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包
| 分类: 美食 |
刈包,為臺灣一種發源自中國福建省福州的小吃。在日本中華街,尤其在以福州移民為主的長崎新地中華街稱之為角煮饅頭,取其為滷五花肉夾饅頭之意。
刈包類似饅頭。兩者差別是饅頭為立體半球形,但刈包是長橢圓扁形,再對摺起來包餡料。
傳統餡料通有:片狀五花滷肉、酸菜、花生粉及香菜等。花生粉一般與糖混合,有甜味。另外,也有健康導向,以瘦肉代替五花肉的做法。因為其形狀及內餡似老虎的嘴,所以在臺灣亦被稱作虎咬豬,其吃法如同漢堡般,故有「臺式漢堡」、「臺灣漢堡」之名,也常被暱稱為「包包」。
近年,臺灣商人將這種傳統食物重新包裝引領一波小吃創新的風潮,除了傳統白麵皮外,也出現了黑糖麵皮,內餡口味也變化出許多花樣,例如:加入萬巒豬腳、香腸、筊白筍(美人腿)、剝皮辣椒、天婦羅、鴨胸、煎蛋、雞排、鱈魚排、日式叉燒肉、鹹豬肉、爐烤杏鮑菇、照燒雞腿、牛肉丸,甚至豬舌等新式刈包。因為這個緣故,不少人也稱刈包為「臺灣漢堡」。傳統上,刈包會搭配四神湯食用,後來開始出現以精釀啤酒、果汁或氣泡飲料佐餐的潮流並逐漸發展出「台酒配台食」的餐酒品飲美學。
我在杜塞的一家亚超里吃过烤鸭刈包,因为这个亚超前半部是个快餐铺子,大约是台湾人开的吧?否则怎么会有刈包呢?当时觉得这种形式很奇怪,不就是普通的白馒头吗?为啥要弄成这样?原来是有来头的。味道则和白馒头一模一样。呵呵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