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生感悟:与人相处多善德,多一份宽容大度

标签:
宽容大度与人为善与人相处多善德胸怀宽容注重品行端正 |
分类: 人生感悟类 |
《汉书》上就说过刘邦“常有大度”,其帐下聚集了张良、韩信、萧何等一批精英,帮其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宽宏大量能够感化他人,能够升华人格。宽宏的度量是一个人素质和水平的综合反映,是立身处世不可或缺的力量。
善德来源于高尚的道德,是智者心灵深处的一种沟通,是仁者内心世界的支点。“善德”在中国自古有之,在民间早有流传,也被众多的“慈善家”们所接受和效仿。单从早期的这些“善德”行为来看,虽然带有一定程度的迷信色彩:但从客观意义上看,“善德者”所求得的,实际就是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平衡,并非刻意求取什么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包括儒家文化中的宗教观念,它的价值取向是指向现实人生的。人生怀有一颗仁慈之心,就会拥有一种宽广的胸怀。仁慈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一种能洞察的能力。做人应该怀有一颗仁慈之心,以善良、宽厚为标准来行为处世,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越来越文明。生活在其中的人,才能感觉到幸福。
注重善德的人,要宽厚善良。
宽厚善良是一种胸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它包含三个内容:第一要有宽容之德。有人说,世界上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句话很有哲理。
其实,人的内心蕴藏着很大的包容性,你越是宽容他人,就越容易获得尊重。有句古训叫做“律己当严,待人当恕”。冰释前嫌可以换来理解、换来和睦、换来友谊,而耿耿于怀只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由其肆意妄为,而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他人以足够的空间和改过的机会,做到宽厚而严肃、柔和又坚定。
第二要有厚道之品。厚道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它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厚道不是懦弱,也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雅量。厚道的人心底无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心灵清澈而见底。
第三要有善良之心。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与人为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素昧平生之人有难,拔刀相助,是谓小善;危难之际,赴汤蹈火,舍生取义,是谓大善。但是不管是小善还是大善,只要永远有一颗善心,便足以让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总的来说,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忍辱负重、一点儿不计较他人,而且理解及尊重别人,这就是包容,你有了包容,才有修养、风度、美德、智慧、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心灵的丰盈、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对自已会善待,而且对别人关怀以及引导。
宽容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境界和意境,是人的涵养,是为人的胸怀。自己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才会懂得理解和尊重别人,才会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成为识大体、顾大局的人,一个人能够自己不计较,不矛盾,忍让别人,体会别人、理解别人,他就有一颗包容,有了这份包容,你就宽容别人,宽恕了别人的同时,也救赎了自己。
有了包容,才有忍让,才有原谅之心,你原谅别人,实际上原谅自己;你尊重他人,实际上尊重自己。包容能够改变你的心态,心态能够你的命运、生活和精神,多一份包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真正的包容就是在心里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事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事原则。
宽容是人与人彼此间的信任;用宽容来安慰他人因失误而愧痛的心,最容易得到信任和尊重。宽容可以使友谊更加深厚,使积怨得以化解,使家庭和谐,使社会安定。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古语讲“先修身而后求能。”客观地指出了人的修养、品行对于个人价值的重要性。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许能够上升到一定层面,但最终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所以,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为人才有正气。品行端正至少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要正直。一个正直的人,会体现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这个“人”字写正了,才会有服众的底气和被尊敬的资格,真正做到“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第二要严谨。严谨是对生活负责任的一种态度,是遵守客观规则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对自己修身的更高要求。要把“严谨”二字时刻悬于脑际,慎言、慎行、慎独、慎思;
第三要忠诚。“忠诚”是对一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是否合格的一个检验标准,是惠及他人的一种大德。人各有所事,便应各有所忠,
与人相处多善德,要注重诚实守信。
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是维系和保持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关系融洽、和谐相处的关键所在。“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夫诚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怀下人也”。
诚信也是现代社会最昂贵的资本,没有诚信交不了朋友,没有诚信谈不成生意,没有诚信干不了大事。如果说起话来油腔滑调,做起事来虚无缥缈,你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你在这个圈子中就不好立足了。而为人要做到真实可信,就必须保持一种坦率的态度。
所谓坦率,就是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直截了当、开诚布公、直奔主题,不弄虚作假、不言而无信,不耍小心眼、不搞小动作,做到心底无私、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因为真心换真心、真情换真情,坦率要比虚伪建立的关系更持久,真诚要比圆滑换来的友谊更珍贵。
一个人能够博爱,他就有一颗仁爱慈悲的心,有了这份慈心,就可以利益许多的人。另外,博爱的心态能够改变你的心情,心地舒畅,平心静气,和颜悦色,心平气和,心情安静,说话和气,做事耐心,遇到任何事都很冷静,不发脾气,不斥责,不骂人、不暴力,用心处理。
总的来说,不暴躁,不发火,不暴力,心情平静,学会给别人温心暖和,和各种人愉快的相处,这就是平静,对众生越关心、越关爱,越尊重,越宽容,心地越来安心清静。
注重善德的人,总是宽容别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会不犯一点儿错误呢?宽容,也能让自己摆脱仇恨的束缚,使紧张的心情放松。表现出一个人高尚的品德,一个能宽容仇人的人,才是真正拥有智慧与勇气的人。如果一个人终日生活在埋怨、责怪、愤怒当中,那么他不仅得不到本应属于他的快乐、幸福,甚至会让自己变得冷漠、无情和残酷,从而使自己处于孤独、痛苦的境地。
乐于助人,这是一种朴实的中国传统美德。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别人给予的帮助。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将不再会看到别人得不到帮助时焦急的脸胧。只要怀着一颗博爱的心,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心地善良,帮助别人,为人正直,自心清净,给他温暖,经常保持善心,学会和别人一块分享喜悦,乐于助人,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的相处,心甘情愿的为他服务,希望他人快乐与幸福,做他人乐意的事,这就是行善,对众生越来越关心、帮助、心地越来越善良,做事越来越正。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公而忘私,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心存大爱,胸怀世界,天下为公,世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