓驱走天狗。于是我们跟往年一样还是分成两组,不同的是一组负责敲击面盆,另一组负责干“正事”。特别是月亮被全吞之时,敲盆的嚷到高潮,村上人以为我们今年的兴趣全在驱赶天狗,那知道一片漆黑之下我们正干着那事儿。待天狗吐出月亮时,正是我们在多么美妙的月光下分享美餐的时刻。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八月半时不仅家家要吃月饼,还要炸藕饼。说起第一次吃肉馅藕饼,那是1969年我在中学上高一的那个中秋节。晚上学校食堂炸藕饼卖给师生,炸藕饼的香味扑鼻。

我长到十八岁从没吃过这种肉馅的藕饼,我想买一两藕饼尝尝,但又舍不得买,因为一两藕饼要一角四分钱。现在一角四分钱简直不值得一提,但那时的冬瓜汤才三分钱一碗,一角四分钱再加一分钱可以够我五个中午买冬瓜汤吃。在食堂橱窗外,我思想斗争了好一会儿,最后终于下定决心,宁可五个中午吃咸菜不吃冬瓜汤,也要买一两藕饼尝一尝。一两藕饼大概也就大小五六块。那藕饼黄灿灿,香喷喷,嚼在嘴里脆嘣嘣的。我舍不得很快吃完,有意慢慢嚼慢慢咽,尽量让美味得到充分释放。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吃肉馅藕饼,也是我记忆中感觉最香的一次。虽然现在经常吃藕饼,可怎么也找不到第一次吃藕饼的那种滋味了。也许是那一次的藕饼太香,也许是现在吃藕饼的次数太多,也许是现在的猪肉没有那时吃草长大的猪的肉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还真说不清楚。

中秋,它承载了一段儿时的回忆,一种醇厚的味道,一段由月饼串联的记忆。我自始至终对老家的千层月饼有一份割舍不了独特的情怀。但我更加怀念儿时简朴的点心,那种用黄油纸包着,用纸绳扎成四方块的那种。它就如邻家小妹,单纯不复杂。表里如一。没有太多不必要的繁琐和浪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