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弘扬传统文化,陶醉棕香深处(散文)

(2024-06-09 05:16:54)
标签:

弘扬传统文化

陶醉棕香深处

端午节这天

小孩佩香囊

现场气氛十分热闹

分类: 文学通讯类

【原创】弘扬传统文化,陶醉棕香深处(散文)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传统节日之一。《风土记》云:“仲夏端午,端,初也。”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意思,后因“五”、“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便成了端午节,又名重五、重午。因“五”为阳数,又名端阳。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是我们中国十分隆重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前的旧习俗,直到现在人们还在过端午节,它是纪念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则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过端午,有粽子、雄黄酒的浓浓香味,也有菖蒲、艾草带来的田野清香,还有佩香袋、挂钟馗像、龙舟竞渡等辟邪纳福、攘毒防疫的忙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习俗早已淡化,有些习俗则绵延至今。

【原创】弘扬传统文化,陶醉棕香深处(散文)

裹粽子、吃粽子

古镇六甲人裹粽子分有馅料和没馅料的。没有馅料的粽子,叫“光米粽子”,也叫白粽子,空口吃没得味道,一般的是蘸了糖吃。儿歌里头说的“打个五月五,洋糖粽子过端午”,就是说的这种粽子。加料的粽子一般有枣儿粽子、赤豆粽子、咸肉粽子、火腿粽子等等。

吃和菜

古镇六甲人过端午,餐桌上往往有一碗颇有古镇乡土风味、五色杂陈的菜肴,叫“和菜”。它的材料很普通:粉皮、蛋皮、韭菜、瘦肉丝、绿豆芽、小虾等。蛋皮要预先摊好,其余各样要一样一样下锅炒熟。肉丝要炒嫩,绿豆芽不能炒瘪,最后和起来炒,还可点缀几只虾,吃起来爽口,营养也丰富。我家从祖辈起就传下这个习俗,在早就不清楚了。应为太平凡,没有人考证——也无从考证。其实,“和菜”不一定要在端午节吃,平时也可以吃,调剂一下餐桌上的花色品种,不也很好嘛!

赛龙舟

赛龙舟源于战国时楚人因舍不得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并驱散江中之鱼。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初期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端午少不了热闹气氛,古镇六甲人过节也一样。往年的龙舟赛一般都是端午节当天在通吕运河举行。劈波斩浪,相竞争先,现场气氛十分热闹。可能的话,记得小时候不妨去现场观摩、助威,感受一下。

插菖蒲、挂艾草

古代五月俗称“恶月”,五日又称“恶日”,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据记载,艾草、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端午节这天,古镇六甲的老百姓一般把艾草、菖蒲和蒜被插在门前、门后或摆放在正堂佛龛前,退蛇虫、灭病菌、斩妖除魔、驱毒避邪。

佩香袋

端午前后,古镇六甲有的地方还保留着给小孩子佩戴香袋的习俗,造型有粽子、莲藕、老虎头这些传统的元素。同样保留下来的,还有祖辈们世代流传的中药配方,香袋里面的香囊由十多味中药组成,可以驱蚊虫。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浆糟(酒酿)、烤大蒜头等等,午餐菜肴中也有一些节日特色菜。在古镇六甲的餐桌上往往有一碗五色杂陈的菜肴,吃做“和菜”(和方音“贺”)。这菜虽不是山珍海味,还够不上进菜谱的资格,但颇有古镇六甲乡土风味。

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芦苇的长叶,江南的糯米,还有蜜制的大枣。包制成一只只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粘香,还有蜜枣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样的享受啊。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让千古的人们都为之沉醉。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原创】弘扬传统文化,陶醉棕香深处(散文)

每到端午节来临前几天,大人们便会给孩子们准备各式各样的女红饰物,有各色彩线拧成的“花花绳”,有绣了“五毒”的肚兜儿,最好看的是五彩丝线做的“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据说戴了可以辟邪。伴随着这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因而端午节又称诗人节,把屈原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引以为民族的光荣。诗人节之倡设,实与整个社会有关。诗的社会固不必人人吟诗,个个度曲,旨在能明辨是非,能以诚相见,有良好的风尚。些形形色色,玲珑可爱的饰物的,是一个白娘子与许仙的美丽故事。

又是一年端午至,满街早已粽香溢。如今从城市到农村人们早已结束那些古老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历史,自己亲手包个粽子已经成为过去了。商场里的粽子五花八门:八宝粽、绿豆粽、枣泥粽、腊肉粽等应有尽有,平装、精装、散装、礼品装新颖别致,却偶感失去了传统粽子的本味。但还是想吃妈妈包的那普通老式粽子----虎头粽子,吃起来是那么香甜可口,到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