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生感悟:莫为骄傲而虚心
标签:
莫为骄傲而虚心与人相处为人善始善终不骄不狂言为心声 |
分类: 人生感悟类 |
有谚语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以万物为参照,可洞观一己之不足。”意思是天地虽没有自己说自己如何高如何厚,可人们都看得见天地的高旷宽广,是他养育了万物生灵——真正有学识有涵养的人是不会到处炫耀自己的。
“傲慢石头凸之上,不留智者功德水”,狂妄自大的人永远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学不到前辈圣贤智者的道德,就像凸起的石头上,放多少水也没有用,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谦虚,不要自大。
孟子所说的:“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做人得意时要少说话,而且态度要更加谦卑,这样才会赢得朋友们的尊敬。凡事三思而行,说话也不例外,在开口说话之前也要思考,确定不会伤害他人再说出口,才能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你也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一个人个性张扬,目中无人,而是要人隐忍的去做事,一个真正孤芳自赏的人常常是无语的,他默默的做着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不为外界的价值观所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孤芳自赏的人,一定是有力量的人。这样的人内心充盈着一种力量,自然就表现出一种气势,这是一种自然的流露,与盛气凌人无关。
你越是谦虚,能让他感受到尊重,你越是朴实和气,他就愿意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你越是恭敬顺从,他的指挥就得到满足,认为你很合得来。你越是愚笨,他就愿帮助你。相反,你若以“高姿态” 出现,处处咄咄逼人,不可一世,对方一定感到紧张,对你心存戒心,想如何对付你,你做赵事情就十分困难。
当一个人事业有成,当然是应该值得庆贺,但这种庆贺应适可而止,切忌得意忘形,特别在言辞上,那种大有“上嘴唇顶天,下嘴唇顶地” 的高谈阔论,还是少一些为妙,因为在你的身边还有一些失意的人,你的张扬会引起他们心态失衡,有时会激起他们做出一些超出自己能力控制范围的事情,以至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是在失意的朋友面前,则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了,只有在言辞上低调,才能融入朋友之中,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人生经历风风雨雨后,回首凝望走过的路,细细想来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很多事情在岁月长河里也不过昙花一现的幻影,何必在意旅途中驿站里那点微不足道的失意?
因此,与人相处,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为人善始善终,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言为心声,语言受思想的支配,反应一个人的品德。不负责任,胡说八道,造谣中伤,搬弄是非等等,都是不道德的。
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做法,既不实事求是,也不光明磊落,只能说明一些人心里的阴暗与龌龊,这种人没意识到他在贬低人家的过程中,其实也降低了自己的价值,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非大伙总能看个清楚。
一个人的本领大小,不在于能力的强弱,而在于能否和谐大众。合众的要领,姿态不能太高,行事不能太孤傲。要懂得客气谦逊。行事低调的人老成持重,不会虚浮夸大,只凭自己的实力按部就班,稳扎稳打。
任何事情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但却要求别人都能为他服务;对别人的成绩非常嫉妒,对别人的失败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在别人获得成功时,会用“酸葡萄心理”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做人应掌握做到:不喧闹、不娇柔、不造作、不故作吟呻、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才不会产生自满心理,才能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缔造完善人生。谦逊能够避免给别人造成太张扬的印象,这样的印象恰好能够使你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与能力,最后达到成功。
中国人讲究含蓄,即从表现出来的有限东西上,来反映那没有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含蓄可以激发你的联想和思索。正是如此,它是增强“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即使你表现出来了某个片断或局部的东西,但是可以让看到你的人“浮想联翩,思之无尽”。
自以为是的人多是因为他们确实有着可以自豪的地方,这使人们对他们产生一种佩服的感觉,甚至还去学习他们。但是,过分地自豪,甚至自大、狂妄,骄傲得不着边际,那就预示着一种危险,一种潜在的巨大危机。
人生在世,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人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还会越抹越黑。因此,做人不需要解释,便成为智者的选择。那么在当今社会,与人相处,我认为关键是要学会低调,时常保持一个好心态。
如果觉得自己还可以,那么就这么以为下去,当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最好不要去教育别人,试图去改变别人的想法,因为别人怎么想不关你的事,别人的想法是别人的,不碍着你的事。没拿你的钱,也没抢你的东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