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生感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自我认识一点

标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认知快乐自如要乐观情绪要学会知足要自得其乐 |
分类: 人生感悟类 |
人生就像是一次长途旅行,不停地行走,沿途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风
如果把走过去看过去的都背在身上,就会给自己增加太多额外的负担,阅历越丰富,压力就越大,还不如一路走来一
人生不是赛跑,而是一次生命的旅行,每一步都有值得驻足欣赏的风景。宋朝诗人黄庭坚说过:“人生正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这就告诉人们人生是忙碌的,所以要学会忙里偷闲。忙里假闲即符合张驰之道,也符合自然规律。自然界都有忙闲的规律,春夏生机勃发,万物生长,到处燕舞蝶飞;秋冬收敛萧索,万物沉寂,处于休眠状态。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杰出人士大都懂得休闲,懂得在休闲中寻找生活中的情趣。
人人都有一个自我,可是人人都不愿别人表现出他们的“自我”,为此宁愿也牺牲自己的“自我”。自爱是建立在自知基础之上,自爱则意味着你爱你自己,它并不要求别人爱你,因而也没有必要说服别人。
而这种追求的伦理实质是,自觉的履行自己的社会伦理义务,理智的维护自己的道德权利,这是一个人获得真正的自爱心的必然途径和现实内容。
实际上,追求不仅具有社会价值,而且具有道德价值。自爱是健全人格必须具有的道德心理品质。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一个人有了这种品质就会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声誉,就会去完善自己的形象,珍爱自己的生命。
这种品质会驱使人自强不息,奋发上进,不断进取。力求完善自己,矫正自己的缺点。因此,可以说自尊自爱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健全人格的标志。维护自己的形象要注重仪表,要举止文明,要讲礼貌。自尊自爱就要修身养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道德境界。
追求不要脱离世界的其他部分去观察自己,体验自己,而是要把自己做为整个世界的一部分来理解。一个人一旦认识了“自我”,就要对这“自我”负起责任,个人的自爱性越强,就越愿意去尊重别人,宽待别人,怀着善意,公平地对待别人,因为做人不把别人当作一种威胁,自爱正是尊重别人的基础。高度自爱的人不会极力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不会通过与别人相比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的乐趣在于自己就是自己,而不是比别人好。
追求必然规范要求自勉,自己勉励自己,自己鼓舞自己,自己激励自己。也就是自己激发自己的积极性,自己作为自己的动力源,自己开动自己,自我发动。无论是自爱还是自信,必然要落脚到行动上,落脚到积极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上,落脚到充满希望、精神激昂的人生开拓中。
追求也应自我责备,勇于承担责任。在社会生活中,有成与败,有得与失,有荣与辱,有幸与不幸。自爱规范要求把成败、得失、荣辱、幸不幸归因于己,不怨天,不尤人,从自身方面找原因。
追求是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开拓行动,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才是自爱的真正含义。不悲观,不颓废,不自弃,调动自己整个生命中蕴含的活动能量,去进行人生的创造。
自我认识的水平高低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如果自己对自己的真善美不认识,也就不知道爱自己的什么。如果缺乏“自知之明”,即缺乏对自己的假恶丑的认识,也就不会产生在自爱基础上的对自己的自耻自恨。
自律能力不是先天形成的,它来自对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的认同与遵守,来自对自我品性的修养与磨砺。否则,人很可能在各色膨胀的欲望中迷失自我。因此,人必先自律而人重之,做一个自律的人,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基础。
追求就是直面自己,与自己进行沟通,就是你对自己来说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通过倾听自己,感受自己,追踪自己,放弃对自己的控制,从而表达自己,表现自己,有助于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多地认识自己。
追求就是要珍爱自己,尊重他人。每个人都希望受人尊重,但受尊重的前提是尊重别人。其实,尊重很容易就做到,因为它是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自己的努力加油,为他人的进步鼓掌,为团队的成功喝彩。一句亲切的问候,一声诚挚的祝福,一个支持的眼神……都是尊重的表现,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