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难忘的军旅岁月
标签:
难忘的军旅岁月回忆我军旅生涯平生难忘绿色永久的记忆如今记忆犹新 |
分类: 文学通讯类 |
时光凝成一片片思绪,抚触棱角分明的年轮,转眼间从部队转业已经过去了三十多个春秋,岁月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冲去的是泥沙,沉淀的却是永恒的记忆。16年的戎马生涯和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顺着起伏的思绪去追寻那逝去的光阴。回忆我军旅生涯,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真是弹指一挥间啊!
绿色,是原始生命的颜色,它象征着鲜活、朝气蓬勃和无限希冀。我一直,都非常喜欢国防绿,因为,我曾穿了十七年的草绿色军装,已经,将人的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绿色的军营。那里,有郁郁葱葱、巍峨高耸的大山,那里,有熟悉温馨、绿色掩映的军营,那里,有我平生难忘、绿色永久的记忆。
多少次梦回绿色军营,耳畔似乎还能听到“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多少次梦回青春岁月,训练场上“唰唰”的正步声依然坚强有力;多少次梦回第二故乡,雁门关外“铿锵”的脚步声依然响彻云霄。
我走进了军营这个骄傲而又神圣的地方。多少次梦回绿色军营,耳畔似乎还能听到“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多少次梦回青春岁月,训练场上“唰唰”的正步声依然坚强有力;多少次梦回第二故乡,舟山群岛那“铿锵”的脚步声依然响彻云霄。

在军营,经过部队几年紧张艰苦的生活,磨炼出了我坚强的意志,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在军营,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规的军事训练,培养了我过硬的军政素质,严格的军事纪律,培养了我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工作作风,艰苦紧张的军营生活,锤炼了我坚强的意志,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陶冶了我的情操,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在军营,我学会了拼搏,善于自立,锻炼了我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品格。这些,都是我一辈子受用无穷的财富和智慧。
1981年3月我被提升营长职务,经常深入基层蹲点,帮助指导部队的战备和训练。养成了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在营工作时间里,营领导班子团结,大家相处很好,尤其是与教导员更加密切,在工作上协调,配合默契。
牢记自己的职责,始终把组织的信任挂在心里,全心全意扑在营队建设上。工作中能尽心尽力,以身作则,自觉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遵守上级的各项规定,钻研学习本职业务。生活上能够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关心部属的成长进步。在工作中,我能够牢固树立团结意识,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到班子之中,主动支持,积极配合书记的工作。做到了工作上,互相支持、互相信任;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1981年11月,我营奉命长途拉练,我带了五个连500多人,但有一件事还是记得特别清晰。那一次拉练,我们来到一个山村,晚上五百个人要全部安排到老百姓家里住是不可能的,大部分人员必须到山上搭帐篷睡觉,秋冬之交的山区,潮湿多雨,“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有很多军官都想留在老百姓家里睡觉,这样不怕雨淋、不怕虫咬。只有我坚定地说,晚上我去山上睡觉。另外的军官左右为难,表情尴尬,但是军官基本上都宿营野外。
还有一次长途拉练的途中,大部分战士身上带的水都喝光了。我看到几位农村妇女在玉米地里干活,旁边有几大桶水,战士们想上前讨水喝。我担心打扰到老百姓,不同意讨水。但善良淳朴的乡亲主动和我说情,并把几桶水提出玉米地送给战士们喝!
1982年4月,接上級通知由我带领三个连队去修筑宁波至莫枝镇铁路,我与三个连队官兵在历时三个月里,起早摸黑,出大力流大汗,以奋勇拼搏精神搞好铁路基础建设,受到铁道部门的嘉奖。
记得我在战术教学中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叫“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因为这句话,那时我们都很拼。由于我的努力,那时我的训练成绩一直领先,作为一名经过部队锤炼过的营长,一般都是有血性的,因为我在训练中还有一句口号,叫“宁可前进一步死,不可后退半步生”,铮铮铁骨,热血男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炼就的。

如今记忆犹新的是1982年的时候:部队正在休息。下午二点,营房北侧何家村冒出浓浓的烟火,我就组织人民英雄连130多人快速去扑火,我看到有间房顶上坐着一个30多岁的妇女,按当地习俗,村民认为只要妇女坐在屋顶火焰会自然熄火,我果断指挥上海籍班长韩国平带了二人爬上房顶去救人。
韩国平确实了不起,冒着浓烈的大火,首当其冲,带领战士临危不惧攀登房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顾不了风俗火速将那位妇女抬下来。经过一个多小时扑灭了火焰,使群众财产损失减少,事后受到地方政府赞扬。
1983年5月,我主导全营防御演习,演练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位于搜索指挥所内的指挥员面对显示终端,实时掌握空情,从容指挥作战。把标准定在打赢明天的战争上。我还带领官兵反复研究阵地配置方案,盯着战斗力生成创新,竭尽全力指挥部队完成预定演习任务。

演练那天,前来观摩的人都被火爆的场面震住了。硝烟中,官兵们往前冲锋,炮弹在他们头顶上飞;耳畔不再是空爆弹的“哒哒”声,而是子弹划过的“嗖嗖”声;迫击炮弹攻击“敌”指挥所,炸点距离步兵突击分队仅60米……
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抓训练,精武强能,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勇于在推进部队建设转型和军事训练转变的伟大实践中当先锋打头阵,用无愧于时代的一流成绩,完成更加精彩的人生跨越。
部队是一座革命大熔炉,它将铁锤炼成钢;部队是一座革命大学校,它将年轻人的世界观在此塑就。“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人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