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少男少女跟HeleneFischer一起演出

分类: 艺术 |
今年圣诞夜的Helene Fischer晚会很不同,是因为我们小镇上的一群有俄罗斯血统的少男少女,会同Helene
Fischer一起参加演出。Helene
Fischer本人也是俄罗斯的德国后裔,她的祖父母是德国移民,二战后,苏联出于报复,把这些人都赶到了西伯利亚。1988年,德国人同意有德国血统的苏联人统统可以移民到德国来,每个人一来就给他们房子住,有生活费,进学校培育或者给他们工作,我的许多朋友都来自这个群体。这些人来到德国好像一下子从地狱来到了天堂。我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各地居民抱怨声很大,因为都是花的纳税人的钱。我们老家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这样的住房,全是政府出钱建造,给这些“苏联人”住,小区的居民一百个不愿意,也没有办法。
在我们现在居住的小镇Lennep上,有一个全德国独一无二的俄罗斯民乐团,这个团的名字叫Das
Druschba-Orchester。他们的负责人叫David
Schmidt,一个非常英俊的中年“俄罗斯”男人,但是他有一个德国名字,他也是属于那一路人。我常常在小镇的活动中,看到这个英俊的男人,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如果他们还生活在西伯利亚的话,都不知道会是什么光景。
他在我们小镇上组建了一个音乐学校,教孩子们音乐、舞蹈和戏剧。其中有一个舞蹈老师是中国人。他也承担了为这个演出团体Das
Druschba-Orchester到处演出的任务。这个团体演出的都是俄罗斯民间音乐,有37个成员,年龄从6岁到25岁之间,他们来自周边的地区,家庭里都有当年苏联共和国的背景,他们在这个乐团里学习乐器,比如Balalaika、Domra,乐团的指挥是Lev
Zlotnik。这个乐团很受欢迎,总是接到许多的演出邀请,可是孩子们平时要学习,所以,只能在周末或者假期里巡回演出。
他们的练习场所在我们小镇的剧场Rotationstheater,这里白天也是音乐学校的地点,晚上就是演出的剧场。Schimidt父子二人,就靠这个生存。最初这个乐团只是一个音乐小组,由大卫David
Schmidt的父亲Johannes
Schmidt在70年代时建立,这位父亲在大学里学习过俄罗斯民间乐器Balalaika,所以他就教孩子们弹奏Balalaika,而乐队的名字Druschba是俄语“友谊”的意思。在岁月的进程中,这个乐团变得越来越精湛专业,引起了Offenburg一家艺术代理公司的注意。
这里还有个故事,在德国有一个歌唱家叫Ivan Rebroff伊凡·李布洛夫 ( Ivan Rebroff,1931年7月31日-2008年2月27日),家喻户晓。他唱的歌多是俄罗斯民歌,,因为他本身是个德籍俄裔男低音歌剧唱家,拥有卓越的假声歌唱技巧,他的歌唱音乐横跨四个半八度,即男低音到女高音的音域(F1-A5),令他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音乐最广的歌手,每到圣诞节期间,他就去四处举办巡回演唱会。伊凡属于“世界三大男低音“之一,得过德国联邦十字勋章,伊凡的唱片销售超过1千万张,共计得到过49张金唱片和一张白金唱片。我有二个大学同学,他们分别在加拿大和美国参加了合唱团,他们说起这个歌唱家,就佩服得不得了。话说这家Offenburg的艺术代理公司,要为伊凡寻找伴奏的乐队,要有俄罗斯的背景,于是就找到了他们。从开始的接触到最后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大卫说:“父亲带领了他的乐队陪伴伊凡五年,去世界各地演出。从欧洲各地直到澳大利亚。”90年代时,Lev
Zlotnik也注意到了这个乐团,他来到这个乐团当指挥,他把团队分成二组,一组儿童,一组青少年组。他遍访了所有当年从苏联移民到德国的家庭,说服家长,把他们的孩子送到这里训练。这些家长在感动之下,不仅百里迢迢地送孩子来训练,还一年一年地随着乐团去俄罗斯访问,同当地的乐队交流演出。下一次的访问将在明年的十月份,时间为11天,访问三个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和顿河边上的Rostow。非常有幸,我亲耳听过这个乐队的演出,那是在我们小镇的教堂里。
在德国生活着许多俄罗斯后裔,俄罗斯这个民族很有艺术天赋,所以这些俄国人没有忘掉自己身上的长处,在德国也将艺术细胞大大地发挥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