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立冬时节(散文)

(2022-11-07 08:03:14)
标签:

立冬时节

万物收藏避严寒

心态平和处处春

寒风乍起

归避寒冷

分类: 文学通讯类
           【原创】立冬时节(散文)        
    日历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今日18点45分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的依据是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准,在阳历的11月7、8两日。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立冬”时节正是南方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做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证入库质量;冬小麦播种要抓紧时间,巧用天时。

不知不觉间今日是立冬了,温度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南方立冬,像是个略施粉黛的女子,不艳不素,还有一丝秋天犹存的温婉。

古人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地始冻,土气凝寒,立冬果然一出场就给人们一个下马威。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得梅花便不同。在诗人笔下,冬天虽寒冷,能温暖心灵的事物却更多。一位不约而来的老友,一只红泥小火炉,一杯雪夜里熨烫正好的美酒。一个人可以躲在时间深处,安静而从容。

顾名思义,“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表示“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习惯上,我国民间常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这一节气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

立冬了,天气没有特别的寒冷。这个深秋在迎冬时有些温暖,不过早晚的温差还是略显。随着“霜降”裹挟着秋日里最后一缕和煦的秋风,带走秋天的最后一缕残阳,冬季便将悄然而至。不管四季如何更替,生命总有恒常的温暖,霜降目送着一个季节的流逝,迎来的又将是一个生命的轮回。

初冬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莅临,脚步有些迟疑,是怜惜枝头上一朵花的孤寂与伶仃么?天空蒙蒙,使得这种灰暗的色调,变得单一而又深沉,像心灵中那些某个空白的时段。只是这灰色的天空也无法释怀一缕怅然。晚秋的忧伤还隐隐约约,实在是想抬手挥去,迎向新的季节,却终走不出那段梦境深处的迷惘。

一场秋雨一场凉,这凉着凉着就到了十一月。这个月里有个标志性的节令:立冬。 古人非常重视立冬这个节气,还因为常常依据这一天的天气来预测一季的寒暖,有个说法叫做“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立,建始也,表示一个季节自此开始;冬则是终了的意思。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在农耕时代,冬意味着秋收结束,农作物收割储藏,人要归避寒冷了。

 

【原创】立冬时节(散文)

立冬是农历十月的大节。远在汉魏时,天子要在立冬这天亲率群臣举行祭祀典礼,一是迎接冬气,二是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旌表与抚恤。在我们的民俗里,立冬时节要到坟山祭祖。冷风乍起,冬意渐袭,立冬时的祭祀又被称为“送寒衣”。适时,以新收谷物、时令佳品、纸火香烛祭祀祖灵,多烧冥币冥衣,叮嘱防寒保暖,禀报今年收成,祷告庇佑人畜两安,祈求来岁丰登。

在民间也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人们在这天以时令佳品祭拜祖灵,祈求上苍赐给来年的风调雨顺。同时,也在这一天放松休整,饮酒为乐。渐渐地,这成了立冬时最通行的风俗。这也符合秋收冬藏的含义:经历了漫长的春种秋收后,农人已经消耗了绝大部分的体力和精力,需要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以利来年春暖花开时进行新一轮的劳作。

进入冬天,城市开始过冬。阳光也开始过冬,像是在储存光耀,等候灿烂。秋末,大多看到的是阴晴不定的雾天和光芒不强的太阳,起风时,雾终于散去。城市开始供暖。

冬天里有着更多的好天气。阳光普照大地的好天气。我喜欢冬天里阳光强烈的光芒。寒冷的季节,路边梧桐树上没有落尽的叶还在片片成荫,还有那些高大的楼宇在阳光下形成的坚实暗淡,都显得特别清晰。荫影下的寒冷更加阴冷。走在冬天的阳光路上,整个人会被正午的太阳晒的暖洋洋,手已不再冰凉。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诗人李白在《立冬》一诗里,就写出了品冬酿作新诗的雅趣。

民谚云:“冬季进补,上山打虎”,冬令进补的意识,在民间可谓是深入人心,可是真正懂得进补之道的人却很少。立冬补冬,也不可盲目“进补”,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适当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需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立冬之日说冬季,吃喝玩乐忆当年。虽说是鸡毛蒜皮、细枝末节,但,我的心里充满了灿烂和温馨。那,曾经是我的儿童少年时代,至今,仍然叫我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种浮想和心潮将荡漾到永远永远!

孩提时的立冬一般在前几天,大多数主妇们就会三五成群地相邀着去药店买进补的材料,什么天麻、黄芪、党参、当归等等。除了这些中药材,还有就是炖鸡汤了,这个很重要,因为立冬这天炖的鸡一定得是土鸡,吃添加剂的鸡才糟蹋了那些补气补血的中药材呢。

所以,要么在哪个农户家早早买好了鸡,要么是有亲戚家送来。要不,就是自家鸡圈里养着。若临时抱佛脚,哪买得到吃谷吃糠的正宗土鸡?当然,那些没有鸡的人家就只有炖猪脚或排骨了。也有吃得奢侈的,宰狗,买羊肉,这是极少数极个别的“美食家”。

【原创】立冬时节(散文)

孩提时打小,我对于冬天就缺乏好感。感觉一入冬,便天寒地冻。枯叶纷落满地卷,百花凋零一时稀。读中小学时,很少穿着棉质的祅裤鞋履,常常冻得鼻涕哒哒滴,双脚冰凉。最为悲摧的是,三九严寒天气,万物皆藏,田野收敛,没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既无法品尝飘香的瓜果,也无法白相蟋蟀蝈蝈,更无法戏水于江河湖塘,缺乏了夏天的欢乐。那些年头的冬季,心里头总是嘀咕,这倒霉的寒冬,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立冬日,大多数地方的民俗是吃饺子,我家也不例外。自幼,毎逢立冬,家里总会包顿饺子,各人啜上一碗万万顺,预示着寒冬腊月里一帆风顺,万事如意。除了食补,古人还特别重视脑补。冬夜漫长,且又是农闲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提升乡民文化水平的方式。

 忆孩提,冬天还是有着饶有兴致的生趣,值得津津乐道的。冬天的吃,记忆犹新的是爆米花。那些个年头,逢到冬日,就有人推着爆米花机,来到屋边街角,高呼“爆糙米花哟!”各家的孩子缠着父母,央求着爆些米花,父母不得不为小把戏们爆米花了。

大多数人家是用大米,少数人家会用年糕片、玉米粒。当爆米花的爆炸声一响,孩子们都欢呼雀跃,赶紧拿走,一边走,一边吃,小脸上一副喜滋滋的样子。虽然,上海不似北方,但是,也有小贩兜售冰糖葫芦,有的孩子也会买上一串,慢慢地嗍食,被冻得呲牙咧嘴的,也不肯放弃。最为诱人的是烘山芋,大油桶改制的烘炉,里面炭火熊熊燃烧,山芋烘烤得滚烫烂熟,花上毛把钱,捧起只把烘山芋,味道好得打耳光也不会放下,直吃到嘴巴、鼻尖和双手都沾上了山芋泥。

冬天的喝,大多数时间,仍然喝的是大白开,只不过是热水了。冷天,大人不允许小孩喝凉水,怕冻坏肚子腹泻。也有讲究的人家,冲泡红枣枸杞茶,让孩子暖胃热心。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年头,喝了不少粥,种类繁多,如:白米粥、山芋粥、山芋干粥、玉米粥、菜粥、南瓜粥、芋艿粥、菜瓜粥等等。由于配给的面粉不少,家里还经常熬煮面糊汤或面疙瘩汤。喝得我生厌,见到它们,胃里就泛酸水,极不情愿地喝上碗把,便放下碗筷,不再喝它们了

不管怎么说冬天来了,暖也罢,冷也罢,总是要过去的这是自然规律。因为在冬的后面还有春夏秋的姐妹们等着走向人间送来春花秋月鸟语花香!既已立冬,离飘雪的日子渐行渐近,待到残雪消融,想来春天也为期不远了。

季节可以轮回,人却只此一生。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都像一个演员,只是或悲或喜角色不同罢了。冬来了,每个心灵都想要寻找一处温暖的所在。这个时候,也只有静观其变,沉静地回味生命的历程。人生的苦难,多少悲愁闷,是躲不掉避不掉的,唯有直面,唯有接受。立冬之后,就是冬天,此时,我站在冬天的门口,向着远方,向着漆黑薄凉的夜色,轻轻念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