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说说春节祭祀祖先的文化

(2021-02-06 09:17:58)
标签:

说说春节

祭祀祖先的文化

摆好供品

孝顺父母

缅怀祖先

分类: 人生感悟类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Koy0fB1wR

六甲古镇有千年的文化,对中国传统有深厚继承。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除夕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商朝,商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

【原创】说说春节祭祀祖先的文化

祭祖主要的是连根,把我们跟我们的根联系起来。我们的根在哪里?在父母,父母还有父母,父母的父母还有父母。所以我们不是单独的存在这个世间,我们有源头。在这个世间所有的东西都有源头,我们看到一棵树,它为什么长得这么茂盛?因为它有根。我们看到河流,为什么能源源不绝的有水在那里流动?因为它有源头。我们看到一个人为什么在这个世间这么的有福报,事业为什么发展得这样的壮盛?是因为他有根。一个人不忘本,念念想着祖先,孝顺父母,他就有根了,这个根能够帮助他在这个世间长出好的枝叶花果。

春节是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汉族传统祭祖方式有四种:家祭、墓祭、祠祭和杂祭。南方地区春节祭祖多是祠祭。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祭灶王”、“糖瓜祭灶,新年来到”等民谣里都说到祭灶。祭灶是传统小年的重要节俗。灶神俗称灶王爷、灶公、司命,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中特别崇奉的神灵。灶君的名称在战国时已出现,魏晋以后的灶神成为天神监察下界的耳目,它常驻人家,与百姓朝夕相处,监视着民间的一举一动。民间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磕磕碰碰,人们担心灶神打小报告,于是便跟它套近乎,俗称“媚灶”。向神灵献媚是民间信仰的常见表现,不过在灶神祭祀上,表现得更为生动有趣。比如用酒糟涂抹灶门,称为“醉司命”;给灶王爷供灶糖,祈祷拜祝:“辛甘臭辣,灶君莫言”,这种黏度极高的糖,不仅粘住了灶神的嘴,也甜了灶神的心。

祖先的面貌是什么?就是一个德字,德。所以这个面貌就是德相,有德的面貌。当子孙能够知道祖先的德在哪里,从小就知道,他就愿意学习。而愿意学习这个德他就有福报,因为所有的福报都来自于德,德能够感福。所以积德是因,这个是因,得福是果。因跟果决定相应,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在这个世间你要成为一个有福报的人,你就要从这个德的因来积累,才会有福报。福报包括一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必需的受用,譬如财富、地位、健康、寿命,还有善终。这些我们古人叫五福,五福临门是一个人最圆满的人生。从哪里来的?从德,要修德。我们怎么知道要修德、要积德?因为知道孝顺父母,缅怀祖先,从这里来的,根都在那里。

在童年时代,人们思维简单,富于幻想,对于自然物和一切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而恐惧。天上的风云变幻、日月运行,地上的山石树木、飞禽走兽,都被视为有神灵主宰,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这些神灵既哺育了人类成长,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人们感激这些神灵,同时也对它们产生了畏惧,因而对这众多的神灵顶礼膜拜,求其降福免灾。

http://img95.699pic.com/search/500/248/792.jpg

现在祭祀二字,祭侧重的是向祖先向天地汇报工作。祀侧重的是,希望天地祖先,对自己未来的新工作,给予新的指导、教诲和启发。

单一向神灵和祖先汇报工作还不够,还需要对神灵和祖先献出礼品。可以跪拜叩头,可以焚香燃纸,但对神灵来说最实惠的祭祀方式还是献上祭品。人有七情六欲,神灵也是如此。人们既然对神灵有所祈求,理应舍得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祭献,以博得神灵的欢心。但人的喜好不一,不同的神灵也各有自己的口味,所以祭品多种多样。

正儿时经历的点点滴滴都是新鲜的、好奇的、五彩斑斓的。在这"垂垂老矣"之时,儿时的情景往往像过电影一般浮现在眼前,令我留恋,令我舒心,令我陶醉。感觉最为令人回味的是旧历的春节,而春节的片段中,韵味最为悠长的要数祭祀了。我出生在的一个村庄,父母都是读过"之乎者也"圣贤书的旧社会的读书人,可谓是旧式家庭了。父母可能是深领朱子"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的训教真意,对于祭祀的形式及其意义彰显的格外清晰。祭祀是由爸爸虔诚地亲自进行,我自小跟随着父亲的行动,大部分细节也是明白的。进了腊月门儿,就开始到集市选购祭祀用品了。那个年代,商品都是普通低档次的,但是祭品还是要分出高低的。香,是有"高香"、"细香"之分。

点好香烛,摆好供品。一边焚烧纸钱,肖刚一边向已故的父母汇报过去一年中的家事,拿着三根香串上六张纸钱插在坟头上,接着拿出一叠纸钱在墓碑前点燃,我当时亲眼看见墓碑上玄孙一栏里有我和弟弟的名字,还有几个堂弟的名字,当时我的心情很沉重,为什么他们没有来祭祖呢?

也许是他们在外地过年,没有回来。然后就是放炮竹了,接着我们就要给祖先叩头了,叩头时,先要双膝跪下,然后双手触地掌心向上,叩头三次,这样重复三遍才是对祖先最恭敬的礼节--三拜九叩大礼。最后,我们要把祖先“请回家”。

 回家后,要将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还要摆上供品,这供品也是有讲究的,鸡、鱼、肉、豆腐、糕点、水果、酒、茶等一样都不能少,而且鸡和鱼的头要向着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饭,在吃年夜饭时,餐桌上也要空一个座位,那是留给祖先享用美食的。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断的,否则寓意香火不旺!

http://www.hi.chinanews.com/zt/2014/0806/U63P16T37D42393F689DT20140808201242.jpg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祭祀典礼,它能够通自性。当你在这个典礼当中能够高度升华自己的灵性,能够学习到礼敬的态度,而且把它运用在生活里面,不要让它失去,你这一生不但能够平安,能够有福报,甚至你能把这个福报再传给下一代,这个就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的祭祀它的功劳、它的功德就圆满了。

所以我们非常的荣幸,我们能有这个机会,有这样殊胜的福报聚集在一堂,也为我们新马印所有的同胞能够藉这个机会来祈福,为他们,还不知道这些道理的人,为他们祈福,能为一切的众生来谋福报,代众生忏悔,代众生受苦,代众生积德、积福。所以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祭祀的一个道理。

当子孙能够知道祖先的德在哪里,从小就知道,他就愿意学习。而愿意学习这个德他就有福报,因为所有的福报都来自于德,德能够感福。所以积德是因,这个是因,得福是果。因跟果决定相应,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在这个世间你要成为一个有福报的人,你就要从这个德的因来积累,才会有福报。福报包括一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必需的受用,譬如财富、地位、健康、寿命,还有善终。

这些我们古人叫五福,五福临门是一个人最圆满的人生。从哪里来的?从德,要修德。我们怎么知道要修德、要积德?因为知道孝顺父母,缅怀祖先,从这里来的,根都在那里。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父母已经远去,自己也为人父,虽然没有了对年的渴望,但每逢过年,那温馨的画面,时常涌现在脑海,抚今追昔,心里温暖之中夹杂着淡淡的酸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