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地方美得让人倒吸一口气。


标签:
僧侣玛丽亚修道院朝圣者教堂 |
分类: 旅游 |
前几天在报上读到一段报道,在我们附近有个非常古老的修道院,这是一个从十三世纪就成立的修会建立的。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这个地方的风景依然安静,脚步不紧不慢。
修道院里面,现在仅住了二位僧侣。这个修会在全世界的弟兄越来越少了,就是说这个大家庭,快要面临绝种的威胁了。这二位僧侣会帮助周围有需要的人,他们还是坚守古老的信念。
这个修会叫十字弟兄会,他们的会标就是一个十字。他们修会的宗旨是:在神圣的十字架里,一切都得到治理。

昨天,我们也算经历了一些小小的历险,终于到达了那里。
首先要解决肚子的问题,在这么个幽静的地方,有一家唯一的餐馆,里面供应的是当地风味。
地处偏僻,又不是周末,居然客人络绎不绝,所以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这是煎猪排,煎土豆,再加上火腿蘑菇同奶酪烤在一起,另外有生菜色拉。
这是M订的,这么油腻,我是吃不进的。
拿破仑时期,这个修会的财产全部被没收,僧侣被赶走。上世纪60年代,又还给他们了。
所以这个修会,就派了一个僧侣来驻扎,是个荷兰人。如今已有88岁高龄了,仍然住在里面,有个年纪轻些的僧侣照顾他。这种修会里的成员,都是互相照顾的,好像一个大家庭。
当Vos在60年代初来到这里时,所有的房子都坏了,无法住人。如今房子不但都修好了,还建立了一个幼儿园。他第一年住的地方很糟糕,他的前房客,甚至在地下室里养鸡。
Vos一直工作到2002年以75岁高龄退休。退休后,他仍然住在这里。有时候,其它地方的同一修会的弟兄,会来到这里探望他。这里已成了他的家乡,而他本是荷兰人。
看这张旧照片,那些修会的弟兄似乎都很正常,同常人无异,他们也都曾有过美好的青春时光。
但走近他们时,总感到这些人身上,有种异样的感觉。是什么?说不清楚。
从前有很多孤儿愿意进入修会,当僧侣或嬷嬷,老了可以得到照顾。
这里的弟兄,同村民的关系非常友好,他们经常去帮助当地人。我在教堂里还看到有放食物的篮子,谁如果吃不饱,可以求助,他们会提供食物。
随后,他们去点了蜡烛,投了钱币进小盒子。
我发现,在这个村子附近,有许多朝圣的人。
为了他在这里的服侍60周年而庆祝的。那上面写的是水晶婚礼。
他衣服上的那个十字架,就是他们修会的徽标。
因为结婚60周年,就是水晶婚礼。50周年是黄金婚礼。
修士是同上帝结婚的人,他们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主。他们不过地上的生活。
这二位弟兄每天的生活,就是一早来到这个教堂,以做晨祷开始。
然后年纪大的守在家里灵修,为年轻的那位祷告。
年轻的那位,就去附近的村庄,照顾病人和有需要的人。
这个修会的规矩,800多年了,一直都没有变。
河水流过一段路,人们将它围住,成了一个小水库,一个静止的湖泊。
令人惊讶的是,修道院的选址都是山灵水秀的地方。
而且僧侣们都是二手空空打天下,创下了丰厚的业绩。
还有草地,休息的桌椅,小房间,野炊的烧烤台。这里的一切,都是当地人捐的,为了对朝圣者表达爱意。
让他们可以在这里歇脚,得到路途中的安息。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美,那么地安宁。
一定有神的灵,运行在这里。要不然,怎会有这种感觉?这种在别处找不到的感觉?
后来果然听到了一个故事:
2008年2月2日,天下着大雪,在修道院的草地上,雪地里赫然留下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印记。而这一天正好是玛丽亚的宗教节日。这条消息很快地传出去了,马上有许多人捐款,要建立一座纪念物。7个月后,这个小教堂建成了。
亲爱的玛丽亚,我们急于地跑到你的跟前,守在你的身边,
我们有许多的烦恼,请帮助我们坚固我们。
在我们痛苦伤心的时候,将你的心转向我们。
当我们需要你的时候,你的心永远向我们敞开。
哦,玛丽亚,帮助我们!
这儿的风景,还是800年前的风景,一点都没有变。
上帝对我们的爱,也是一如既往。变来变去的,是这个世上的人心。
当地人的爱心,一切都安排得那么妥帖。
墙上的话语:
我是一间清洁室,马棚,又是小教堂。
旅行的人,我问候他们,并且为他们祝福。
最上面的是雅各布朝圣之路的路标。朝圣者每天就依靠它赶路。
上帝,我们生命中的路标。没有他,我们很快就会掉入黑暗。
人要进入湖面活动,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许可。
我们看到有一条小船在湖面,人坐在船上钓鱼。
已经废掉,不使用了。看到它,我就会想起-钢铁般的意志-这个词。
如今使用的是右边那座水泥桥。听到水泥这个词,心里就会起疙瘩。
这里的地名叫Wuppertal-Beyenburg.
小资料:
这个修会叫Heiligen
Kreuz,建立于1211年,当时只有4个人。
1248年教皇承认这个修会,所以从那时起,他们就照搬了许多多米尼克修会的规章。
1287年有修会的弟兄来到德国科隆。
13,14世纪起,这个修会扩大到荷兰,法国,俄国,德国的莱茵地区,以及英国。他们的费用都来自母会。1410年这个修会经历过一场改革。
1488年,教皇批准他们自治,不再受教主的管理。
15世纪,这个修会经历了低潮,好多任务都没有得到执行,仅仅照顾了一些赈济场所,帮助路过的朝圣者衣食住行。
16世纪,当马丁路德改革浪潮兴起的时候,这个修会是持反对意见的。他们的弟兄不可读路德的文章,不可收藏他的作品。因为这个原因,这个修会的许多修道院在荷兰和德国被取缔。
19世纪,这个修会的修道院在欧洲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在荷兰有两家修道院逃过劫难,四位弟兄硕果仅存。就是这点保留的星火,让这个修会在上世纪50年代起,又烧旺了起来。
1953年起,又有弟兄,回到了德国科隆。第一个修道院在Wuppertal建立了起来。
1964年,他们的弟兄来到了Wuppertal-Beyenburg.这次是真正地扎下了根。他们的宗教仪式都是从比利时移植过来的,他们在北威州的鲁尔地区陆续建立了好几个修道院,但是因为后继无人,最后都废掉了。只有Wuppertal-Beyenburg
的修道院,坚持了下来。
2000年起,整个修会会员108人,在德国仅有12人。
2007年起,弟兄人数有所扩展,全球范围内达到444人。
从这个修会的历史来看,一个小小的修会要生存下来,是多么地不易。
如果他们是真正符合上帝心意的,一定会存在下去,反之,则消亡。
前一篇:我们这里有位神经外科专家
后一篇:采蘑菇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