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癸卯兔年说说兔的文化(5)(散文)

(2023-01-27 08:45:33)
标签:

兔的文化

玉兔引路

手脚勤快

机智幽默

反应敏捷

分类: 文学通讯类

【原创】癸卯兔年说说兔的文化(5)(散文)

兔一直被认为是瑞兽,不少汉字都与兔有关,如免、娩、逸等。其中,汉字“免”最初的意思是“兔逃逸”。《说文解字》表示:“兔不获于人,则谓之免。”意为兔子未被人抓,幸免于难。后经引申,凡躲过、避开了灾难等都称为“免”。

民间有许多关于兔子的成语。狡兔三窟喻人老奸巨滑或对自己作妥善保护;守株待兔喻人做事呆板、不知变通;兔死狐悲言物伤其类,兔死狗烹比喻事成之后,大杀功臣;兔丝燕麦指有名无实;兔起鹘落动如脱兔都言动作迅捷。一些脍炙人口的俚谚有:“兔子不吃窝边草兔子急了也咬人兔子尾巴长不了不见兔子不撒鹰兔子逗老鹰,没事找事穿兔儿鞋,跑得快等等。民间也有用兔子来骂人的话,比如兔崽子,追究其原始意义,是拫据兔子望月而孕而来,喻没有父亲、是私生子,不过这层意思是越来越淡化了。不过,这些足以表示兔子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

从宠物的角度看,兔子是个特别的存在,它不会像狗那样狂吠,不会像猫那样乱抓东西,也不会像金鱼那样整天一动不动。兔子也很爱干净,食物也很简单,如果把猫比作贵妃主子的话,那么兔子就是大臣的千金小姐,体态轻盈、柔情似水,相比那些波斯猫啊养得体态丰盈饱满的,还懒洋洋的躺在“贵妃椅”上不去运动,如果再来一次动物大逃亡,平时只用水果蔬菜下饭的兔子,凭借窈窕的身段,它和肥猫哪个先跑赢结果想而知了,当然我也不是在批评肥猫,只能说宠物主子们各有各的享乐方式。

【原创】癸卯兔年说说兔的文化(5)(散文)

不过兔子也是个大胃王,怎么吃都不胖!像我家之前那位就特别贪吃,阳台上的花啃完了还不够放在阳台的拖鞋啃了半双,结果肠胃毫发无损!养了半年,从一个小雪球养到身体有一个茄子那么长!我父上说兔子不会跟人玩,它们性格相对比较安静些,不过经常带它们去外面走走吃些草,放出笼子让它们跑一下,它们就渐渐的跟你熟了。

与兔有关的民俗有些包含着美好的祝愿:比如山西某些地区保留着一种婚俗,母亲要在女儿出嫁前做一些兔形与鱼形的礼馍,其中兔馍象征男性,鱼馍象征女性,新婚时新娘吃兔馍、鱼馍,以祈求子孙繁衍。山东一些地区的渔民有兔塞怀的习浴,每年谷雨清明,妻子要出其不意地把一只白兔往丈夫怀里塞,这样以求丈夫出海平安,捕鱼丰收。广东化州等地还有玉兔引路去偷青的习俗,即未婚女子在正月七五晚上去象征性地偷意中人菜地里的几棵青菜,据说这样可以嫁个好女婿,可保日后生活美满。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关于兔的禁忌。其中最典型的是孕妇忌吃兔肉,以免生出一个兔唇豁嘴的孩子。过去,生意人十分忌讳途中遇上兔子,碰见便表示做生意不顺利。这是因为兔子在奔跑途中停不住脚,如碰见它,就意味着生意无成,还得奔波。

【原创】癸卯兔年说说兔的文化(5)(散文)

兔毛可以制笔。据考古发现,我国早在战国时候就已有兔毛制作的毛笔。白居易有《紫亳笔》诗云: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果生紫亳;宣城工人釆为笔,千万毛中拣一亳。梅尧臣也在《永叔白兔》中有我欲拔毛为白笔之语。

兔子形态可爱,其性温驯,呈活泼亲和,乖顺之气,被视为吉祥之物。湖南岳阳历代以兔祭神,猎捕者甚少。北京一带中秋有种泥制玩具,叫兔儿爷,也是用来供奉祭月的贡品。民间还有一些关于兔的奇风异俗。因为兔为祥物,古时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用面兔头和盛水的竹筒,年幡面具一同挂在门额上,认为可以镇邪避灾。

夏兔:一生没有大的坎坷,多呈欣欣向荣之势,比较顺利。这多是因为他的性情平和,气质文雅、多才、人缘好而成就的。除个别人外,一般经济条件比较好,做事的成功率比较高,不乏有杰出者升任显赫的职位。

忠告:在顺境中不可忘乎所以。

秋兔:你反应敏捷,手脚勤快,且会看风使舵,与同事朋友能友好相处,人人都喜欢你的性格。在竞争中又棋高一筹,做事起步较快,事业较顺利,但也别奢望有惊人之举。做事受天时与人和影响较大,热情维持不了多久。

忠告:增强信心与体力,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冬兔:人们喜欢你,因为你机智幽默,同事愿与你共事,因为你无野心,使他们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做事往往谨慎有余,魄力不足,善于察颜观色,见机行事。遇到问题绕着走,有时少了许多麻烦,有时则又吃了亏。适合从事商业工作,但又当不了大老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