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鸟儿鸣春(散文)

标签:
鸟儿鸣春清脆的鸟鸣布谷鸟候鸟飞抵家乡鸣声响彻四野 |
分类: 文学通讯类 |
春天来,东风吹,阳光暖,鸟儿闹。这是一幅唯美的画面,清脆的鸟鸣,更是让画面灵动了起来。我想说:“花朵是春天的多姿多彩的颜色,那鸟动听的叫声,就是春天的声音。”
春天到了,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地下的植物冒出了嫩芽。房前屋后,树杈竹叶间出现了好多鸟儿的身影。它们有的是单独飞行、有的是前后追逐,小区里一片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鸟鸣声响彻四野。
身影最多的当然是麻雀,它们成双捉对,叽叽喳喳,在树木枝杈中飞来窜去、那站立枝头一展美妙歌喉的翠绿色的小鸟当然就是白头翁了,不过它们的学名叫白头鹎,那一身全黑、鸣声美妙多变的就是乌鸫,它们的俗名叫作百舌,意思是可以仿效一百种鸟儿的鸣声!
是否真能效鸣百鸟,不曾有人统计过,反正是效鸣很多吧!它们还有一个俗家称呼是百寿,寓意长寿,是民间公认的吉祥之鸟。乌鸫在南通是留鸟,它们积聚了一冬天的能量,欢快地在田间地头啄食蚯蚓和昆虫,为哺育后代积聚能量。
我儿时,此时节,家乡的乡村,麦苗兴致勃勃地繁荣生长,遍野是绿油油的一片。草木吐出了青芽,绿叶,桃花接着杏花,在田陌上盛开怒放,喷着沁人扑鼻的香气。清清的溪水,潺潺地流着,像仙女身上美丽的飘带,半空中,林木间,麻雀、黄鹂、喜鹊、啄木鸟、布谷鸟、白头翁、燕子等等鸟鹊,得意地飞翔着、鸣叫着,鸟鸣和着溪水的流声,在春风里轻轻地回荡。
与乌鸫差不多大,也是全黑的鸟儿是著名的笼鸟八哥。八哥的鸣声虽不及乌鸫多变,但以优雅恬静见长,非常惹人喜爱。八哥喜欢站在高处,展翅时尾下复羽和翅下复羽有非常明显的白色,很容易分辨。落地时可见头枕部有明显的一撮羽冠,而乌鸫没有,因此也很好识别。
根据资料和我的观察,四月份,有些夏候鸟飞抵家乡。最先到达的小鸟是家燕和树莺,通常是在4月5日左右。家燕是民间熟悉的吉祥鸟,人们非常喜欢燕子来巢。古语说“雁飞老路,燕归旧巢”,说明燕子有回归旧巢的习惯。燕子的鸣声轻巧细软,所谓燕语呢喃者也。
树莺是一种比麻雀略大、体色为鲜艳的褐色、鸣声响亮悦耳的小鸟。可以说,在小型鸟儿中它的鸣声之婉转是首屈一指的,可以与画眉相媲美。那么,这样好听而又悦耳的歌声会不会给它们柔弱的身体带来杀身之祸呢?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法则:有所短必然有所长!树莺的体色和树干、树枝颇为相似,经常是听闻其声,难见其形。我年轻时跑野外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树莺和古人说的布谷鸟、黑枕黄鹂一样,是一种“鸣深树”的鸟儿。
家乡的先人对树莺也很关注,清代通州地方志书《海曲拾遗》中称树莺为“报麦鸟”说其“似雀而大,褐色,即呼锅里麦屑粥者,人以其声为称名”。我小时生活在南通市郊区,经常听到树莺的鸣声,大人们说这种鸟的名称叫作“花里蜜舌”,看来也是以鸣声为名的。《海曲拾遗》里还将这种鸟和勤俭持家联系起来,说“布谷(杜鹃)教勤于前,此鸟(树莺)教俭于继”。不过据我的观察,从时间上说树莺到达家乡的时间要比杜鹃早些。
还有一类常见的鸣禽就是斑鸠,南通的斑鸠有好几种,俗称都叫河鸽子或野鸽子,而且都与家鸽,也就是鸽子很有渊源,分类上都属鸽形目,都用鸽乳哺喂幼雏。外形也与家鸽相似。贾涛根先生的《百鸟千姿》中记录了3种,即珠颈斑鸠、火斑鸠和山斑鸠。珠颈斑鸠是留鸟、火斑鸠是夏候鸟、山斑鸠是冬候鸟。
它们的鸣声粗犷响亮,声传颇远,说不上好听,但也绝不难听。如果小区里没有了斑鸠的鸣唱,我相信好多人会不习惯的。斑鸠的鸣声也有几种,有的为哱咕咕——咕,四声一度,有的像似哱咕——咕,三声一度,也有两声一度的。
春天是鸟儿求偶繁殖的季节,也是鸟儿鸣唱最多、音色最美、音调变化最大的时候,这是大自然赏赐给人们的优美乐章,尽情享受吧,幸福快乐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