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放下抱怨纠缠,演绎完美人生

标签:
放下抱怨纠缠演绎完美人生摆脱依赖的心理学会自我的调节保持平常的心静 |
分类: 人生感悟类 |
宋代理学家程颐说:“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为人德为先,做人首立德。恭敬有礼是品德修养的首要一条,谨慎做事是行为的根基。量小非君子,宽容乃丈夫。
有智者说,为人要把心中的抱怨和烦恼看作逝去的江水,不任凭自己沉溺其中,以宽容的心境把神思集中在现实和身边的事物,并且养成凡事感恩的习惯,留神储存喜悦和快乐,就会尽快走出抱怨烦恼的迷宫。百无一是为抱怨。喜也一天,恼也一天,何不弃恼就喜,快乐享受每一天?
无论是出于怎样的考虑,都会出现得或失的情形。面对眼前利益的得失,老是埋怨或归罪于客观显然会对正常心态造成干扰,于己于人都会有负面的影响。即便是由于别人的言行,而出现了让人难以接受的局面,也应当有健康和理智的心态,来从容应对眼前的处境。缺乏真凭实据,单凭想象来责怪某个人,显然有失公允和公平。
抱怨常见,但不宜常存。放下抱怨,需要的是心地坦然,豁然大度。虽然每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人都有段难唱的“曲”,但大可不必就以为身临绝境,无以解脱。日出日落又一天,为人处事“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时间能够消除烦恼,心境也可以放下抱怨。放下执著,天高地阔,想开一点,看远一点,为人原本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又有什么值得耗费时间精力可去抱怨和烦恼的呢?
那么,要怎样才能克服抱怨心理?个人理解认为:
放下抱怨纠缠,别对期望值过高。
我们常认为自己必须受到别人的关注和尊重,也理所当然的认为,有所付出别人就应该给我们回报,家人应该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且我们往往想少付出而多得到,其实这些都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但我们自己往往意识不到。因而一旦这些过分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就有一种被作弄和被欺骗的感觉,或总感到好像别人欠了自己什么似的,心中愤愤不平。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我们任何人都不能对别人有过分的要求,哪怕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别人也没有责任和义务来满足你的要求,别人不欠我们任何东西。道理很简单,因为别人不可能按我们的意志与喜好来行事,也不可能主宰环境和他人,他人更没有义务来让自己事事如意,别人完全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行事,哪怕是儿女也都有他们自己的自由,我们不可能强加于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放下抱怨纠缠,学会对情感的负责。
抱怨囿于一种刻意比较的执著之心。在名利、地位、金钱、待遇上总与人家高、好、多、大的比,越比越抱怨,越比越烦恼;在工作、劳动、付出、奉献上总与人家轻松闲散的比,结果也是比出了抱怨,增大了烦恼。“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当扔。”世上多有不平事,但寻不平生烦恼。客观地说,抱怨和烦恼大多是自找的。倘若调整思路,反过来一比,就会心地坦然,神清气爽,看天天蓝,瞅地地阔,视路路平,世界多美好,人际多亲近。
试想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命运、自己的情感交给环境、交给运气或交给他人的话,那么,他时时都有受到伤害和产生怨恨的可能,因为周围的环境和他人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会满足我们的所有的愿望。如果经常看着别人的脸色办事,你的情绪就会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左右,那么你未来的生活将是充满悲哀,也就是无真正内心快乐可言。所以我们要学会对自己、对自己的情感负责。
放下抱怨纠缠,纠正错误的信念。
孟子说过这样的意思:“生存就存在于忧患之中,”“灾患足以使人增长道德和聪明才智。”当属至理名言。再说,“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缠身,社会分配确有不公,思想观念交互碰撞,于是人们也不时抱怨。
其实,我们任何人都不能对别人有过分的要求,那怕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他们也没有责任和义务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生活的真谛不在于求得回报,别人不欠我们任何东西。因为别人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意志、喜好来行事,我们不可能主宰环境和他人。
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负责。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命运、情感交给环境、交给运气或交给他人,那么,他时时都有受到伤害和产生怨恨的可能。所以,女性要走出情感困惑,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对自己的情感负责,否则,你未来的生活将可能充满悲哀。
用心另眼看世界,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很顺利,只是看自己怎么解决,比如你走路的时候被人撞了,别人给你道歉了,有时候你还是会觉得很火,但是你却没想到撞你的人心里其实比你还难受,还是想想那句“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不如天天开心”。
放下抱怨纠缠,摆脱依赖的心理。
抱怨生烦恼,烦恼伤身心。从生理上说,抱怨使代谢紊乱,情绪烦躁,血压升高,食欲不振,对身体的损害是无疑的;从处世上论,抱怨令人思绪混乱,丧失冷静,考虑欠周,办事莽撞,时常说出不理智的话、办出不冷静的事来。损人又不利己,抱怨有害,害莫大焉。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却不容易。别发愁,这个社会的和你差不多还很多,但是都快乐的生活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只要你努力对待每件事情,对生活认真一点,只要你认真对待每一天,不管你的人生怎么样,我相信都是精彩的。
每个人都需要照顾自己的人生,人生中的成功快乐,只可有自己找到。那么,要解除自身烦恼,不能怨天尤人,要充分认识到家庭社会因素只是诱发烦恼的外因,而自身的个性心理弱点才是导致烦恼的内因,只有改善自己才能改善情绪。要逐步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主等品德,这是冲破传统观念的无形罗网,扫除各种情绪障碍的最好突破口,也是成功的关键。
放下抱怨纠缠,学会自我的调节。
想到心情不好就心情会不好,那就不用想它,如果还是想,那就让自己忙起来,让自己没有空闲去想它,让自己充实地过好每一分钟,再有早晨醒了以后不要恋床,醒了就起来,忙起来,推开窗,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放松全身,让自己想像成一个快乐的小天使……
告别抱怨,立即行动,从容面对眼前的处境,积极主动地去改变你不想要的现状,向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进发,牢记“水滴石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浅显的道理,努力做到“蓄势待发”、“厚积薄发”。
请相信,你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你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别人都会看在眼里。不要总是抱怨自己没有发光的机会,关键是你能不能把自己磨练成金子。我们羡慕珍珠的光泽和宝贵,可它原来却只是一粒沙子。白天鹅在华丽转身之前,她却是一只毫不起眼的丑小鸭……
即通过自我劝慰、自我开导、自我调适,使自己冷静下来,把问题想通、想透,这是克服抱怨心理的最好的办法。之所以会产生抱怨,固然与身边的不公正现象有关,但也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认知方式有关。想一想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否对头,是否只从个人意愿出发;想一想自己考虑问题是否全面,有没有偏激;想一想还有没有比抱怨更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放下抱怨纠缠,保持平常的心静。
放下抱怨,并非要求你必须耐得住寂寞,而是要随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挫折不气不馁,面对失败不折不挠。受挫不失意,得志不张狂。即便日子过得向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奇,也要始终保持一个平常、平静、平淡、平定的心态,并争取把所有工作做到最好。“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我们一定需要明白,态度和能力是两码事,能力所不达不是我们的事儿,态度的好坏却直接取决于我们自身。
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
不要被生活中的琐事侵扰,有些朋友的抱怨常常来自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凡事过于较真儿,斤斤计较,常常是搞的自己疲惫不堪。那么对于这些琐碎之事,还是置之不理为佳,一位哲人说的好:如果你被疯狗咬了,难道非要把侵犯你的疯狗也反咬一口么?所以,遇事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生活的更加理智,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抱怨和牢骚。
总而言之,人活于世,挫折失败不可避免,抱怨只会磨灭你的斗志,只有积极地直面人生,迎接挑战,你的人生才会绚丽多彩。因此,怨恨是精神的腐蚀剂,抱怨无济于事,只能使我们在痛苦和烦恼中备受煎熬。这个世界上的快乐、对社会的价值、对他人的承诺,其实都体现在行动上。爱是一种行动,善良是一种行动,慈悲是一种行动,这一切靠抱怨是无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