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人生感悟:抛弃“放纵”变承受

(2023-03-20 20:12:53)
标签:

抛弃“放纵”变承受

患得患失

迷失自己

审时度势

心灵的修炼

分类: 人生感悟类

【原创】人生感悟:抛弃“放纵”变承受

孔子在《论语》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就是说,从谋略成大事的观点来看,“忍”还是很有必要的,今天的忍就是为了明天的成,为了明天的谋。古之“卧薪尝胆”之传说,说的是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句践反(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忍中不贪安逸,忍中不近甘味,终于复国。

古人强调的“忍”和“恕”等修身之道无不和“冷”带些关系,因为只有情冷才能心静。常言道“万物静观皆自得”,热情如火可以给人以生命力和无限温暖,但是冷静如水却有助于思考和判断。一个成熟的人待人是冷静的,处世是明智的,这样遇事才不会感情冲动,做事才会有条不紊。而观察人则是一门更加高深的学问,这需要一个很长的了解过程,孔子主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如果没有一个冷静的心态,就很难客观地评价一个人。

相反,如果一个人一味过分承受、一味地承受,那么,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带有奴性,越来越自卑。有的人为什么只会忍耐?就是缺乏自信,多些自卑,对他人就只能无条件的顺从、服从。如果这类性质的忍的时间一长,变成一个人的个性习惯之后,就很快地转换成一种奴性,印刻在人的行为之中,时时、事事得依靠他人,变得离开他人就无法生存似的。这种忍耐太缺乏时代精神,太缺乏人的进取精神,太缺乏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了。

所以,“承受”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只有能够控制自己的人才能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冷静,无论面对任何事情,如果情绪激动,都容易坏事。忍耐并不仅指忍下怒气而已,更需要小心谨慎。有时人的头脑一时不能冷静,但是如果知道自己正处于一种激动的状态下,一定要等到情绪平静下来,再回头判断当时所想的是否正确,这就是谨慎。许多人都是由于一时不能忍而遗憾终生。

放纵人容易变得神经兮兮、患得患失,夜不能寝、食不知味;有时候也会因为太过渴望成功而走上错误的道路。内心的追求无法得到实现时,人就容易迷失自己,变得急功近利,转而寻求捷径,结果却是离真正的目标越来越远,然后又继续焦虑,无无限死循环。

放纵的压力源被感知的程度已经超过应对压力所拥有的资源,于是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所以大多数是自我的心理暗示长期积累而导致恶性循环,长期的心理失衡或畸形便会引发引发身体的变化导致一系列不良情况的发生!

承受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莫大之祸,起于斯须之不忍。” 如果你能保持一颗隐忍的心,胜利的天枰就已经开始向你倾斜。古人云:“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就是说,从谋略成大事的观点来看,忍,是很必要的,今天的忍就是为了明天的成,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一举灭吴。忍耐是一种理性而睿智的人生智慧,忍耐不是沉沦,而是等待,是审时度势,是对大势的清醒认识,是奋起前的沉默。

真正的承受应该是当仁不让,顾全大 ,为众谋福。“忍耐”并非退缩,而是一种用平常心对待世间不平的境界。人生的使命,就是为了实现崇高的愿望,与困难作殊死的抗争。每个人都是在克服困难中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那些因此而变得十分坚忍的人,无论他的前途多么渺茫,困难多么艰险,他总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承受是一种修炼。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时候都需要忍。承受是深藏不露的哲学;承受是拥有好人 缘的诀窍。承受是一种理性而睿智的人生智慧——承受不是沉沦,而是等待,是审时度势,是对大势的清醒认识,是奋起前的沉默。

很多人认为“承受”是没出息,是忍气吞声。这显然是对“忍耐”的误解。真正的“忍耐”绝不是无原则的退让、放弃,委曲求全,而是对人宽容、对己的克制和约束,以及更深远的考量与权衡。“君子所取者远,则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这才是中国“忍文化”的真谛。

承受是让自己落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不断的转换心境,持续的化解内在的紧张,在坚韧不懈的过程中,激发出自己从来都没有发觉的能力,就是一种坚韧的态度,逼着我们使出真正的力量。

承受一种蓄积。忍耐,是人的一种情感,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同时,忍耐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人生中处处需要你的忍耐。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你忍耐一下,误会就会消除了。同时,忍耐也可以锻炼你的意志和造就我们的智慧。

承受可以使你学会宽容。“忍耐”是韬光养晦、积聚能量的人生谋略——在隐忍中进取,在等待中崛起。忍耐不是甘于平庸,而是审时度势,能屈能伸的宽容坚忍,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蓄势待发。从古至今,能够隐忍的人通常都能功成名就,甚至流芳百世,取得常人难以成就的功业。

可以说,承受是欲成大事者必须修炼的高超境界和不凡品质。一个善于忍耐的人、能够忍耐的人,人生的步履往往显得沉稳而又不失雄健,他的人生也因此丰富与厚重。接受和承受忍耐的过程,是能量的聚集,是心灵的修炼,它是一个完满生命的需要。

俗话说得好,“小不忍则乱大谋。”忍耐是一种达到某一种志向的手段,是为达到“大谋”的退却。忍耐是成熟老练的人的一种做人的分寸,是一种坚强意志品质的体现。忍耐比暗斗更具有主动性,不暴露自己的目标,不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不让自己的锋芒在别人的眼前晃动。

确实,人生好比一场战斗,要学会隐藏自己,埋伏自己,只有学会防守,让自己首先获得保全,才能在帷幄中运筹进攻的策略和等待进攻的时机,而忍耐做人正是一种隐藏自己的保护伞和遮阳伞。
人的一生多数时候是被命运“推着走”的,人生是经不起失望的。我觉得忍耐并非就是忍气吞声,有时则是以沉默的方式给自己找到一条出路。提倡的忍耐,是一种健康的、明智的决择,是一种积极的、公正的忍耐,这种忍耐是有原则的,有尺度的。如果面对侵害人民利益的人和事,选择忍耐则是愚昧无知。

面对邪恶,选择承受就会助长邪恶,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因而“忍”实质上是人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和性情修养。人们往往不适当地把“忍”同“无能”、“废物”、“窝囊”、“懦夫”连在一起,这确实是大错而特错的。其实“忍”是一种强者的心态,这种忍并不是低三下四地任人摆布,而是一种在逆境条件下积蓄力量的方式,是一种以退待进、忍而待发的主动姿态。

承受是一种完善。人无志,非人也。一个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绝对不能计较眼前的一些小麻烦,必须在这些方面克制自己,以便集中精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力拼搏。人要与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就得学会忍耐。忍耐是一种做人的精神品质,是由成年走向成熟的必然经历,是一种聚集起来的坚强毅力。

我们经常讲做人要淡泊明志,就是说在一个五颜六色的商品社会里,要坚持住自己的节操,维护自己清爽如冰的高洁人格,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委屈,心存高远的明志并为之而努力。只要善于自我挖掘和开发,就能焕发出无限的潜能,只要愿意去努力,就有可能成就一切。

承受是一种谦让。谦让的态度可以给我们的内心留出空间,让我们的潜意识、直觉去发挥作用,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学会理性的妥协, 谦让可以化解矛盾。谦让更体现了一种对他人尊重的姿态。这种尊重是文明的标志,它能给他人带来温暖,给我们自己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和愉悦。谦让不等于谦卑,也不等于虚伪。

一个越有才华、知识渊博的人往往眼界越高,他们对人生观、世界观有了深刻认识,觉得自己在世界万物中的微不足道,所以就越谦让,谦让已经成为人生的一种境界。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知识面的匮乏,阅历、人生价值、人生观不同等问题,难免有不同的观点,因此,不能有极端的态度。

古语有云:“忍一言,息一怒,饶一著,退一步。”俗话亦云:“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说的都是一个“忍”字。千万不要焦虑,人有一颗忍耐之心,才能成就非凡的挫折。成功往往是在你忍受了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痛苦之后,才出现在你面前的。立身成功的秘诀,只在于“耐烦有恒”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