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童年故乡的小河(散文)
标签:
故乡的小河静静地来水静静流舒缓地去微微风簇浪 |
分类: 文学通讯类 |

童年,是我们值得回忆的一段美好时光,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决不让它白白流失,童年是快乐的,是美好的。
时光过得飞快,童年仿佛是梦,我懵懂的却没有珍惜的把它过完,可是挥不去那一段童年最美妙的影子。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六十几个春夏秋冬,但关于每个季节的回忆却是唯一的,与众不同的,也是永恒的。因为在人的一生童年、童心是纯真而又不曾夹杂任何的瑕疵的。
岁月的脚步在不停地走着,转瞬即逝。曾经看到过不少回忆童年的文章,每当写到儿时的那些陈年旧事,夏日的乐趣是少不得要叙述一番的,水里的扑腾,林中的嬉戏,知了的吟唱,瓜果的甘甜,那年那月的美好记忆,演化成诗情画意般的文字,让人隐隐地产生重回那个时代的念想。
老家的小河,河面窄窄的,不足五米宽,清澈见底的河水常年不息地流着。河面像一面镜子,风起时,河水微微地涟漪,呢喃了一河酽酽的缱绻。河底水草丰盈,涉水,不经意的,水草就缠住了脚踝。小河里的鱼,极其的鲜美,有河鲫鱼,乔白鱼,窜条鱼,还有一些小小的虾米,鱼儿和小虾在水草中自由地游弋。
藏在水草密处的是密密匝匝的河螺。河螺没有田螺大,尾部尖尖的,田螺个头大,但是田螺的味道却是稍微逊于河螺。两岸的草木葳蕤,细瘦的竹子间杂在芦苇丛中,紫薇花,野蔷薇怀拥在一簇,繁葩密缀,顾盼生姿。
小河起步南边大河的某个缺口,一路向北逶迤,后半段已被楼群淹没,走向难辨,不知是幸运地汇入新河,还是无奈地止步某大道。小河的诸多功能早已淡化,在有些人眼中,它不过是条敞口的排水大软管而已。而于我,却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在里面。心情很烦,大路太吵时,总会习惯性地拐入那条与它相依相偎的水泥路。
我曾经很熟悉这条小河,后来慢慢不去那儿了,因为家西面多了条便捷喧哗的水泥大道,再后来发现自己在大道上越走越迷茫,越没信心,“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阴影面积日益增大,有次买菜回来,突然心血来潮又拐进了那儿,怀揣逃避和寻找。
那日斜阳脉脉,小河舒缓闲静,旧景依稀,熟人嘘寒问暖,走着走着,尘封的记忆渐渐苏醒。边走边忆边琢磨的次数多了,心头的那些迷雾也慢慢清朗起来。
小河两岸房屋参差,不密集,有零星小块田地镶嵌其中,春风里捧出一片明黄,秋霜中顶起一抹翠绿,给扛着锄头默默来回的那些老人一种慰藉的同时,给小河也留了一份念想。小河曾一路流淌一路分叉,然后以不同的方式流进纵横田野的大小沟渠,身旁不时飘过蛙鸣,稻香,还有庄稼人的笑闹。那只小水泥船除了每日清晨跟主人去大河捞漂浮物,其余时间都安静地与小河做伴。船的主人则守着河边的小屋,等候为数不多的瘪胎自行车、三轮车上门。我与这个异乡人聊过几句,瞧他淡然的眼神,与种菜的老人倒是一个很好的组合。

沿河畔来回最频繁的时光,我身上还背着书包。那时小河的线条相当流畅,不像现在被石驳坎整得有些规矩。即便前面有一小段石驳坎的地方也不全是光秃秃毫无生机,石缝里会钻出一丛丛的倒垂细藤,小指甲般的繁叶间缀满一粒粒红色的“亮眼晴”,我们常用猴子捞月的方式把它们摘到手。
后来才知它们就是能养肝明目的枸杞子,大人给它取的小名真是形象。没有石坎的地方站着不少谷树,多是野生的,高高低低,自由散漫。孩子生“冷饭块”(癣)时,遵父母之命在它们身上割一刀,把流出的白汁涂到脸上,二三天后保证皮肤光滑如初。谷树还定期挂出毛茸茸的青果,成熟时圆红似杨梅,酸酸甜甜的,路过时常随手摘几颗,抚慰一下单调的味蕾。
前一阵在另一条小河边又碰到久违的它,仔细端详一番,发现了惊喜。它的叶子原来这么美,如同花了心思的剪刀精心裁出的如意图。可惜没几人在意,它美给谁看?想起一句歌词,“一切的美好全部看自己要还是不要,不需要你来欣赏”。这也许就是十分流行的那个形容词,臭美吧。
臭美,多好的词,别人眼中的不屑,自己心底的热爱。一次次沿着小河徜徉,一次次回想那景,那人,那事,越发觉得在平淡中提取滋味,在单调中创造色彩,在清寂中活出欢笑,是生活的一大学问。
比如眼前的小桥,两块横在河上的长条石,粗陋简单,没有文人的刻字,没有名人的足迹,翻翻历史除了夏夜星空下村民不着边际的闲侃和醉鬼落水被众人救起,两人打架被大伙拉散等几件大事外,几乎一片空白。
可有人偏要玩花样,花了几天功夫在桥栏两端各刻出了一大一小的圆弧,像两朵祥云从天而降,雕功虽粗糙,形象却与石桥甚是般配,这大概就是朴素之美吧。路过许多寻常小桥,驻足留意,大多能在桥栏见到有人用心留下的作品,几朵像模像样的荷莲,两个镂空的圆环,最不济的也在上面凿了数条纵横线,表达一下自己的爱美欲望。现在的平桥厚实,坚固,安全是安全,未免有点单调,底下的柔水大概已看厌了吧。
小河的水质自然比现在要好一些,主妇在埠头淘米时,围拢来觅食的小鱼清晰可数。可郁闷的是,夏日大人不让我们下去游泳。直到有年大旱,看到河底厚厚的淤泥和半掩半埋的破瓶碎罐残枝枯叶,才恍然大悟。原来清静的河水接纳、积淀了那么多东西。那时水缸家家有,沉淀河水几乎人人会,有些人在沉淀水的同时还慢慢学会了沉淀内心。穿行河畔经常能碰到这样的人,把坎坷伤痛怨愤埋在心底,以平静的面貌示人,安然的眼眸泛着笑意,像黄昏的小河闪烁的点点金光。

那时的小河鱼很多,可真要捕到一条大点的,还挺费劲。对阿四来说,让一条鱼上岸并不是很难。鱼儿似乎喜欢跟着阿四跑,于是我们也跟着阿四跑,笑声随波荡漾。可他母亲见了,似乎不大高兴。膝下孩子多,房子少,在山塘干粗活的阿四三十出头还孑然一身。
我和堂兄有时看完夜场电影路过,也能瞥见他的小船在水上缓缓移动,那场景就是课本里的一首诗,“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有回一连几天阴雨,淹了庄稼,阿四在稻田里捉了条鲤鱼兴冲冲回家,被眉头紧锁的母亲直接扔进河里:捉鱼能当饭吃啊?阿四满脸涨红,直愣愣地看着母亲,似乎想大声反驳几句,可最终还是把头转向了河面。河水默默,不知它能否读懂阿四欲言又止的余意?前几年在河边见过他一次,手持钓竿端坐着,身旁一个很像他的小孩兴致勃勃地看着。
写着这条小河,那些曾一起玩耍亲热过的其他小河也会不约而同地从四方悠悠而来。尽管有些已被杂草掩埋,有些已被水泥填压,那些回忆,那些情怀,那些难言的思绪依然一次次流过心底,静静地来,舒缓地去,带走我的浮躁和不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