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服奇志淫新说 【十二】

(2013-05-08 16:58:42)
标签:

文化

历史

     女人喜欢穿漂亮衣服,喜欢精心打扮自己,喜欢穿着与众不同,她内心深处,就一定是喜欢情欲的。不是自恋,就是想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是有一份春心裹挟其中的。内心对艳遇有渴望,期盼爱情的到来。男人也如此。
     这是赵武灵王说服最后一批反对胡服骑射的大臣时,所提到的“服奇而志淫”。以上,是长伯对这句话的理解。

     赵武灵王说服了赵文,赵造,周袑,赵俊最后一批反对者,在赵国全面开始穿胡服,招骑射。
     赵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令楼缓对秦,仇液对韩,王贲对楚,富丁对魏,赵爵对齐,代国国相赵固对胡,严加防范。
     赵武灵王二十一年,以赵袑为右军,许钧为左军,公子章为中军。牛翦率骑兵,赵希率胡人,代国兵,赵武灵王亲自挂帅,大举进攻中山国。中山国大败,献出鄗,石邑,封龙,东垣四邑议和,赵武灵王应允,罢兵而归。两年后再次攻打中山国。
     赵武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1年),赵武灵王深爱的惠后孟姚死了。此时赵国侵占的地盘已经北到燕国边境,西至云中,九原。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五月,在东宫举行盛大典礼,赵武灵王将王位让给了他与孟姚生的儿子赵何,是为惠文王。肥义继续为相辅佐幼小的赵何。赵武灵王自号“主父”,将赵国的内政全部交给儿子赵何处理,他自己则脱身去边界堪察地形,准备从云中,九原偷袭秦国。
     他身穿胡服与士大夫一起假冒使者跨入秦国国境,面见秦昭王。秦昭王不认识主父,交谈后又觉得这人相貌雄伟,气度不凡,根本不像普通的使者。派人去追,主父早已骑着快马跑出关口。抓来他的随从审问,方知此人正是主父,秦国满朝震惊。
     惠文王三年,赵国灭掉中山国,将中山王迁往膚施定居。主父封长子赵章为安阳君,主持代国国政。赵章为人放荡不羁,内心对主父立弟弟赵何为王非常不满,主父任田不礼为相辅佐赵章。     
     李兑对肥义说,公子章强壮气盛,党羽众多,怎能没有私心?田不礼为人,残忍凶狠,这两个人现在扭在一起,必定狼狈为奸,阴谋作乱。小人一旦有了私欲,考虑少而计谋浅,只见利益而看不到危险,一类人相互借力,就会一起坠入深渊。我看这两人不会长久了。你现在位高权重,众矢之的,灾祸一定会先从你这里开始,你该提早预防了。仁义之人爱万物,智慧之人在灾祸还未显露时就已提前做好准备。不懂仁义智慧,怎能治理国家?你现在何不称自己患病了,将主政权让给公子成?这样谁也怨不到你,你就可以躲过灾祸。
     肥义说,这怎么行,当初主父如此信任肥义,肥义铭记于心。今天怎么能惧怕田不礼而忘了主父对我的信任。既然当初我已经答应了主父,就会用生命捍卫我的諾言。
     李兑说,噢,那你多保重吧,我也只能在今年还能见到你活着的身影了。李兑说完流泪而去。此后,李兑多次去面见公子成,以防备田不礼可能会随时起事。

     长伯说:
     1.自号主父:胡服骑射最立竿见影的利益,就是赵国在惠文王三年吞并了中山国。此时也是赵国最有朝气最强盛的时期。人在最顺的时候,往往会得意忘形,赵武灵王也不例外。他先是将王位让给了只有几岁的儿子赵何,就因为他是孟姚生的儿子。然后自己甩开国内的一切政务与亲信随从纵马边疆,甚至深入秦国国境假装使者去面见秦昭王直接打探秦国虚实,被秦国发现又自己打马出关。这做的也有点太酷太潇洒了吧,就好比当今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不和中国打招呼而突然出现在天安门前一样。
     赵武灵王在公元前310年与孟姚相识相爱。公元前301年,孟姚死了,两人共相爱九年。头几年,孟姚生不出孩子,几年后才怀孕生下赵何,赵武灵王对这小儿子如获至宝,宠爱有加,不惜废掉长子赵章而改立赵何为太子,进而又在自己年富力强之时,将王位直接让给只有几岁的赵何,自号主父,是想早点将小儿子扶上马再亲自送一程,这就有点算计过多而聪明过头了,也直接导致了日后那场致命的沙丘之祸。
     2.同类相推:李兑这位大臣还是看得明白而目光深远的。他率先看出公子章心浮气躁,党羽众多,与狠人田不礼在一起,同类相推,必将为乱。他劝肥义将主政权交给主父的叔叔公子成,以避开祸端。因为公子成也是狠人,要想对付田不礼这样的狠人就得找个更狠的人来对付他。肥义不听,不顾现实局面一把抱住对主父的愚忠不放。精神是可嘉了,终还是离解决现实问题太远。
     李兑与他不同,他见说不通肥义,转身就去面见公子成,与公子成多次会面反复商议,早早的防备起公子章与田不礼。
     3,生存之道:紫一与两位朋友看了我写的《赵氏孤儿》与《士为知己者死》后说:“像程婴与豫讓这些人身上都有一种古人的贵族精神,不能用现代人的价值眼光来衡量古人的行为”。
     其实古人与我们现代人的生存之道都是一样的,不存在有什么贵族精神。像程婴与豫讓这样思维又这样做的的人永远是极少数,凤毛麟角。似本篇中的肥义,看不清现实只能死搂愚忠。
     做为人,做为生命体,与肥义同时代的古人李兑可没有什么贵族精神,他的现实想法和做法在千秋万代都将是坚定而正确的。他坚守的是人最本质的生存之道,怎样才能更好更安全的活下去,而不是去维护什么连自己和家人性命都保不住的贵族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