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秋节的独特文化内涵(散文)
标签:
中秋节独特文化内涵深厚继承秋的清新凉爽浓浓的乡愁 |
分类: 文学通讯类 |

古往今来,中秋节就是中华民间传统的盛大节日,只要是个中国人,就注定了八月十五,举头望月与天涯共此时。当人们和家团聚,赏月、游湖之时就赋予了中秋节这样的意义,把人间温情与风物美景联系起来,让人们感受到和家团员的温馨、幸福与快乐,同时带给离乡背井的游子以浓浓的乡愁。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至今流传多少年,我不大清楚。只知道在远古就有“秋暮夕月”的习惯,尊月为神,设香案,焚香祭拜。
相传,在古代齐国,有一位女子长得很丑,但他从小就养成习惯祭拜月神,无形之中也兼修了良好品德。因此,被选入了宫中,可惜没有被宠幸,但她还是一如既往的祭拜月神。在某年的八月十五夜,皇帝雅兴所至,来观赏月亮,偶然见到了她,陡觉她美艳出众,动了宠爱之心,三千众爱聚一身,把她立为皇后。或许,就是传说中秋节的由来。
听老人说:在盘古开天,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日出日落,把万物蒸烤的像火一样,人们居住的地方就是一遍火海,无法生存。这时,多亏有一位名叫后羿年青人,他力大无穷,并且具有超强的射箭本能,他决定把天上多出的九个太阳射下来。于是,他就登上最高昆仑山,拉弓搭箭,嗖嗖嗖……连射九下,多出的九个太阳,应声而下。天上就只剩留一个太阳,万物得以生存,人们得以安宁。
后羿因射太阳而得名,受到人们的推崇,也赢得年轻漂亮嫦娥的芳心,于是两个有情人就结为夫妻,他们恩恩爱爱幸福的生活。后羿喜欢广交朋友,一起去打猎。由于后羿的名气太大,有许多人拜他为师,学习射箭技艺。自然就有些奸诈邪恶小人蒙混过关的混进来,其中有一位叫蓬蒙的小人拜后羿为师,就是这个小人害了嫦娥。
至于八月十五夜吃月饼,最早是在南宋,虽然那时品类不是很多,不像今天品类之盛,繁不胜举,至少在那时已有月饼。在民间,大家以月饼相赠,有一种懵懂的寓意,就是,取月饼为团圆之义。其实,吃月饼真正的盛行,还是在明初。当时朱元璋起兵反元,元朝官兵又查得很严,朱元璋要联络各路起义将领,消息又送不出去。十万火急关头,多亏军事刘伯温,他想了一条妙计,把消息藏在月饼里面,议定八月十五夜起义反元。由于消息准确无误的送出去,起义相当的顺利,不久,徐达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
后来,朱元璋就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赐一些月饼、糕点给大臣和百姓。这样,吃月饼在明朝就盛行了,从皇宫贵戚,官宦士大夫,富贾乡绅,平明百姓大家都纷纷在八月十五夜吃月饼、赏月。
时间如水,日月如梭,仿佛是转眼间,春去秋又来,一年的光阴就这样渐行渐远。每每看到中秋这两个字,心就会荡起阵阵涟漪,这个亲人团圆温馨的佳节,在我记忆里却有着不一样的感想。记忆中儿时的中秋是一个仅次于过年十分重要的日子。记得小时候的我。

每逢中秋临近,各家各户各人都充满了对节日的期待,尤其我们小孩更是充满了向往和兴奋。那时,家里普遍较穷,尤其是生在农村的我们,平时更是很难吃得上一次荤菜的,何况中秋节不但能让我们美美地吃上一次大餐,而且还有美味的月饼解馋,你说能不令人兴奋、令人憧憬么?
那时侯,农村的大人们基本上是在家种田,中秋的时候不是农忙,也有一部分人在外地打工,主要是从事商贩之类的工作,无论工作多忙多远,中秋节是一定要回家团聚的。
对着一天天渐圆的月儿,久在尘世浮沉的人也慢慢变得多情起来,暂时的会忘却一些功利,脑海里浮现出一些景象,就像一些老照片的底片浮在水里,慢慢的显出当初的场景。幼年时对中秋的渴望,是掰着手指头数过来的。
俗话说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其实对中秋翘望也是同样的热情。一轮皓月高悬于如洗的万里碧空下,在家里摆一张方桌,兄弟姊妹几个围坐一起,摆上父母买来的月饼与花生,再沏上淡淡一壶茶。大人们饮茶吃花生,谈论着我们的前景。而我们坐一小会儿,就呼朋引伴的嬉戏在房前屋后,游弋在一泓如水的淡淡清辉之下,欢笑声,跑步声,构成一幅甜美娇憨的童趣。
记得少年的我。小时候妈妈常教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儿时不懂,上学了才知道,这是八月十五漂泊在外的人对家的挂念,对亲人的思念。妈妈还说,“上弦下弦,十五月圆。”可妈妈不知,十五的月亮十六才圆啊。
又是一个轮回,又是一个八月桂花香,可知我思念的心,正像蔓藤向着光的方向疯长一样,那光是家里释放出的暖暖的光亮。
一般要等父母恭恭敬敬地敬完月,然后我们才可以开始吃东西的。这时,老人们还会给我们讲那个讲了多年的“嫦娥”和“玉兔”的故事,举头望月,我总想从“玉盘”中看见正在舞蹈的嫦娥或玩耍的白兔。
“园之正门俱已大开,挂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果月饼等物。邢夫人等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名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这是《红楼梦》里荣国府中秋祭月的场景描写,之后还有更为热闹的家宴、赏月活动,中秋气氛随处可见,“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期间还玩击鼓传花游戏,作诗赏曲,好不热闹。
在中秋节不仅有吃月饼的习惯还有赏月背诗的习俗。当人们吃过晚饭大家都集聚在庭院活阳台上热热闹闹的享受天伦欣赏着皎洁的明月随后背诵带月的诗歌一派人间圣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更是千古绝唱。
如今,中秋节是我们不可缺少的节日,不单是为了远古流传下来节日,把她继承,把她传承,还是的的确确不能缺少的节日。一年,除了过年,端午,就仅剩下中秋节了。端午是为了纪念士大夫屈原,而中秋节实属为节日,仅次于过年。因为中秋节也有团圆之意,并以吃月饼取团圆之义,跟北方人过年必须吃饺子象征着团团圆圆是一样的寓意。
而吃月饼、赏月更富有情趣、诗意、温馨,虽说她次于过年,实则胜过过年。你想一家老少,在自家的院子里,摆上一张桌子,搁上几把椅子,大家围着桌子坐着,吃着月饼,饮着酒,聊着天,叙着家常,好不温馨,观赏着圆圆的月亮,眼见一家人团团圆圆,这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