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谈过年
| 分类: 故乡 |
又到了过年的时节,过年就是回忆往事的日子。我想起了母亲,每每想到她,心里就会难过。想得最多的是她最后一段孤苦无助的日子,还有我没有在她身边尽孝的愧疚。
我同母亲的关系很紧密,她给我写过许多信。今天,我翻阅母亲过世后我整理的她的书信,里面有一段文字,描述了她的童年,在家乡过年的情形。在这里记录下来,以纪念我的母亲,也帮助我了解中国人对自己的乡俗文化的坚守。
余姚的小吃
。。。。。。
我的家乡余姚并不美,没什么旅游点,城市很小,但也是鱼米之乡。我虽没有金色的童年,但有一位慈祥的好外婆,她会全心全意地照顾我,从不让我受气,吃苦。周围邻居关系相当好,大家都很同情和关心我,没有人会欺负我的。外婆确实不会带我去串门子的,我幼时的外婆家,房子很大,有客厅、天井、柴房、厨房、厢房。
我幼时外婆家常有客人来,外婆都会热心招待,有的还要住上几日。到过年要送灶,我就等着吃供果。有时还找人来帮忙做年糕、做花生、芝麻糖----等等。自己炒瓜子花生或其它许多东西,大人是很忙的,小人很开心,有许多东西吃了。大年夜要守夜,连老鼠都要分给它吃。压岁钱放在自己的枕头底下,床前放好新的衣裤、鞋袜,说是初一要穿勿落泥的鞋,一身都要新的。初一早上要吃糖茶(糖茶里要放炒米花)、和赤豆汤烧年糕。讨口彩说是,吃了一年到头“头头顺流”,反正花样很多。还有跳财神的人,戴着大头娃娃,到你客厅里来,东跳跳西跳跳,嘴里不断的说些吉利的话,讨你欢心,最后你就会高高兴兴的给他钱,让他走。说起这件事,
你祖母(指我父亲的母亲)还与我勿开心,她们上海的风俗,年初一是最忌吃豆的,说是吃了豆,一年到头要“头五头六的”(上海话豆头同音),后来我就不烧了。但好像是没有灯看的,我已记不清了。放爆竹的人是不少的。
我们家乡的风俗,许多地方于鲁迅家乡差不多。
母亲童年住的地址是余姚管家弄14号,后改为66号。下图和管家弄里的王阳明故居。想来母亲住过的地方,大约也是类似的房子,至少母亲的童年是常常看到这样的房子的。
下面放一些网上找到的余姚老照片:
余姚鸟撖。

鱼米之乡
富饶的江南水乡,
人来人往的兴旺小镇。
余姚老街上的清代建筑。

余姚老画家的国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