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童年柴火趣事难忘怀(散文)

(2023-08-26 16:22:23)
标签:

童年柴火趣事

硬枝柴火头好

砍时费力

柴篷地基

随烧随取

分类: 文学通讯类

   【原创】童年柴火趣事难忘怀(散文)

  童年,是我们值得回忆的一段美好时光,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决不让它白白流失,童年是快乐的,是美好的。

    时光过得飞快,童年仿佛是梦,我懵懂的却没有珍惜的把它过完,可是挥不去那一段童年最美妙的影子。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70个春夏秋冬,但关于每个季节的回忆却是唯一的,与众不同的,也是永恒的。因为在人的一生童年、童心是纯真而又不曾夹杂任何的瑕疵的。 人们在柴火里寻找生活,于凡俗中栖息诗意。

  对于老家在农村的朋友不知道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回到老家,路面到处杂草丛生,树木茂盛,树枝横飞;有时候感觉都有点难以下脚,因为这些野草疯长得太过茂密且高,便担心会不会从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那时候背着背篓一出去就是几个小时,一边劳作一边玩,有时候是一阵忙碌先把柴火拾满一背篓再玩耍,有时候先玩耍再忙碌,但这种情况通常因为时间不够最后草草完工回家,因为收获小免不了被一顿责骂。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想来,都不会把拾柴火、打猪草这类活动当成是苦差事,相反,反而觉得这是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既帮家里分担了农活又可以跟着小伙伴出去玩。感觉还不错。

有时候拾柴火的人多了,也并不容易拾到,我们也会走很远的路,翻山越岭,毕竟那时候无主的树枝、杂草更多的长在山坡上、悬崖边。若是去弄别人土地、田间的柴火务必得小心些,要是被发现指不定得被追着骂好远。毕竟家家都需要这些草、木枝来烧火。

小学毕业时,我的烧火技术虽说不上游刃有余,但也驾轻就熟了:见到镬盖边溢出了米汤和气泡,晓得米饭就要熟了,也知道稍停一会后还需添上一蓬柴,让米饭熟透,免得烧出僵米饭”“夹生饭来;也能把握好灶台上做什么菜、灶膛就该有怎样的火势,应旺时就旺,应弱时就弱;两头镬一起烧时,也能从容应付,不至于顾此失彼,左支右绌……

     古人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列首位的,为啥是柴而非米呢?有句老话是这样诠释的:生米煮成熟饭,全靠镬底柴火。

  两眼灶”“三眼灶灶台至后壁那处褊狭、暗色的空间,为生火之处,一些待烧的柴草,也戤在墙角边,人们称之灶沿地巷(方言音”“火仓。灶门对面的墙壁下,摆有一条短脚长凳,叫为灶沿矮凳,人们坐在那里添柴烧火。一些年代久远的老灶,外沿处的地面上还设一条五六厘米高的小石条,俗称灶沿地栿,以阻拦柴叶、草屑外泄。

  老家傍濒海,平原田地半稻半棉。父老乡亲就地取材,常用柴和一些农作物秸秆生火做饭。

  村里的人把砍柴叫成斫柴,柴刀称作倭刀。小时候,家父在上海务工,母亲于乡里,家里烧火的柴草大多上街去买。我九岁那年寒假,开始跟着邻居家大孩子上山,砍回来比枕头大一点的两捆柴,可还是受到了妈妈的表扬。此后,一到暑假、寒假,就早早起床,磨好倭刀,带上扁担麻绳,与小伙伴们一起。斫柴不容易,平原田地路远,有时一天一次,有时一天两回,手上起了血泡,转而又磨成硬茧,肩胛上嫩白的皮肤也被柴担压得粗糙不堪。

   还有,那藤蔓上的尖刺,常冷不防地扎入手中,隐隐作痛,回家用绣花针挑出后,方觉舒服;若一疏忽,柴刀砍滑到手上,则鲜血流滴,既疼痛又难收口,我左手食指上的那一伤疤,至今还隐约可见。硬枝柴火头好,但砍时费力,榔基(蕨草)、茅草等一些软柴质地差,不大耐烧,砍的人也少。上山斫柴,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但蛮有成就感,因为一个假期下来,能堆积起几十捆柴,帮家里减少一些开支,自己的身体也壮了,胆魄也大了,心智也阔了,有时还能顺手牵摘些野果来解解馋……

  收获后的棉花、豆麦、油菜及水稻等作物的秸秆,都可当柴烧。棉花秆、黄豆秆结实,火势好,烧火的人比较轻松。倭豆秆也不错,质地不硬不软,火头刚刚好。油菜秸秆梢头荚壳轻薄易燃,还未凑进灶膛内,火焰就一下子旺起来,若不注意恐怕连眉毛也要被烧焦。稻草不耐火,属低档柴火,常被充当引火柴,相对来说,晚稻草的火头要比早稻草略好一点。麦子秸秆胜于稻草,烧时还会发出轻轻的啪、啪爆炸声,似乎在为舞动的火苗叫好、喝彩。高粱和向日葵秆子太高,须先斩成段,数量不多,偶尔烧之。

  此外,海滩上、河湖边的芦苇也可烧火,俗称芦柴,火头不错。地坎、河塘边的一些茎枝粗壮的杂草,有时也当柴烧,火力稍逊。木匠师傅在造新屋、打家具时剩下的那些窄小木段、木板以及刨花,则为上等柴火,常留到过年炖肉、蒸鸡、裹团时用。家乡有句泥水(即泥瓦匠)做过三日挑,木匠做过三日烧的老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大多农家没有柴间,就在屋旁置一个小小的柴篷地基,把柴草堆放在那里,上面盖一些稻草、茅草,随烧随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