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难忘孩提时代的过年趣事
标签:
难忘孩提时代的过年趣盼着过年巴望着过年专拣花边饺吃忘情地玩着 |
分类: 文学通讯类 |

小时候,不谙世事的我,总是盼着过年,过年是最令人兴奋快乐的事了。小时候,总是掰着手指头倒数还有几天就过年,女孩子们的花衣裳,男孩子们的鞭炮,还有各种平时吃不到的好吃食物。时间越长,我们渐长,有的背井离乡,有家难回,再回老家,感觉什么都提不起劲来,就知道睡觉打麻将,甚至还有些“怕”过年,究竟是时代让年味变淡,还是所谓成长让我们不得不失去?不管怎样,小时候的过年往事,都是关于吃的玩的,还有挥之不去的浓浓人情味。
每每新年一到,平素里得不到的东西都能在这短短几天中实现。过年好,不但有“炮米糖”吃,有鞭炮放,有新衣裳穿,更重要的是,还能从长辈手中拿到一个装有钱的压岁红包,我就可以买上玩具、书等,真是太高兴了。
于是,我天天巴望着过年,数星星数日月,数过了三百六十五天,终于过年了,我那份雀跃的心情,直到如今还能体味到些许。
对于我来说,小时候过年最大的诱惑,莫过于能吃上几天好年饭。在那个年月里,农民们一年四季吃粗粮,喝稀饭,只有年傍时家家户户才能杀上一口猪,然后到河岔子里刨上一些冰块冻上,到过年时才拿出来放到锅里炖熟,蒸上几碗红焖肉吃,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蒸上一锅白面馒头,似乎辛苦一年为的就是在过年这几天能吃上几顿像样的饭菜。
腊月廿三,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早晨起床后,全家人便一起动手,进行大扫除,把贫寒的家里里外整理得干干净净。傍晚时分,母亲便将供品摆到供桌上,燃香恭拜,并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敬请灶王爷从天界带着吉祥重返人间。
腊月廿八就要开始赶集,也是大人们最忙的集市。因为,过了除夕到正月初七、八街上没有做生意的,他们要准备除夕和过年期间招待亲戚的酒饭之类的东西,这一天都要买齐。
廿九那天,打扫庭院、清理房间,尽可能的做到窗明几净,还有就是整个村子的每个巷道都飘荡着香味,每家不是在煮肉,就是在炸东西。
夜幕低垂,村里到处都响起鞭炮声,有炮仗、电光炮、冲天炮……整个世界噼噼啪啪轰隆响着,从地下到天上,那声音犹如在放映一部战争电影,只可惜没有令人激动万分嘹亮的号角声。
燃放鞭炮是我的一大乐趣。过年时,父亲宁可少买一些吃的、用的,也要为我多买一点鞭炮。我的年龄虽小,胆量却大。不论是大炮仗,还是二踢脚,我都敢燃放。燃放小鞭炮更是我的拿手好戏。或用手掂着伸直胳膊满院跑着燃放,或挂在木棍上伸到高空燃放,或把成挂鞭炮拆开单个燃放,听到那噼噼啪啪的响声,我兴奋地手舞足蹈。燃放鞭炮也有危险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放二踢脚,点燃后在手中炸开了,把手指都打成了黑色,疼痛难忍。我硬是咬紧牙关,没让眼泪流下来。我发誓,再也不放二踢脚了。可好了伤疤忘了痛,没几天,我抵不住二踢脚砰、啪声的诱惑,又兴致勃勃地玩起来。
小时候过年我总共才能得到十几块,这就十分高兴了,不停地把那些嘎巴响的毛票数来数去,有时还向小伙伴们显示显示,晚上睡觉也要压在枕头底下,这并非我小时那样看重钱财,而是家中实在穷呀!
记得我上一年级时的学费大部分要靠过年得的几个压岁钱来支付,不磕那么多响头,当年如果没有那十几元压岁钱,我的学生时代也许会过早的结束。
最难忘的,要数过年包饺了。包饺子可是我家的一桩大事。当时,白面很少,肉也不多。母亲不得不包两种皮、两种馅的饺子,一种是白面肉馅饺子,一种是红薯而素馅饺子。饺子煮熟后,母亲端给我的尽是白面肉馅的,她自己却吃的是红薯面素馅的。已经有些懂事的我,说啥也不肯吃白面的,非要吃母亲那碗黑面的。望着我,母亲眼含泪花笑了。后来,母亲用了一个小小的招术,把白面饺子包成花边的。不知是计的我,看着那一个个花边饺好玩,便专拣花边饺吃。现在想来,母亲的花边饺,仍然喷香地萦绕在记忆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