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在月光下遐想(散文)

标签:
走在月光下遐想月色如银想起浪漫的童年心系明月寄托着我的梦想 |
分类: 文学通讯类 |
无论我走到哪都逃不了寂寞,它就像影子一样的跟着我它就像一种传染病,悄悄的把我缠上,如果说寂寞是一个人,那么我应该不是寂寞的,可事实不是寂寞孤独依然在,而且越来越沉重,越来越“亲近”无数个黑夜里,难以入睡的大脑,沉重沉重......
流行歌曲总是拥有其温润的土壤,凤凰传奇演唱的《月亮之上》又让我蓦地感动了,这感动有如潮水般汹涌,在这夜晚,吸引着我的耳线,也震撼着我的灵魂。这种吸引和震撼,源自歌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大气磅礴与粗犷豪迈,以及演唱者那特有的苍凉而又高亢的嗓音:“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昨天遗忘,风干了忧伤,我要和你重逢在那苍茫的路上……”不过从内心深处而言,与其说是喜欢歌曲的旋律和唱词,倒不如说是它正迎合了我那恋月的情结。
特别喜欢在月色如银的意境里散步,那种清纯的味道会让我想起浪漫的童年。从前中秋的月亮就是这般明亮,我的影子反复被皎洁的月光拉长——缩短——拉长,然后朦朦胧胧地投放在地上,被枝枝蔓蔓切割影射的曲线,竟然有了中国画的韵致,随着步伐的快慢波形地起伏,或明或暗,或浓或淡;蛙语和虫鸣又往往不期而至,此起彼伏地扑入我的耳鼓,把年少时的无限联想和渺远遐思,全部引进玲珑悦耳的神韵里。那时候的我,俨然亦是一名快乐的歌手,肆意地弹奏着自己,那月光就是一本被打开的乐谱。
望着那如水的月光,想起童年那美好的梦想,不知目送了多少月光,又迎来了多少阳光,心中那青涩的感觉有些动荡,美好的希望像肥皂泡上的彩虹一样,我不知道我心向何方?我不知道我心向何往?这无人知晓的千般柔肠,放在心中感觉有一些寒凉,尘封在心的美好记忆,能否再为我点燃未来的心香?
儿时的月光里,与小伙伴一起,在月影下嬉闹玩耍,偶尔静下来,痴痴看牛郎织女星。以为那每年一次的约会,着实可惜,如果玉皇大帝开恩,再让他们团聚一次,岂不更好?愿望总是良好,但实现与否却让人不敢抱太大希望。不过,有希望总胜于无。在寂寥的人世,心系明月,倒也可以翻检出不少的诗意。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KQ4Lws6Om
有歌当然还得有舞。乡村的孩子对舞终究是敬而远之的,我亦毫不例外,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自得其乐,因为月亮之上,住着美丽端庄的嫦娥,还有那只活泼可爱的玉兔,所以每次扯开嗓子引吭高歌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叠映出长袖飘飘、舞姿翩翩的神奇景象,觉得才子佳人乃天造地生,凡夫仙子为珠联璧合,有时甚至会捂着小嘴在那偷偷地乐。
嫦娥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版本,“飘然奔月”让人充满好奇,“托身蟾蜍”令人不可思议,“八戒垂涎”使人忍俊不禁,及至后来读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才觉得嫦娥在月宫的日子并不美满如意,倒是自己无拘无束地撒野嬉戏要幸福温馨许多,正可谓:“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吴刚伐桂”和“天狗咬月”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以至于我常常充当说书人的角色,在村头的槐树下或者斑驳的老屋里,向小弟弟和小妹妹们有滋有味地说,绘声绘色地讲。故而童年的月亮之上,萦系着我的遐思,寄托着我的梦想,构筑着我的天堂。
其实月亮并不单纯是头顶那皎洁的一轮,她卧在《诗经》里,走在《楚辞》中,奔在唐诗宋词的大道上,给予文人墨客更多形而上的意蕴。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言简意赅,借月光起兴,寄托了浓浓的乡愁;杜牧“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哀婉沉郁,假猿恨抒怀,道出了深深的落寞;杨维桢“深情长是暗相随,月白清风苦相思”,把缠绵不尽的人间亲情,隐喻成皓魄初圆,莹澈万里;袁枚“明月有情来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又将未婚男女的款曲衷情,化为了蟾光已满,悱恻缠绵……
因此,生命之月会伴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遥远,我想生命的那一端,仍然是眼前的这一轮,仍然带着她清洌的光泽,洗濯我们的喜怒哀乐,评判我们的道德准则,量化我们心灵深处对于情感的拥有程度,以及由此衍生的一切积极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望着那如水的月光,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月圆月缺的晚上,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太阳。才知道岁岁年年的花开都一样,年年岁岁的人生不一样,春夏秋冬每一季的心情都不一样,春去秋来如箭飞矢的时光,悄悄的悄悄的逃向远方,是怕我抓住你的臂膀,还是怕长大的我心悲伤?时光如流水悄无声息的从我心中流淌。只有那太阳永远给我温暖的阳光!
走在月光下,才发现自己其实真的不怎么孤独了把酒对月,把思念插在我词了,把你放在我心里很温暖,月光把空气照得很轻,真想深呼吸,把那烦恼都吐尽可那是会呼吸的痛,不过也看到了世间的另一种美--灵魂月亮离我很近,伸手可触;月亮离我很远,牵梦挂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