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贵有自知之明,则无往而不乐

标签:
人贵有自知之明则无往而不乐人际交往尊重别人的人格及时把握机遇 |
分类: 人生感悟类 |

人在世上生活也需要按照人的道德标准,遵循社会秩序,调整自己的反应以适应对方。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坐标位置上,明确职责,职权范围,认清自己的角色特征,努力奋斗,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要生存发展,必须有效地参与社会,进入自己的角色。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有多大本事,自己有多大能量,应该清清楚楚。不做没把握的事,不打没把握的仗,不一味去追求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目标。
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以力所能及为基础,以量力而行为标准,既不妄自菲薄、自卑自弃,也不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恰到好处,才是真智慧。
自知之明出自《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解剖别人易,解剖自己难。所以人们又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说能清醒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是最明智最难能可贵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难得真正了解自己,战胜自己,驾驭自己。自以为自知同真正自知不同,自以为了解自己是大多数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正了解自己是少数人的明智。人生如秤:对自己的评价秤轻了容易自卑;秤重了又容易自大;只有秤准了,才能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对自己了然于心,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有几许价值,才能做到自知之明。
可现实中人们常常秤重自己,过于自信和自重,总觉得高人一等,办事忽左忽右,不知轻重,而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悲剧。当然也有秤轻自己的人,其表现为往往自轻和自贱,多委靡少进取,总以为自不如人,自惭形秽,而经常处于无限的悲苦之中。
人本自然,人本源于自然。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总要同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才能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和谐的人际交往可协调人们的认识、情感、行动、增进人们的了解,团结一致形成群体规范,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及个性良好发展。要尊重别人,不要自以为是,自命清高,尊重人包括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感情、爱好、兴趣、个性、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等。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说,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因为自省才能自制自律,自律才能自尊自重,自重才能自信自立。自尊为气节,自知为智慧,自制为修养。人具备了自知之明的胸臆和襟怀,其人格顶天立地,其行为不卑不亢,其品德上下称道,其事业左右逢源。在人生道路上,就能经常解剖自己,自勉自励,改正缺点,量知而思,量力而行,及时把握机遇,不断创造人生的辉煌。
自知之明与自知不明一字之差,两种结果。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瓢飘然,忘乎所以,看不到问题,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的支点,驾驭不好人生命运之舟。自知之明关键在“明”字,对自己明察秋毫,了如指掌,因而遇事能审时度势,善于趋利避害,很少有挫折感,其预期值就会更高,人生道路也会更顺畅。
同时,自之不明是受私欲和心境的影响与干扰的。在如今人心浮躁和物欲横流的人际交往中,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缺乏自律意识,就很容易受权、钱、色、欲的诱惑和腐蚀,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以至酿成许多人生的苦果。这在现实中是不乏其例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平平坦坦,风平浪静,在这条漫长的旅途中,总难免会遭受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失败,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确实,在人生前进的路上,即使没有莺歌燕舞,没有盛开的鲜花,那最好也没有风雨、没有挫折,这是不可能的。
从另一层面上讲,自知无知才求知,自知无畏才拼搏。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自知度愈高,求知欲愈强。学然后知不足,知然后更求知。掌握的东西越多,越感到自己学识的短浅。知无止境学无涯。因此,自知之明是求知的不竭动力,求知是自知之明的升华。自知之明通过求知改变自己的无知无识,也是使自己达到自尊自重、自律自信,进而自立自强自如人生境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