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e/Girl_with_a_Pearl_Earring.jpg/300px-Girl_with_a_Pearl_Earring.jpg
这幅画是荷兰画家Jan
Vermeers (1632 -
1675)画的,其实尺寸不大,45cm高40cm宽,画于1665年至1667年之间,我看到过原画,它挂在海牙的一家著名的博物馆里。
这画上的女孩是谁?没人知道。这幅作品也许是画家的人物练习,也许是授权而作。姑娘穿了一件黄色的外套,有一个白领子,头上扎这一块蓝布,黄色的拖带从头顶流泻下来。那个年代荷兰刚刚同土耳其打过仗,这样的文化艺术是那场战争之后所带来的后果。扎头布成了那个时代的流行时尚。那颗闪闪发亮的珍珠耳环,特别地引人注目。那个小姑娘同读者互动,两眼直直地望着我们,艳红的嘴唇轻启,好像要开口说话。这是当时荷兰画家喜欢用的形式。背景是中性的,而且很暗,但是层次很丰富,不是单纯的黑色。它衬托出了小姑娘白皙的肤色。
这幅画于1994年修复过,科学家们为此还做了专门的分析研究。画作表面上的保护色被去除,颜色重新被上色,因而看上去很新鲜。我们看到的就是修复之后的画作。这幅画于1881年在海牙拍卖,它被一位官员买走。在官员死后,按照遗嘱,这幅画连同另外15幅作品进入博物馆。这幅画的珍珠耳环到底是不是珍珠,大家是有争议的。因为现实中这么大的珍珠是很少见的,所以有人猜测,那是银制的耳环,或者玻璃耳环。因为后二者也都能反射光亮。
这幅画在近年来越来越有名,2001年有人为此写了一篇小说,2003年依照这部小说被拍成了电影,里面的情节是虚构的,小说认为,画面上的小姑娘是个小保姆,为画家做模特儿。这部影片拍得真是美,扮演小姑娘和画家的演员形象和演技都毫无挑剔。看这部影片真是艺术享受,看过之后,我才知道
Vermeer是用灯光装置作画的。怪不得,他的每一幅画都如同实物放在人的眼前,那么真实可信。这部电影获得了许多奖项,还得到三项奥斯卡提名。
今天的报纸上又出现了轰动的新闻,在人们用最新的技术再次对这幅画研究之后,又发现了一些新大陆:细巧的眼睫毛、绿色的窗帘、悬浮的珠子。世界级别的专家在350年之后对这幅画再次鉴定,这是对这位画家做出的最全面最权威的鉴定,用了最新的技术。这份工作在二年前开启,用最新的扫描技术,对颜色一层一层地分析,一毫米一毫米地检查,然后调查组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结果。首先,画家在姑娘的背景后面画了一块绿色的窗帘,在长时间的岁月里,这块窗帘的颜色渐渐地褪去。第二,科学家用了X光射线扫描,发现了女孩眼睛上的细小的眼睫毛。这是人用肉眼看不到的。第三,最令人惊讶的是,这颗珍珠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因为它没有挂钩。
这位著名的荷兰画家,用混合的褐色和黑色做了背景,然后画了女孩的轮廓,随后边画边做了修改,在深色的背景上画了女孩白皙的脸和皮肤,然后画了黄色的衣服、白色的领子、蓝色的包头布、最后是耳环。在他的签名处还发现了几根油画笔上掉落的纤毛。感谢先进的技术,终于理顺出了Vermmer的调色板,也搞清楚了其颜色的成分。这些颜色来自世界各地,Vermmer很喜欢用很高质量的群青,常常用于头巾和衣服,它们从青金岩石中提取出来,过程十分繁琐,17世纪时这种颜料比金子还贵。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Vermmer的其它画,我们还在不伦瑞克看到过他的另一幅名画,也是小尺寸的,我买了一幅印刷品挂在睡房里。
荷兰Delft是出蓝花瓷和奶酪的著名城市,也是画家的故乡,他一辈子没有离开那里。
图中这个地点我们去参观过,他在家乡的港口边画了这幅风景画。原画和上面那张,我们都在海牙的博物馆里看到。
Vermmer是我最最喜爱的画家,没有之一。他的色彩、光线和写实能力没人能比。
这张在法兰克福,看到过。他的许多画在美国,在美国的人有福了。
这二张在柏林,也有可能看到过。已经记不清了。柏林博物馆肯定是去过的。
除了美国和阿姆斯特丹他的画最多外,其余的在德国、法国、英国、奥地利等,主要是欧美国家。
这幅画我们在不伦瑞克看到过。画家很喜欢画在窗前活动的人物,而且窗总是在左边,人物在右边,光从窗外照进来,人物的身上充满了光线,很立体,估计他的画室就是这么设计的。
以上二幅画在德累斯顿博物馆,应该也看到过。
这几张都在阿姆斯特丹,也都看过,Vermmer一生的画仅四十余幅,数量不多,因为他画得很慢,又早死。
前一篇:纤维食品
后一篇:隔离时期最受欢迎的小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