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瑙河之歌(24)----Russe和诺贝尔文学奖

(2013-09-06 01:49:33)
标签:

旅游

之歌

黑海

犹太人

得主

分类: 旅游
多瑙河之歌(24)----Russe和诺贝尔文学奖
Russe是保加利亚的一个小城市,原名意为有60条船的港口。

在这里我又认识了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他的名字叫埃利亞斯·卡內蒂,出生在Russe。他是个犹太人。

不过犹太人是个民族,你说他是哪国人,就难说了。看了他的小传,就很清楚,这是个难题。他会多国文字,但是他居然是用德文写作的,又是以德文拿到文学奖的,所以就给了芭芭拉一个大话题。

于是,在车上,她同我们芭啦芭啦地讲开了,关于埃利亞斯·卡內蒂的身世和他的作品。当然,我们都很愿意听。














这是Russe市内的一个纪念碑。
多瑙河之歌(24)----Russe和诺贝尔文学奖
Russe歌剧院前的雕塑


小资料

埃利亞斯·卡內蒂(德语Elias Canetti,1905年7月25日-1994年8月14日)是保加利亞出生的瑟法底犹太人小說家評論家社會學家劇作家198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德语写作。卡內蒂最著名的作品是《群眾與權力》(Masse und Macht)。埃利亞斯·卡內蒂生於多瑙河南岸的魯斯丘克(Rustchuk),即是今天的魯塞。他的家庭是1492年來自西班牙瑟法底猶太人後裔,所以除了保加利亞語外,卡內蒂還會講老式的西班牙語——拉迪諾語(一种已經遭廢棄的方言)。其後卡內蒂一家遷至英國曼徹斯特,但父親於1912年逝世,卡內蒂遂隨母親搬至維也納,並開始學習德語。此後他母親逼卡內蒂平日以德文溝通,日後他亦用了德文寫作。1924年卡內蒂入維也納大學攻讀化學1929年獲化學博士學位。不過期間他發覺自己更熱衷於藝術文學哲學,故他一直沒有當化學家,反而開始寫作,完成了《年輕的羅馬執政官》和一部詩歌戲劇。30年代到訪過柏林和認識了一些藝術家後,卡內蒂開始創作一系列關於人類狂熱行為的小說,如1935年的《迷惑》(Die Blendung),靈感來自1920年代暴民焚燒維也納正義宮時的瘋狂現象。此書頗受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保羅·托馬斯·曼與英國哲學家小說家艾瑞斯·梅鐸的讚賞。30年代,卡內蒂亦寫了兩部戲劇:《婚礼》(Die Hochzeit)和《浮華喜劇》(Der Eitelkeit)。不久,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Upton Sinclair)開始翻譯其著作。1938年納粹侵佔奧地利,身為猶太人的卡內蒂逃到巴黎,次年移民倫敦並定居當地。以後他大部分的時間都英國渡過,而且在那裏他主要用英語發表作品,因此有些作品先有英文版本,然後再由他譯成德文出版。而其小說則被納粹封查,至60年代才重新得到重視。所以目前卡內蒂仍舊是默默無聞的作家。戰後在英國,卡內蒂停止了文學創作,著手寫論文集《群眾與權力》。晚年卡內蒂居於蘇黎世。1981年因為“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而獲得諾貝爾獎。1994年8月14日,卡內蒂逝世。

多瑙河啊,
你不但滋润浇灌了植物和庄稼,养活了两岸的人民,
你更是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你将会被世人千秋万代地歌唱
多瑙河之歌(24)----Russe和诺贝尔文学奖
多瑙河之歌(24)----Russe和诺贝尔文学奖
多瑙河之歌(24)----Russe和诺贝尔文学奖
多瑙河之歌(24)----Russe和诺贝尔文学奖
多瑙河之歌(24)----Russe和诺贝尔文学奖
多瑙河之歌(24)----Russe和诺贝尔文学奖
 
  以下三张照片是罗马尼亚的港口城市Tulcea,多瑙河从这里流入黑海,九九归一
多瑙河之歌(24)----Russe和诺贝尔文学奖
多瑙河之歌(24)----Russe和诺贝尔文学奖
多瑙河之歌(24)----Russe和诺贝尔文学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