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金秋又闻桂花香(散文)

标签:
金秋又闻桂花香八月桂花遍地开珍贵的桂花特殊的芳香缕缕清香 |
分类: 文学通讯类 |
记忆里,桂花总在中秋节前后开放。在明月高悬的夜晚,闻桂花香,吃大闸蟹,这才圆满入秋。而今年,桂花却迟迟晚开了半个多月,最关键的还是天气。十月初连续的晴热扰乱了桂花绽放的“生物钟”,近来气温的陡然骤降又让脆弱而敏感的花苞压力倍增,好在坚强的桂花迎着寒风悄然绽放。于是我们便在霜降那天前往绍兴柯桥大香林景区赏桂,那里有成片的、有着几百年乃至千年树龄的桂花树,游人在树下喝茶聊天,吮吸着千年桂花的缕缕清香,十分陶醉。
都说“八月桂花遍地开”,可今年的桂花却迟迟不开,让人等得好辛苦。
读过郁达夫的《迟桂花》,那桂花“恬淡含蓄不张扬,慢条斯理地在空气里递着脉脉甜香……”让人产生无边的遐想。读过《辞海》“桂花”词条:“桂花,亦称‘木樨’‘木犀’。木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革质。秋季开花,花簇生于叶腋,黄色或黄白色,极芳香。核果椭圆形,熟时紫黑色。原产中国。久经栽培,变种较多,常见的有金桂(丹桂,花橙黄色)、银桂(花黄白色)和四季桂等。为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花可提取芳香油或用作食品、糖果等的香料;根、叶、花、果实亦供药用。”珍贵的桂花,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特殊的芳香。
据专家介绍,适宜桂花开放的气温在19左右,既不能高于22—23,也不能低于14—15,所以,桂花与秋季是天生的一对。今天,我经历了第一波其乐融融的秋风秋雨,挂念着:桂树着花未?忽然“叮”的一声响,我打开手机,是诗人烟蓑所作的一首五言诗《雨中桂花开》:“苍茫微雨里,忽闻沁心香。未误深秋晚,适情吐异芳。”真是太奇妙了,家乡的桂花与家乡的秋天真的同步来到了(需要说明的是,古体诗中的农历九月十一当属“深秋”了)。桂花,千呼万唤始出来!
于是,花儿展现出极致的美。每一朵花都有伞状的四瓣,瓣瓣饱满,中间的花蕊上金黄色的花粉,手指轻轻一触,全身就会染上桂花香。五六朵桂花簇生于每一片叶子的腋下,满树无数枝条里无数叶子下的无数朵桂花,从绿叶丛中欢笑着奔跑出来,冲击着我的嗅觉和视觉。啊,这里出现了一道花墙!仔细瞧,原来是许多棵桂树栽在一起,长大了连成宽宽的矩阵,成了密不透风的桂花墙。桂花的香气,幽幽的,弥散在空气里,多么缠绵,多么温柔,会让每一颗躁动的心得到安抚和休憩。
走到养生湖边的阳光平台,我从口袋里掏出《楚辞》,诵读宋玉的《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原产中国”的桂花据说在春秋时期就拥有许多品种。宋玉是没见过桂花,还是为了营造悲秋的气氛,在描绘秋景、秋容、秋物、秋声时有意回避了象征崇高、吉祥、忠贞、美好的桂花?年轻时读《中国文学史纲》,说《楚辞》夸张铺叙的写法和华丽的色彩开了汉赋的先河,长篇政治抒情诗《九辩》同样给了我难忘的印象,秀美的词藻惊艳了我的眼,宋玉怀才不遇的凄怨和铺天盖地的悲愁更是久久震撼着我的心。杜甫有诗赞:“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遥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汉代时桂花成了贡品,唐朝时白居易将杭州的桂花移栽到了苏州,现在桂花贵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还与梅花和荷花一起享有国际登录权,成了杭州和苏州以及合肥、桂林等城市的市花,也成了遍植我市的佳木。“异代不同时”啊!我在敬仰《九辩》让一代一代仁人志士不忘忧患意识,成为经久传诵的不朽诗篇的同时,总感到悲凉气氛过于厚重。假设“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的宋玉能像后人那样欣赏到芳香的桂花,受到心灵的抚慰,或许能寻觅到同道,走出悲痛欲绝的心境,在苍茫凄凉的秋色中发现一抹亮色,领悟到历史长河终会滚滚向前的乐感。
远处飘来《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旋律,我闻着带有暖意的桂花香回家。今秋巧从欣赏《秘色》和吮吸桂花香开始,我不由得想到,人们在丰衣足食后,会更关注心灵的充盈。“小资”已赋予新义,特指追求生活品味的人。含英咀华,人们仍会享用桂花糖桂花糕桂花汤圆桂花酒,但更会品尝桂花的“极香味”。
迟桂花,多么诗意的意象,欣赏之余,令人遐想。郁达夫的《迟桂花》是小说,以迟桂花为象征的主人公莲儿,单纯、天真而迷人,拥有沉静自得的安然之美。《迟桂花》的结尾说“但愿我们都是迟桂花”,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读者的美好期许吧!
今秋家乡的桂花姗姗来迟,使我闻到了别样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