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老人和他的房间(上海巨鹿路)

(2016-07-09 04:32:03)
分类: 艺术
早上上班时从陕西南路到巨鹿路——这是贺老散步的路线之一,经过巨鹿路贺老家的弄堂口,老旧的小楼,横拉的电线竹竿有汗衫衣裳在飘扬,一种老上海弄堂的烟火气、生活气依然。对面的大兴里,他笔下的人物依然好好地活着,热气蒸腾的早点店、喧闹的菜市、尚未开门的理发店,以及洗菜的、修车的、散步的……一切与以往似乎并无不同。可是这位有才气的老人家,老画家却离开了我们,上海老派人物,又走掉了一个。

这是上海巨鹿路的一栋房子,这样的房子在从前的租界里,见得很多,属于新式里弄房子。
对这种房子,我真是太熟悉了,不知进进出出走过多少这样的房子。这是上海小市民的房子,家庭条件稍微好点的知识分子,就住在这样的房子。空间狭小,居民吵吵闹闹,但是市井气很重,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很亲切。
http://mmbiz.qpic.cn/mmbiz/QvZej5zN2tt2g4NDzHGp36pwiaR8wXVdBtbV7IEzQccFjiapKfrVN5aueTaFxnaxnUBrfnh7zqSLJO3iaGEXdTCwQ/640?wx_fmt=jpeg
这种房子里面空间小,但是还是蛮舒适的,钢窗蜡地,有煤卫设备,在旧社会和文革前,都属于较好的地段和房子。考究一点的人家,钢窗上装上软布的窗帘,很有点小资的情调。

其实这张照片展示的是老画家贺友直的“一室四厅”。

曾有画界朋友见他住的局促,劝他多卖些手稿,换间宽敞点的房子。可他不想搬,“我觉得住这种地方人情味浓!我在画画,她们婆婆妈妈在灶披间(厨房)里烧小菜,声音哗哗上来,我都听得见。这是种乐趣!”

贺老说:“我们宁波人有句话叫‘卧宽不如心宽’,做人就要心宽。”

http://p3.pstatp.com/large/3b400043df018676d83

这是贺友直家门前的木楼梯。

http://mmbiz.qpic.cn/mmbiz/QvZej5zN2tt2g4NDzHGp36pwiaR8wXVdBmI0gX3BwnmNuvOzT02y72V34pPyaCwNdvQIxnrt9kMFZ8xEN9EG4hQ/640?wx_fmt=jpeg

上海人就会”螺丝壳里做道场“,家家户户都拥挤在这么乱的空间里,他们已经习惯了。

http://mmbiz.qpic.cn/mmbiz/wm80Ec5NJpk0e2OMd7Db0hDeznxfFc7Hic1aJvwaciaBqg3b5DK0xGNyQvyibeiaGLTLF5icA7Q1fDo8JNPw5h5LGtA/0?wx_fmt=jpeg

走廊的每一点空间,都派上了用场。外人看来似乎很心酸,可是住在里面的人未必。

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灵魂的,都是陪伴者。

http://mmbiz.qpic.cn/mmbiz/QvZej5zN2tt2g4NDzHGp36pwiaR8wXVdBad2tDrsWJoSNUyCmJLVJicQrgNibRQzrBb7ASounOPAibzPDYAibteZaTg/640?wx_fmt=jpeg

不到30平米的家,被贺友直戏称为“一室四厅”:集客厅、餐厅,工作室、卧室于一体。贺老在这里一住就是50多年。

2015年底,94岁的贺友直曾接受《上海观察》的专访,让我们一起怀念这个可爱的上海老头。

http://mmbiz.qpic.cn/mmbiz/wm80Ec5NJpk0e2OMd7Db0hDeznxfFc7Hgyhel81C8FkSvtZiaSQISm7cTtsdYsPXok6hFfV8yeIEttufD3Efg8w/0?wx_fmt=jpeg

贺老用了50年的一只茶壶,是他的学生送的。贺老的学生陆汝浩自16岁起跟着贺老学画,记忆中常常被批评,但贺老爱才惜才,50年前他送贺老的一只普通茶壶,留用至今。贺老对学生很有感情。

http://image.xinmin.cn/xmwb/2016/3/NEM1_20160317_C032352294_A104986.jpg

http://mmbiz.qpic.cn/mmbiz/wm80Ec5NJpk0e2OMd7Db0hDeznxfFc7HyafogGhRS6CoX6QMEicpELyHJ9a5PwhnnS8RUvVBqpNO4ahHicczlyvQ/0?wx_fmt=jpeg

上海人的家居小而雅,东西放得密而有序,看到这样的家庭布置,既熟悉又亲切。

http://mmbiz.qpic.cn/mmbiz/wm80Ec5NJpk0e2OMd7Db0hDeznxfFc7H67cYuk7zBt5oEUAElGwayuUkI2BMcDWZeysafec0FOABnjtLuiaIclA/0?wx_fmt=jpeg

这样的床铺似曾相识。

http://y3.ifengimg.com/a/2016_12/fcbe4e217c0b7d5.jpg

上海巨鹿路上一间十平方米的斗室,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狭小的艺术家工作室,贺友直从1956年起便居住于此,60年没有挪过窝。冬季,整整一个上午,工作室的窗户都见不到阳光路过,而隐隐的嘈杂市声,车轮滚滚而过的声音,隔壁电话铃响,楼下小孩的叫声,都可以透过薄壁传入室内人的耳中,精神矍铄的贺老在此“蜗居”,以一颗安贫乐道的心醉心于自己的连环画创作中,每日挥毫不止,微薄的稿费拿来换酒喝。

http://p3.pstatp.com/large/3b200043cae8caed6f9

贺友直绘扇面《夜市》,描写昔日上海站街的妓女。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60317/27/15137027363455200531.jpg

多么亲切的形象,就好像隔壁弄堂里的老头老太。

http://photocdn.sohu.com/20160317/Img440753953.jpeg

和和气气,快快乐乐地过日子。这样的地方接地气,人情味浓浓的,如果是我,也不愿搬走的。

http://image.xinmin.cn/xmwb/2016/3/NEM1_20160317_C032352294_A104985.jpg

幽默风趣的老头,好像在说评弹,他的家也好像江南的茶馆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奧古斯都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