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碗台湾担仔面

分类: 美食 |
月里抽得半日闲,台湾小店把味品。
昨日就瞅好了,今天有闲,要去杜塞日本街逛逛,吃点国人的小吃,再买些亚洲食品回家。早上11点出的家门,12点10分就到了杜塞的主火车站,正好是吃午饭的时光,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台湾美食坊》,它坐落在直男大街上(Immermannstrasse),
店面很小,一排不太俗气的日式红灯笼挂在屋檐下吧台的上方,围着L字型的吧台是一排高脚椅,进入门口的右首边有一块长方桌,可以围着座上七八个人,当前叫一对小情侣霸占了,还有女生粉红色的包包,灰白呢子大衣,手机围巾啦,等等等等,占去了一大片,旁人就插不上座了。
我们在靠角落的二个吧台椅子上坐了下来,这二个椅子同其它的椅子不一样,它们不属于高脚家族,具有自己的旧红色,所以我们坐在那里,人像是矮了一戳,脖子刚刚好凑到吧台的边沿上。尽管这样,我还是喜欢这种有家族感的小餐馆。坐下来后,我仔细观察这个地方,怎么看都是像日本的居酒屋。台湾受日本的殖民文化深度影响,也许已经全盘接受了日本的饮食文化。
再看看这里的人吧:漂亮的台湾小妹说话细声细气,态度温和,永远不会同客人板脸,也没有大陆女子的咋咋呼呼;掌厨掌柜的是二个男人,都是体重卓越的相扑类人物。做饭的是个小青年、老板是个中年人;二人都穿着黑色T恤。我看了整个过程,都是小男人一个人在做饭,也没有人帮助打下手;而老板耳朵里塞了个白色的耳听器,大约一直在听着台湾的小调。只有客人付钱的时候,才是老板工作的时刻。当然,钱必须从老板手里经过,这是最重要的。而且付钱是要付到柜台上的,不在位置上付,这样也避免了老板走来走去消耗体力,这也是日本店的规矩。
我点了一份套餐:一碗担仔面加上一小碗卤肉饭。老公是素食主义者,给他要一小份炒卷心菜,一盘素食春卷,小菜是不附加米饭的,所以又另外要了一碗米饭。还给他要了一瓶不带气的矿泉水。
饭菜陆陆续续地上来了,卷心菜不是正宗的,而是德国超市里可以看到的那种,不过好吃就可以了,没有关系;小春卷黑呼呼的,我没有品尝,老公说味道可以。德国人的舌头是没有味雷的,什么东西都觉得好吃。

我得到了一杯红茶,是套餐里面附加的,然后上来了担仔面,再加上一小碗的卤肉饭。卤肉饭早就见识过了,没啥好解释的。但看那担仔面,很大的一碗,汤很清很香,犹豫了半天,要不要放辣酱?最后还是没有放。
面条卧底,面是黑荞面,面上铺着二只带壳带须的大明虾,有八颗炸得脆香的油豆腐,三条裹面油炸猪条,几颗小青菜芯子,还有些香菜丝和绿豆芽。清清爽爽,味道也是极好。分了一半的面条和油豆腐给老公,素食主义者可以吃这些。最后,两人吃得油舌抹嘴,心满意足。
小店虽然迷你,但是样样齐全,在L型条桌的尽头,有一间拦出一个角落的WC,不分男女。总之,在这家店里食客可以满足一切需求。我不喜欢高大上的豪华饭店,这样平民亲切的小地方,我最爱去。
*********************************************************************************************************************
担仔面在台湾已有百年历史渊源,其发源时间可能为清朝时期,由于台南临海,故许多人家以捕鱼为业,但是台南夏季七、八月份时常有台风侵扰,风雨加交导致不易出海捕鱼,生计顿时艰困,故称台风来袭频繁、生计维持不易的月份为小月。因此有些渔家在无法出海捕鱼时候,就改卖面食以维持生计、度过小月,而后渐渐产生「度小月担仔面」这道美食。
以虾头熬煮而成的担仔面汤底,在热水中烫熟面条及豆芽菜,淋上适量肉末,.加入虾头汤底,加入适量虾仁,淋上少许黑醋,少许蒜泥后即可。现代担仔面里面一般会加一只虾进去,值得注意的是,担仔面的面不是一般的面条,而是一种叫做“油面”的面条,这种圆形的面条口感爽滑弹牙,相互不粘连,很能与肉臊的口感相搭配。
前一篇:我看《至爱梵高》
后一篇:玛利亚助养6个难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