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忆童年时代中秋节(散文)

(2024-09-10 08:24:48)
标签:

童年时代中秋节

记忆犹新中秋夜

天空阴沉

家人团圆

美好的愿望

分类: 文学通讯类
    【原创】忆童年时代中秋节(散文)
   人到老年,总喜欢忆及过去。特别是看到今天孩子孩们那张张烂漫的笑脸,总会想到我那个时代的童年往事。童年,是我们值得回忆的一段美好时光,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决不让它白白流失,童年是快乐的,是美好的。

时光过得飞快,童年仿佛是梦,我懵懂的却没有珍惜的把它过完,可是挥不去那一段童年最美妙的影子。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70个春夏秋冬,但关于每个季节的回忆却是唯一的,与众不同的,也是永恒的。因为在人的一生童年、童心是纯真而又不曾夹杂任何的瑕疵的。

岁月的脚步在不停地走着,转瞬即逝。曾经看到过不少回忆童年的文章,那年那月的美好记忆,演化成诗情画意般的文字,让人隐隐地产生重回那个时代的念想。

盛夏已退,秋凉如水,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又是一年中秋节。

记忆犹新中秋夜天空阴沉、灰蒙,月亮也无情地收起娇羞的脸庞,悄悄的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忽隐忽现,忽明忽暗,走近阳台,推窗远眺,阵阵秋风袭来,心头不觉一亮,刚刚的丝丝不快顷刻间悄然释去。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故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与家人团聚,而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小时候,总是期盼着中秋节的来临。这天,不仅是家人团圆,吃些好吃的。更兴奋的是晚上可以观赏放飞孔明灯,尽情玩闹。

当夕阳收起最后一缕绚丽的晚霞,月亮从故乡村边的海面上悄悄地升起,乡亲们在忙碌着中秋晚宴。

那时由于经济凋敝,物资匮乏。乡亲们中秋夜吃的的菜肴,没有现时这么丰盛。只是以地瓜为主材料的,烹饪出 “时来运转”、“一团和气”之类的家乡特色“佳肴”。

小时候,一到中秋节就盼着吃上一口月饼,一把刀叉,便将一个月饼分割成几份,每人拿一小块,放进嘴里,满足而快乐的味道滑过舌尖,在口中蔓延,大人们。假若一个人吃一整个月饼,倒还失去了那份滋味。说是分享却也要抢,若有蛋黄月饼,便你争我抢,都想吃到蛋黄最多的那块,抢到的就赶紧往嘴里塞。儿时的中秋节就是“月饼节”,“过节”的概念就是可以吃到平日里少吃到的东西,哪里懂得“断肠人在天涯”的滋味。

那时也吃不上月饼,仅仅吃些用面粉蒸的糖粿,或者粿包等。虽然没有如今各种包装花俏的月饼精美。但是,这些纯天然粗粮制做的食品,味道淳朴,令人回味。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晚餐后,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老家院子的石榴树枝头,皎洁的月光,温馨地洒落在老家的小院子里。邻居的姐妹们围坐在石桌边,入迷地听着母亲讲述“剪月华” 故事,憧憬着美好的愿望。

我则与邻居的男孩子们悄悄地跑到路边的木麻黄树下,或捉迷藏或打打闹闹,玩得尽兴,欢乐的笑声在村庄里回荡。

最难忘的是中秋节晚上,观赏点放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祈福灯。传说唐末五代时期,一个叫莘七娘的女子女子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发明的,当时是用作军事的联络信号。由于灯笼的外形像似诸葛亮戴的帽子,所以取名孔明灯。后来流传下来的在中秋节点放孔明灯,人们多作为祈福许愿之用。

中秋节晚上,家乡的操场上,人头攒动,等待放飞的孔明灯整齐地摆放在空地上,大人们忙着给孔明灯添加燃料等升空前的准备工作

当孔明灯点燃后,燃烧的热气使灯笼慢慢地鼓起来,然后腾空而起,徐徐上升。

不久,附近村庄的上空,也不断地升起了一盏盏孔明灯。当越来越多的孔明灯飞上天空后,我们拍手欢呼喝彩,高兴得手舞足蹈。

孔明灯在清朗的夜色夜中越升越高,逐渐地飘移到江海上空,象一颗颗小星星挂在天空中。星星点灯,群星傍月,海面波光粼粼,交相映辉。

我们伫立在操场上,凝望着空中缓缓飘摇的红色孔明灯,默默地许着美好的愿望, 祈福风调顺,生活蒸蒸日上。

孔明灯越飘越远,直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融入浩瀚的夜空。

故乡的中秋夜,是如此的美妙、恬静、悠远。自己犹如置身于一幅“江上升明月,江花点美景,潮水随波千万里,夜色沁人心”的优美画卷之中,心灵变得清澈通透,令人忘却烦恼,心旷神怡。

潮起潮落,光阴流逝。不经意间,那轮中秋的月亮带着我们走进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那些长大后的小伙伴们纷纷外出闯荡谋生、移居他乡。家乡中秋节点放孔明灯的习俗也就噶然停止,至今依旧沉寂。

春春去秋来,四季更迭。那轮中秋的月亮在岁月的长河里,匆匆穿梭来回,中秋节年年如期而至。晃眼间,我已从天真的孩提,跨入古稀之年。那些渐行渐远的故乡往事,大多忘却。

然而,幼年时中秋夜的情景,却是清晰地定格在记忆深处。每每想起,都倍感亲切、倍感温馨。

那融融的月色,那婆娑的灯影。

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月饼早已不是儿时心目中的奢侈品,节日里也一改旧时的许多习俗。但大家还是以各种方式团聚庆贺,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