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认识自己,远比看清别人更重要

标签:
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重要人际交往及时把握机遇则无往而不乐 |
分类: 人生感悟类 |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在人的一生中充满着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幸福与不幸等矛盾。有句话这样概括人生:人生在世屈指算,不过三万六千天,家有房屋千万座,睡觉只需三尺宽。
纵有家财千万贯,死去带不走半文钱。今晚脱下鞋和袜,不知明早穿不穿。由于每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生活工作的环境与条件、以及相处的人群类别和人际关系。认知评价观点是一极其重要的观点,对为人处世及保护人的心理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哲人说:“诚实地向自己展开自己,这是人生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见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
人都喜爱听好话、奉承话,不自知的人听到好话、奉承话,便会信以为真,飘飘然,觉得自己好伟大,他没有考虑在这些话的背后,说这话的人的目的是什么。《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里,他把吹捧者的内心揭示无余,因此也就不会被“妾”和“客”所欺骗。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只要客观的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现实的衡量自己的才能,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要认识自己,人必须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点。
自我观察是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自以为是的人,好像周围的一切都在和他作对,看什么都不顺眼。应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而是责天怪地,一味地抱怨、指缔他人,总认为都是别人的错,似乎自己永远是对的,对于这种人,人无力改变别人的性格,也只好努力发现别人的长处,要积极地适应环境,改变自己,达到一处和谐的气氛。
《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两则故事:一监察御史文笔不行却爱好写文章,人家奉承他两句,他就拿出一部分钱财请客。监察御史的夫人劝他说:你并不擅长文笔,一定是那些同事在拿你寻开心。这位老兄想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不管别人怎么说,再也不肯出钱请客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可怕的自我陶醉比公开的挑战更危险。自以为是者不足,自以为明者不明。自明,然后能明人。流星一旦在灿烂的星空中炫耀自己的光亮时,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一切。自高必危,自满必溢。胜时自己就认为完美无缺,成就大就居功自傲,名声高即目中无人。在这方面古人有经典论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在一生经历中万事如意只不过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实际上,人生的道路上荆棘丛生,困难、挫折在所难免,但是每个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困难、挫折的态度至关重要。有的人能面对现实、面对困难和挫折而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积极找寻新的出路和制定新的方案。有的人却怨天尤人、颓废萎靡、一蹶不振、悲观抑郁,甚或心情突变精神崩溃、病魔缠身。
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生旦净丑各施其能,各有各的坐标位置,就看你能否找到适合你的位置,找到你的合适位置,就能发挥好你的潜力,演好人生这场大戏,创造出你的辉煌。演员在台上按剧本演戏,遵守演戏规范,彼此间作出相应的反应。
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一个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观的审视自己,跳出自我,观照自身,如同照镜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点,更要觉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品质等进行自我评判,切忌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断完善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须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就是进步的开始。
理想和目标不可或缺,但脚踏实地、尽力而为才是根本。如果总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不仅会使自己疲惫不堪,还将会一事无成。
人生,就是由无数个知足和不知足交织而成,有时候,我们需要知足常乐;而有时候,我们需要不知足奋进,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字,把握好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