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兵生活二三事

标签:
新兵生活二三事锤炼和摔打东海前哨紧急集合怀念当兵的岁月 |
分类: 文学通讯类 |
我二篇文章《“新兵蛋子”的逆袭》与《新兵生活二三事》被舟山解放七十周年所编的《战士第二故乡》所录用,并编书出版,自己感到很高兴!
八一建军节即临,作为一名曾经军人,军营生活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今天,特选择一些印象较深的亲历事件作为回忆录片断进行发表,一是纪念自身的军旅生涯,为将来的回忆录积累篇章,二是供大家茶余饭后浏览消遣,或许能对人生有一点点的启示……
我1970年末入伍,是1971年兵。还记得当兵第一年的津贴费是人民币6元,其后,每过一年就增加一元。与不久后分到连队各班相比,新兵聚训的生活要苦一些,主要体现在伙食方面。因为连队大都有自己的副业,如养猪、种菜等等,用以补贴伙食,新兵聚训的伙食就仅仅用那些固定的伙食费。
新兵集训是在定海北蝉(位于东海舰队舟山基地盐场),饭堂是借用守备三连饭堂,因该连去支左在沈家门,住宿则分散住在该连营房里。记得一次晚饭,是刀削面,由于新兵连人多,炊事人员相对较少,所以那面削得很厚,一块一块的像饺子,好在都煮熟了。吃起来挺筋道,只是不随口喝点汤就感觉淡得没味。
新兵连驻地靠近海边。这里既没有机器轰鸣,也没有高大的烟囱,只有一望无际的海。我这个从没出过远门的农家孩子,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一连几天,都处在兴奋之中,
在一片欢乐的歌曲声中,我的新兵连生活开始了。“我参加解放军,穿上绿军装……”这是我在新兵连学唱的第一首军歌。还有一首歌,是我们唱得最多的。晚上看电影之前,连与连之间拉歌:“一连来一首!一二三,快快快!”于是歌声开始飞扬:“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这首《战友之歌》一下子就把我们的心拉近了。唱着唱着,我们每一位新兵都产生了一种向上的激情,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
新兵生活需要三个月。时间虽不算长,但确实难熬。前期主要是学习,包括政治学习、内务条例学习、形势教育、思想教育等。那时候连队的条件较差,没有取暖设备,没有桌子板凳,每人配发一只小马札,笔记本放在膝盖上,坐在礼堂里,边听边记。虽天气寒冷,但比在家上学的感觉要好的多。学习不可拍,因是室内活动,天冷点也受得住,怕就怕野外训练。
内务卫生是训练的一项内容,每天早晨出操回来第一任务就是整理内务卫生。按内务条例的要求要把床单铺的平平整整,被子叠成四四方方的豆腐块,有角有棱,正面要叠出一条直线。这条线仅用手是挤不出来的,必须用两块木板使劲夹才能出效果。枕头怎么放、书籍如何摆、鞋子衣服怎么定位、碗筷洗漱工具全班要放置一致。做完了这些全班站成一排,迎接手带白手套的领导来检查,白手套一抹有一点脏都是不合格的,还要继续擦,一遍又一遍,把门窗玻璃擦得贼亮贼亮。
新兵们在大操场上训练队列,立正稍息学敬礼,齐步跑步正步走,左转右转向后转,左看右看向前看,开始觉得挺好玩的,就象大人哄小孩,可几天下来就不觉得好玩了,腰酸背痛腿抽筋,脱衣穿衣都费劲。训练的时候想偷个懒都没门啊。在部队有个口头禅叫做:不怕新兵捣蛋,就怕单个教练。一个一个的过关,达不到要求休想收兵。别人休息你就加班练吧,直到合格为止。
由于训练强度大,体力消耗厉害,新兵的饭量一个比一个大。新兵和建制连队同一个伙,造成连队的口粮亏空,新兵吃不饱饿着肚子训练的现象严重。因此不少新兵吃过饭偷藏馒头的事件时常发生。
最难熬的就是射击训练,趴在山坡上,在咧咧的寒风中一练就是两个小时,眼瞄花了,脚冻僵了,手冻肿了,还不能叫一声苦。场地冷冰冰、硬邦邦,裆部硌的难受,聪明的战友趁领导看不见的时候用刺刀挖个坑,把裆部突出的那块放到坑里。我也模仿地做了,简直是舒服极了。每当领导问大家,冷不冷时,都扯着喉咙喊:不冷!!!你听听都在闭着眼睛说瞎话啊,冷是真的,零下十几度能不冷吗?但不怕冷是需要有精神和付出代价的。
我打出了第一个单发,感觉枪声很刺耳,枪托的后座力也很撞肩膀,顾不得了,我腾出扣扳机的手拉枪栓给下一发子弹上膛。因为看电影《地道战》和《地雷战》留下的印象太深,电影里开枪都是打一发拉一下枪栓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一发子弹从枪膛里弹了出来,落在浮土很多的地面上!站在侧后监视的排长看见了,马上厉声问:“咳,你干什么!”我说:“给子弹上膛。”“子弹是自动上膛的你知道不!”排长吼了起来。
一时间,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蹩脚的人!好像在学校时各方面都说得过去,到部队就变得什么都不行了!也许就是从这开始,那位排长对我印象一直很一般。我对这次实弹射击感到很惋惜,因为只打了良好偏上一点儿的成绩。
实弹射击结束后,我们这些新兵就完成了集中训练,被分配到连队各个班,前前后后经过了80多天。三个月的新兵生活,紧张有序,苦乐相伴,汗水和着泪水,体重下降了,皮肤晒黑了,干得虽不是惊天动地,但也收获颇多。在新兵训练总结大会上我受到了新兵营的嘉奖,并在会上代表新兵作了典型发言。我自信,经过三个月的由老百姓到军人这个脱胎换骨的磨练,为做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个月的新兵生活,紧张有序,苦乐相伴,汗水和着泪水,体重下降了,皮肤晒黑了,干得虽不是惊天动地,但也收获颇多。
经过三个月的由老百姓到军人这个脱胎换骨的磨练,为做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结一下有这么几点感受:
一是学会了吃饭。听起来可能好笑。部队的吃饭规矩严得很,与在家吃饭绝然不同。从吹响开饭号算起,就半个小时的就餐时间。吃饭不能讲话,时间观念要强,要吃得快,容不得细嚼慢咽,慢了就是吃亏(这也是从实战来要求的,就那么点时间,情况一来拿起武器就得集合出发,吃慢了就要饿着肚子执行任务)。
二是学会了睡觉。新兵以班为单位打地铺,一字摆开。熄灯号一响困不困都要躺下睡。睡下后不准说话;
三是学会了走路。军人走路不能吊儿郎当,哪怕是星期天上县城,也要两人一排,三人一列,衣帽整齐,甩手摆臂要严格按照队列条例要求去做,出脚迈步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每一单步要掌握在75公分,每一复步(就是两步)正好1.5米。
四是学会了缝补浆洗。到部队后每人发给一个针线包,衣服破了自己学着缝,对针脚的大小没具体要求,缝上就行。被子床单脏了自己拆洗,根本就洗不干净啊,就那么一个小脸盆,怎么洗的过来,只有哪里脏洗哪里。
都说新兵苦,新兵连更苦。冬天的海边,海风特别大,海堤上走队列,海风吹在脸上,针刺一样。晚上,很多人都腰酸腿痛。半夜三更,还要搞紧急集合。有些新兵是在优裕的家庭中长大的,他们肯定觉得很苦。从小在农村的我,却从未有过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