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翻译:中奖去美国

(2015-02-01 06:43:24)
标签:

绿卡

游船

美国政府

纽约

雨伞

分类: 杂谈
翻译:中奖去美国


每年,美国政府会给出5万5千个绿卡名额给世界各地想移民的人,其中每次大约1000个德国人会中头彩。这些塑料卡使得这些人的美国梦梦想成真,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的生活在美国变得容易一些。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天下着蒙蒙细雨,纽约的Hudson河水泛着暗灰色的光,不时地击打着船舷。"欢迎参加美国最受人喜爱的游船节目",广播喇叭里传出大声的宣传词。游客们紧密地坐在游船的内舱里,收拢了他们的雨伞。他们互相微笑地望着对方,试着开始发话:"您是什么时候拿到绿卡的?"

从90年代起,美国政府每年发放5万5千个绿卡名额。谁拿到这样一张绿卡,就意味这他可以在美国长期居留和在那里打工。对于不同的国家,美国政府自有一份配额名单。因为美国政府是有目的地从一些地方引进移民。每年,世界各地,大约有1千3百万的人数加入这份抽奖游戏。作为欧洲人,中奖的比例大约在1%至2%之间,去年有1354个德国人拿到了绿卡。在美国有许多机构会帮助人们去填那些很繁复的表格,这其中的一个机构,在这个灰蒙蒙的星期六的下午,邀请了12位中奖者来参加这个游船节目,以使他们之间能够互相认识。阴雨中游船围着曼哈顿做了一次环游。

Quash Mujaj撑着一把雨伞,雨伞上的价格标签还没有被撕掉。Mujaj曾经8次申请过绿卡,最后一次他终于拿到了。今年46岁的Mujaj, 来自科索沃的一个小村庄,他会说一口流利的德语。这些德语知识是他在电视里和同德国士兵交往中学来的。2010年他拿到了绿卡,只身一人来到了纽约,他的第一个落脚点是在他的一个老乡处。如今他有了一份工作,每周干7天,在一家科索沃人办的油漆队里打工。他们给纽约最有钱的人作装修,为房顶贴金,给摩天大楼的公寓油漆。"我没有很多时间,所以还没有去纽约玩过,这是第一次坐这样的游船游玩。"Mujaj 一边说着,眼睛一边望向外边的雨帘,远处的自由女神像正在一点一点地靠近。"作为旅游者在这里游玩会很开心,但是如果生活在这里,是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尽管如此,他还是想能尽快地加入美国籍。

在Mujaj所坐位子的前二排,坐着Nicola Franz 和 Jan Meinecke,Jan 戴着一顶米色的纽约扬基棒球帽。他们俩人是在Braunschweig认识的,那是2011年。这不久之后Jan 就拿到了绿卡,Jan 一共申请了九次才拿到。他的姐姐在美国的新泽西生活,所以他也决定去美国。而Nicola那时刚刚同男友分手,搬到了Braunschweig。有一天,她新订的厨房家具到了,就在这一天她认识了Jan,也就在这一天她决定去美国。她说,"当我见到Jan 的时候,我马上就有这么个感觉,他就是我要找的男人"。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他们的行动像过山车那样地飞速,他们去了婚姻登记所,订了扔家具的集装箱,他们的决定,让所有的亲人都大吃一惊。

今天这两个人生活在新泽西州的边缘,住在一个老旧的木房子里,后院常有野鹿和黑熊出没。他们自己烤面包,做奶酪。Jan 过去是个软件工程师,而Nicola 是银行职员,两人现在替邻居看守停车场。这份工作得来不易,他们是在找了几个月之后才得到这份工作的,这是他们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我并不留恋德国",Jan 说,"尽管这里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很多地方还很落后。但是这里的人很热情"。

游船在继续开动,当经过了Inwood--曼哈顿北角--的时刻,这群绿卡的获得者,站在船舷边,高举起手中那张塑料卡片,在镜头前做好姿态,留下一张集体相。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经过了多次的申请,才拿到绿卡的。这张卡片并不能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容易,因为得到绿卡,并不意味着就得到了工作和金钱,但是它至少帮他们实现了美国梦的飞翔,而这不是件简单的事。

对于绿卡的发放,在美国是件很有争议的事件。这样的做法,让一些没有受过很好训练的移民都涌进了美国,同时还带来了一些安全问题。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教授Stephen Yale-Loehr 对《华尔街日报》说,"用抽奖的方法来发放绿卡,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它既无助于家庭团聚,也无利于美国的经济和帮助难民"。美国政府目前正在讨论改变接纳移民的政策,有专家讲,也许这种抽奖的形式不会活得太久。

Vico Zabel 也是位幸运者,他得到了绿卡。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生活在德国东部的Mecklenburg-Vorpommern,常常偷看西部的电视,有次他看到一部犯罪连续剧《Matlock》,从此在他的心里种下了美国梦。Vico Zabel 今年33岁,曾是位广告设计师。而来自基尔的建筑师Conny Albrecht 则说,当他犯乡愁的时候,他会去商店买些德国的商品回家。比如,最近他非常想念在德国常吃的那种涂面包的肉糜,他就去肉铺,买一点新鲜的肉,让师傅将它们放入绞肉机里搅成肉糜带回家。


*70年代后期的上海弄堂里,常常有人聚拢在一起议论纷纷,议论的中心就是绿卡。但是我从来也没有去细究过这绿卡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让我们对绿卡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原来,也有许多德国人向往着绿卡,向往着美国梦。德国人是好日子过腻了,他们想摆脱这里阴沉的天气,死气沉沉的生活,和冷漠的人情,开始过一种新生活。常常听到周围的德国人抱怨德国死板的生活,没有一点活力。许多德国人不仅向往美国,他们也尝试去周边的国家生活,比如奥地利,比如瑞士。也有人在外面兜了一圈,又回来了,才知道德国的好处。人要跳出日常生活的牢笼,需要勇气。德国人比我们中国人的选择多一些,自由度也高一些。至于美国人发放绿卡的方式,我倒是很赞赏的。日常生活中,在供应缺乏的情况下,大家都是用抓阄的方法来决定命运的。这是最公平的方法,没有人可以因为自身的条件而优越于别人,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人人平等。也许美国政府看重的真是这一条。绿卡不同于等移民的批准,等待移民的批准,是需要积累分数的,只有满了一定的分数,才有移民的资格。我们弄堂里有二位儿时的小伙伴,他们因为等待移民的批准,一直等到了40多岁,才去了美国,因而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也许这都是命,每个人的命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