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难忘的童年趣事(散文)

(2024-10-29 08:19:14)
标签:

难忘的童年趣事

无忧无虑的时光

那段难忘的岁月

署假去上海

充满深深的爱

分类: 文学通讯类
    【原创】难忘的童年趣事(散文)
   时光过得飞快,童年仿佛是梦,我懵懂的却没有珍惜的把它过完,可是挥不去那一段童年最美妙的影子。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但关于每个季节的回忆却是唯一的,与众不同的,也是永恒的。因为在人的一生童年、童心是纯真而又不曾夹杂任何的瑕疵的。
   岁月的脚步在不停地走着,转瞬即逝。曾经看到过不少回忆童年的文章,每当写到儿时的那些陈年旧事,夏日的乐趣是少不得要叙述一番的,水里的扑腾,林中的嬉戏,知了的吟唱,瓜果的甘甜,那年那月的美好记忆,演化成诗情画意般的文字,让人隐隐地产生重回那个时代的念想。
   我的老宅在六甲古镇南侧不到五百米,那罗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之地。老宅院这个生养了几代人的地方,对她真有些爱恋与情感。她每一寸土地都饱含着父辈们的心血和勤劳,每个角落里都透了的汗水,也洒满了对儿女博大而精深的爱,弥漫着童年的欢乐与幸福。

我在那儿出生,在那儿成长,在那儿生活了十九年。老宅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层,正房是二间草房,一明两暗,西间堂屋,吃饭的地方,东间主要是做饭的地方,东屋主要就是住人。

做饭时柴烟通过东西屋的火墙上的烟道冒出屋外,偶尔无风或风向不好,柴烟会从灶火门倒戗出来,二间屋里很快浓烟弥漫,呛得人睁不开眼睛,眼泪直流。靠北墙正中间摆着一个两开门的小橱子,橱子上部是并排三个抽屉,放些零碎的小物件,橱子里放碗碟、油坛子(装着熬好的猪油或羊油)等大件的东西。灶间角放一口大水缸,水缸上贴着一层层“福水满缸”的对联,每一两天母亲总要把水缸挑的满满的。我长到十五岁便接过母肩上的扁担去村北的水井里挑水了。

中午饭多在外间屋吃。外间屋门敞开着,阳光探进屋里两三步远,整个房间里特别明亮,一些灰尘飘浮在阳光里,给空气划出明显的界线。夏天晚饭多在屋外吃,一家人一人一个小板凳,围坐在一张长方形的矮方桌旁吃饭。总会有一个家人背对了阳光,夏天阳光酷烈,烤得人热汗直流,是否会激发一个的坏脾气?冬天阳光温暖,晒得人浑身暖洋洋,是否会增长一个人的好心情?夏天,有时天气闷热,房空间小,再加做中午饭烟火和热气的熏蒸,外间屋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一家人坐定了,一会儿工夫就汗水全无,一顿舒适惬意的午饭很快就吃好了。

晚饭后,大人们总要在黑灯影里闲聊到很晚。我就坐着或者躺在稿荐上听他们有一句没一句说那些乡间轶事,有时有些惊恐,有时有些神往。要不我就数天上的星星。星星密密麻麻的,还乱动,怎么也数不清。

太晚了,母亲总是催我到屋里睡觉,我不愿意动,等着母亲再次催促时才恋恋不舍地起身回屋。有时候母亲忘记了叫我,我便睡在稿荐上,睡梦中听一院虫莹细语,枕一夜甘露清风。第二天早晨醒来时,身上搭着母亲给盖上的夹被,浑身潮潮的。

 小时候的秋天也特难忘怀。稻子成熟了,老师会布置任务:“明天每人带一把镰刀割稻子!”于是,第二天,操场的一角的稻田里,会露出一个个小脑袋,像模像样,争先恐后,因为老师帮每个人都分好了地,不完成任务那是不行!

还记得学校厕所旁长了一种果子,满身是刺,椭圆形的,成熟以后满身黑黑,女孩子们特喜欢拿它捉弄男孩,偷偷摘下几个,看谁不顺眼,趁人不备,往头上一放,那家伙,盯上去容易,拿下来难,那些刺就像无数只脚缠在头发上,要想拿下,轻则疼的挤眉弄眼,重则嗷嗷直叫,更有甚者得把那一小撮头发剪下来,那模样活像和尚头上的小圆点。

 每天我和弟弟、妹妹放学回家、或者在外面玩饿了,都会爬上凳子,到筐子里抓一块凉饼子,再抹上一些母亲自己做的豆瓣酱(如果偶尔抹了麻汁,就会遭到小伙伴的羡慕),一边啃着,又跑出去玩了。

每天放了学或星期天常有同学来我家里做作业、打纸牌、看连环画,也有人拿着水桶到井里打水,有的男同学拿着鱼竿到宅院后面的沟里钓鱼,女同学大多喜欢在后院的葡萄架底下采摘葡萄。每每这时,母亲总会拿出家里仅有的炒蚕豆、炒花生、煮红薯等土产来招待他们,伙伴们也都毫不拘束地争抢着吃。这种东西街伙伴其乐融融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他们的笑声叫声仿佛还回荡在场院里。

最令人激动的游戏要数捉迷藏了,我们七八个孩子一起玩,我总是最后一个被找到。因为我太过熟悉园子里的一切,一草一木我都万分熟悉,我知道哪里最安全,自然不容易被找到。大概每个人的童年都少不了荡秋千。大人们在桃树上挂起了绳素,绑上木板,做成简易的秋千。

在结满桃子的时节,我和同我一般年纪的孩子们荡秋千,享受着起飞的感觉。偶尔,桃子摇落下来,于是,秋千也不荡了,转而去吃香甜可口的桃子。那时候,听的最多的声音便是欢笑声。

母亲是一个崇敬的人。记得我小学四年级时,语文老师让同学们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作文。因为当时刚学写作文,什么也不懂,就知道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不识字,会种地,争气好强,她种的庄稼一定要比别人家的好,否则吃不下睡不好。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写出母亲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我当时描写我母亲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母爱的暖流顿时涌进我的心田。

后来老师问我“炯炯有神”是什么意思,我说不知道,我只知道母亲种玉米时精心培植,遇到虫害她总是细心观察,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丰收在望。我就觉得母亲的眼光是独到的,她对影响庄稼生长的害虫识别非常准确,她种地真的很有经验,这一点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原创】难忘的童年趣事(散文)  

父亲在上海果品副食品公司当采购员,工资在当时还算是比较高的,但要养我们,还要照顾农村的爷爷奶奶,所以每个月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小时候每逢春节回家总是带来苹果与梨子,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是稀少的,物带回二、三斤火腿,真是物以稀为贵。60年闹自然灾害,那时过着吃不饱挨饿的日子,他却省吃俭用带回来粮票给我们买些玉米面与小麦面,那时年代属于小康的生活水平,打心眼里佩服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记得小时候我放署假去上海,给我买了汗衫与塑料鞋,63年期间简称塑料皮鞋,那高兴的劲头就像活蹦乱跳的小兔子。每逢春节回家总是带来苹果与梨子,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是稀少的,带回二、三斤火腿,真是物以稀为贵。60年闹自然灾害,那时过着吃不饱挨饿的日子,他省吃俭用带回来粮票给我们买些玉米面与小麦面,那时年代属于小康的生活水平,打心眼里佩服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父亲身上具有许多的优点,他很细致,注重自己的仪表;他很勤劳,主动承担家庭的责任;他很慈祥,对儿女充满深深的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