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难日听《受难曲》
| 分类: 艺术 |
德国人有一条传统,在受难日听《受难曲》(Passion),几年前开始听的时候是木而搁置。因为人在莱比锡,巴赫在德國萊比錫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所以就在那里听了巴赫的《约翰受难曲》。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是顺应了德国人的传统,还以为在巴赫的故乡当然得听巴赫的音乐。
而在这个教堂Stadtkirch
Lennep,已经是第二次听《受难曲》了,听的都是韩国人唱的《受难曲》,因为我们的司琴同韩国妹子结了婚,而这个妹子刚好是学女高音的,然后,她的同胞就被邀请来演出。有一个好处是,他们都是基督徒,唱起来感情真挚。
今天又是一度的受难日,听的是Telemann的《路加受难曲》,历时一小时四十分钟,音乐会结束后灯光灭掉,默哀数分钟,不许有掌声。这让我想起在Oberammergau
看《受难剧》时,也是不许有掌声的,幕布降下后,人们默默地收拾起毯子、离开位子回家。玛拉问我:为何不鼓掌?我说:耶稣死了,当然不能鼓掌----这就是德国人的传统。
《路加福音》是四福音书之一,路加是一位医生,他同圣徒保罗关系密切。他不是耶稣受难的亲历者,但是他到处收集了详尽的资料,写下了《路加福音》。《受难曲》一般只描述耶稣在柯西玛尼院的祷告、被带到彼拉多跟前受审、上十字架而死的过程。为了这,我再一次去读了《路加福音》的有关篇章,加深理解。《路加福音》有它自己的特点,比如,它里面提到,耶稣在克西马尼院祷告的时候,有天使出现为他助力。其实,在耶稣从被抓到被订十字架期间,发生了许多的神迹:他把被彼得坎下耳朵的罗马兵医治好了,耳朵又给接活了;他预言彼得在鸡叫之前三次不认他,预言在天亮鸡鸣时真的实现了;他上十字架时,从正午十二点到下午三点,全地一片黑暗,没有光;他断气时圣诞的幔子从半空中裂成二半。可是,法利赛人和祭司长们因为嫉妒,仍然要将耶稣除去。审判官彼拉多明明查不出耶稣有什么罪,但是害怕众人同他过不去,只好同意他们的意愿。
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他的左右也有二个犯人陪钉,一个认罪,一个却嘲笑耶稣,这同现实社会很像,有人知罪反悔,有人死不改悔。耶稣死的情景,擦亮了一个百夫长的眼睛,他说:这个人是个义人。还有许多跟随耶稣的百姓和妇女,都哭着捶胸回家去了。就如一个社会,上层和下层的人,对事物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只要是亲历过的事情,众人的心里很明白是与非,只是有人要耶稣死,他们手中握有权。
演出极其成功,由城市管弦乐队来助阵,演出巴洛克的音乐就要使用巴洛克的乐器,弦乐、Cembalo、铜管,组成了柔和缠绵的音色;多声部合唱,气势磅礴;男声和女声的独唱,既重温了耶稣的受难,当时众人的态度,又让听者享受了德国古典音乐。在彼拉多问众人的意见时,代表众人声音的合唱队,齐声高唱道:钉死他!订死他!那时候令人发颤,人的内心是多么地险恶,罪孽深重。
耶稣在死的时候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马丁路德去世时,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愿,我也能做到坚固我的心。
今天的德国,我相信,各地大大小小的教堂里都在上演《受难曲》。维基百科条目的解释为:《受難曲》(Passion)是以耶穌受難和被釘於十字架的故事為題材所創作的音樂,主要採用清唱劇的形式演出,而歌詞大部份取自《聖經》的內容。一般来说,人们都喜欢听巴赫的《受难曲》,闻名于世。很少有人有机会听到Telemann的《路加受难曲》,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幸福。正如扮演耶稣的演员所说:如果今生还有机会唱他的受难曲,我一定会想起这个小城,因为,在这里,我第一次唱了这首受难曲。
清唱剧或称神剧往往含有四个因素:
当你听过一首伟大的《受难曲》后,你会为作曲家的才华倾佩不已,那四个因素的铺排用得极其神妙而妥帖,毫无皱褶。
格奥尔格·菲利普·泰勒曼(德語:Georg
Philipp Telemann,1681年3月14日-1767年6月25日),是其在世時时代最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之一。他通过作品和演奏中新的脉动,大大的影响了18世纪上半叶的音乐世界。他是巴赫之后的巴洛克多产作曲家,作品数超过了巴赫和亨德尔的总和。他成为了那个时代,仅次于巴赫和亨德尔的音乐大师。
介绍下今天的演员:
Hae
Min Gessner
,韩国人,女高音,今天扮演Magdalena,不过,她唱的德语,我一句都没听懂。
Richard
Resch, 男高音,曾是Regensburg男童合唱团员,今天扮演路加。
Daniel
Tilch,男高音,今天扮演彼得。
Dong
Hyung Ahn, 韩国人,男高音,目前在柏林攻读音乐专业,今天扮演彼拉多。
Jeong
Myoung Lee,韩国人,男高音,目前在波恩歌剧院工作。今天扮演Uebeltaeter。
Jae-Hyong
Kim,韩国人,男高音,在德国完成音乐专业,随后在德各地演唱,今天扮演耶稣。
前一篇:蝙蝠 (歌剧)
后一篇:我们在第比利斯的旅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