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冬至大似年(散文)

(2022-12-22 11:12:24)
标签:

冬至大似年

寒风吹夜尘

进行祭祖

梅绽傲轻尘

过了冬至就进九

分类: 文学通讯类
【原创】冬至大似年(散文)

目光掠过台历,蓦然发现一年一度的冬至已到。12月22日,日历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今日05点48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个节气——冬至它是我国24节气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冬至过后,再经过小寒、大寒两个节气,就到了春节。此时,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故有民谚:过了冬,一天长一葱。而自冬至日起数九了,寒冷的冬天也就正式开始。

这说明民间的“大冬大似年”是沿袭了周代以十一月为正月的传统,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习俗的传承有很强的稳固性。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里亦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说明古人对冬至节很重视,它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近乎于过年。我国古代许多节日都是从冬至这天开始算起的,《荆楚岁时记》云:“去冬至一百六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淮南子》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说文解字》里也把腊日定为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数九消寒也是从冬至日开始算起的,算不算,数不数,过了冬至就进九

也就是说,只有到了冬至,才真正进入了严寒时期,民间有俗语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的说法。 古镇六甲的人十分重视冬至,把冬至节气叫着“过冬”,有“肥冬瘦年”、“大冬大似年”之说。人们为何如此看重冬至?有人在《吴中岁时杂记》中找到了答案,“冬肥年瘦生分别,尚袭姬家建子春”。因为周朝的国王姓姬,所以“姬家”指周代。“子春”指新春。周代曾定十一月为正月,唐代徐坚的《初学记》引《玉烛宝典》曰:“十一月建子,周之正月。”这说明民间的“大冬大似年”是沿袭了周代以十一月为正月的传统,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习俗的传承有很强的稳固性。

 

【原创】冬至大似年(散文)

人们如此重视冬至,还因为冬至在农历十一月,即公历1222日前后,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过了冬至这一天,则白昼渐长,黑夜渐短,故有“过了大冬,日长一葱”和“冬至一阳生”之说。“日长一葱”又是一岁之始的迹象,使人们常常想起二千多年前的“正月”是多么的合理、科学。从冬至开始,便进了“数九”寒天。有“数九歌”,歌词为“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冻,八九燕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另有歌词为“头九冻河二九开,三九四九等春来”。这些歌词大体反映了苏北的气温变化,对指导农耕生产和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冬至前一天被称为“小冬”,这一天,人们要进行祭祖活动,祭祖的方式与清明、腊祭相同,只是不要扫墓,以家祭为主,时间在中午或下午,故有“早烧清明晚烧冬”之说。

“肥冬瘦年”是说冬至这一天人们是很讲究吃的。早上要吃圆子,中午除大肉、大鱼等家常“大菜”外,还注意荤素搭配。我一带有三样素菜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南瓜、团粉、豌菜头。过冬吃南瓜据说可使第二年夏天身体健康,故有“大冬吃南瓜,来年不疰夏”之说。《尔雅·释天》云:“冬为元英,冬为安宁。”人们吃豌菜头,并取名“安乐菜”,祈求来年平平安安。吃团粉和圆子,寓意合家团圆。“洋蒜炒团粉”或“团粉咸菜汤”是这一带很有特色的乡村风味小吃。

【原创】冬至大似年(散文)

立冬也是女人的季节。没有了往日的忙忙碌碌,庭院里,阳光下,女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一边聊家常,一边纳鞋底,不时爆出一阵舒心的笑声,日子过得宁静、惬意。

院墙边,慈爱的母亲坐在朝阳下轻轻地“呼吱吱”地纳起鞋底来。在过去的农村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是穿手工布鞋,所以,纳鞋底成了女人们必学的活计。别看一双普普通通的鞋底,要纳好了却并不容易。它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力气。鞋底上的针眼必须均匀缜密,所以每扎一针,都要找准位置,不能偏离,又不能重复。

且鞋底很厚,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扎进去。有一次,我想学着母亲的样子,在鞋底扎上几针,却怎么都扎不进去。母亲抚摸着我的头,笑了笑说:只要你年年拿个奖状回家就好了,这个不用你学。她接过我手中的鞋底,喜滋滋地哼着民谣,又“呼吱吱”地纳了起来。此时,每户农家院里都会传出女人们哼着的小调儿和“呼吱吱”地纳鞋底的声音,俨然一首欢畅的交响曲。

记得孩时,放学回家的孩童总会在新堆草垛上坐着,打滚、翻斗筋,玩扑克,松软的干草上舒服着呢!也有一些猫狗也卧在干草上,喘着气,伸着舌头,挂着尾巴望着嬉戏的孩子们。这时候,他们又满头草屑地张望着,看还有谁家的新草垛没有被征服,不服输地赌着:看我今晚不爬上你才怪呢?

放眼远望,田野里新出麦苗已探出头来,除了天凉了许多,却有了点初春的感觉,让人恍惚疑是到了春天,可是,堂前呢喃的燕子不见了踪影,成群的麻雀在嫩绿的麦田里飞起飞落,村东首老槐树上叶已落尽,树梢上的鸟巢便一览无遗了,喜鹊悄悄地把叼来的枯枝正在窝里垫好准备迎接冬的来临,它们是农人们最忠诚的朋友,像农人一样,憨憨地,感觉只要窝且安在,就可以一板一眼地过日子。

闲暇时,村西头喜鹊们也许会串串门。这时抬头看着鸟巢,不经意间,还会看见蓝天上,白云边,一队南飞的大雁正在向南飞行,一个大大的“人”字,倒映在没风的永东河的水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