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做人要清心,做事要大气

标签:
做人要清心做事要大气宽宏大量包容谦让胸怀宽广 |
分类: 人生感悟类 |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虚心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声音,才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才能进一步促进自己的进一步完善和进步。
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人们的知识视野在不断地扩大。一个人,倘若夜郎自大,坐井观天,盲目的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往往只会自取其辱。先哲荀子曾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一个人,只有面对广阔的生活,才能感到自己的渺小;也才能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做有大气的人,没有刻苦修炼、百炼成钢的意志,就难有大气;没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毅力,就难有大气;没有雄厚的知识底蕴和高瞻远瞩的目光,就难有大气;没有藐视困难、敢打必胜的自信,就难有大气。
大气是总能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让人感觉厚重,像一本好书,内容让人荡气回肠,不轻不浮,无论从何种角度去看,都不会感觉索然无味。一旦读起来只能让人爱不释手,从中受益非浅。
做人需要用德行去修养,用智慧去创造,大气的人才具有君子风度。常言道:读大家之书,做大气之人。大气为人,君子风度,拥有的是美好心境;大气做人,收获的是真诚的情谊;大气谋事,拥有的是美好人生!
“大气”之人,必须有“大度”之胸襟。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对人,要宽容,不要斤斤计较。待人豁达大度、胸怀宽广,这是一个人具有良好修养的外在表现。
古人曰:“君子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要善于沟通,珍惜缘分,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以诚相待,见贤思齐,在共同目标下求合作,在相互合作中求合力,在相互信任中求发展。容人、识人的胸怀和雅量着实令人钦佩。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恒公、唐太宗李世民都是这样具有“大气”风范的人。
“大气”之人,对事,要超脱,不要深陷其中。人的一生,碰到的事太多了。几乎眼睛一闭,一睁,碰到的都是事。猝不及防的打击,始料未及的挫折,从天而降的好处,唾手可得的利益,随时发生。事无论大小,不管好坏,都不要太在意,太当回事儿。切莫一见好事就喜形于色,乐颠颠兴奋得不得了,一遇坏事就愁眉苦脸,霜打茄子一样焉头耷脑。遇事不敢担当,怎么能成大器?
“大气”之人,对己,要豁达,不要小肚鸡肠。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吃亏啦,受委屈啦,想不通啦,常有的事。有人出言不逊轻慢了你,这都算不得什么,都要豁达以对,淡然处之。倘若整天围着自己那点儿小九九打转转,时时算计自个儿的利害得失,甚至以一己得与失作为好与坏喜与忧的标准,心胸如此狭窄,怎么能成大器?
大气,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经过生活的历练慢慢培养出来的。是一种磊磊落落的浩然正气。包容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随和的人高尚品格与修养的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诸多重要元素中所不可或缺的,是减少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环境的一剂良方。
古人把责己严、待人宽作为相互交往和为人处事的准则,告诫我们要心存好意,学会宽容,把握宽容,运用宽容。天下之大,形形色色的人群,不可能每个人都让你如意,使你事事顺心,关键是正确对待,学会宽容。
大气,会让一个人举手投足间散发出幽兰般的清雅,竹子般的气节,寒梅般的品味。如果你不能原谅对方,使自己生活在愤怒及痛苦里,并时刻挖空心思报复对方,发泄心中的愤恨,在惩罚别人的同时你会发现,你也是受害者。别人犯了错,如果你宽恕了他,他一定会心存感激,对你肃然起敬。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做傻气、吃亏,但在胸襟坦荡的人眼里,对人包容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在包容别人的同时,也化解了自己与他人的恩怨。
大气,会让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上稳健持重,挥洒自如。一切能忍耐会忍耐善忍耐的人的头脑都是非常精明的,人与人之间各有差异的客观存在,各人有各人的思考方式,若是大家都能互相学习,彼此宽容与谅解,就能融入和气氛围。无论彼此有何不同,都各有长处与缺点,如果能学习别人的长处,赞美别人的长处;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而含蓄地指出别人的缺点,即可共同提高水平。
一个大气的人,往往很宽宏大量,从别人的角度开始想问题,考虑到人家的感受,能够推己及人,做出聪明而有修养的事情来。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对方的基本方法,把正确的方法留给别人。
一个大气的人,对朋友的不足处,以爱心劝慰,述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听者动心,感佩、尊从,这样人之间就不会存在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心理的怨恨。因为,一个固守己见,不能理解别人,而且还当面指出他人错误的人,自然不会被别人认可,也很难成大事!
一个大气的人,永远以一颗包容、理解、友好的心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始终与人用心交往,坦诚相待,处处为他人着想,排除个利益,顾全大局。做随和的人,就是要以宽宏大量和豁达大度去容忍别人和容纳自己,遇事想得开,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孔子语:“宽则得众”;佛经云:“一念境转”。俗语云:“金无赤足,人无完人”,面对他人的过错,如果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只会带来沉重的心灵负累。与其让仇恨啮噬心灵,承受痛苦,不如以包容之心获取一份自释与坦然。然而,包容不是包庇别人的错误,不是纵容别人去犯错,而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改错。
谦逊能够克服骄矜之态,能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们所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而决不会是那些爱慕虚荣和自夸的人。一个懂得谦逊的人是一个真正懂得积蓄力量的人,谦逊能够避免给别人造成太张扬的印象,这样的印象恰好能够使一个人不断积累经验与能力,最后达到成功。相反,抬高自己就是打击别人。自命不凡的人,最让人烦。山外不一定有高山,但人外一定有高人,做人一定要谦虚。自高等于自低,自大等于自小,自吹等于自毁,自擂等于自击。
一个谦逊态度的人,善于克己自律,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总是能够委屈自身,成全他人,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也是君子之道。谦虚谨慎的行为,体现了克己利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