僳僳族使徒


标签:
尘土赞美诗傈僳香港自治州教育 |
分类: 灵修 |
读叶多多的散文《我的心在高原》,其中的片断:碎片,峡谷。了解了一些僳僳族的生存环境和状况,那就是肮脏,贫困,饥饿和绝望。僳僳族中,有不少人是基督徒,让人觉得很奇怪,这要归功于早年来这里传教的外国传教士。其中有一个人就是僳僳族使徒富能仁。
下面的文字和照片来自网络:
傈僳族人多住在山上,族内还分为若干小族,在腾越地区就有花傈僳和黑傈僳之分。黑傈僳住在怒江上游的深谷,男人携带弓弩、毒箭和毒镖,颇为野蛮。而花傈僳人则比黑傈僳人较为开化。1916年10月,富能仁在两个半月 时间里,到22个傈僳村寨访问布道,使其中16个村共120个家庭归向神,拆掉并烧毁所有的偶像。到1917年2月,已有160家,约800人归信了基 督。
1920年到1925年间,富能仁在缅甸克伦族宣教士宇巴梭和傈僳族信徒摩西的帮助下,发明了一套傈僳文字,首先用它编写教义问答,翻译《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以及傈僳历史与语言手册等。(注:僳僳人的语言口口相传,没有文字形式,是富能仁用拉丁文帮他们在纸上固定了下来,很了不起)
富能仁向来主张傈僳族教会要自立,在他多年努力之下,到1933年时已大有成效。是年秋,他如此回顾说:"经过12年在傈僳人中宣教,他们已建立教会,支 持自己的传道人,完全自养自立自传,宣教士只是当顾问而已。他们也开始建立中文学校,栽培自己的子弟。目前已有傈僳文的《四福音书》,和《使走行传》,翻 译工作仍要加紧,并且需要更多传道人带领教会和传福音"

中国政府也承认,到1990年代,中国的傈僳族有90%
是基督徒。在1950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14,800名基督徒。到1995年,基督徒数字上升到超过10万,其中大部分是傈僳族信徒。1995年,云
南省基督教协会已经出版了45,000册傈僳文圣经,以及65,000册傈僳文赞美诗。所采用的文字仍然是当年富能仁所发明的傈僳文字。虽然富能仁去世已
经70年之久,但云南各地傈僳族教会和信徒仍以各种方式和活动来纪念他。
富能仁在少 数民族中间宣教过程中受尽磨难,所经历之艰险超过常人之想象。山峦丛林中之瘴气,野兽虫蛇蚊蝇之攻击,令人望而却步。他常常居无定所,忍饥挨饿,且饱受疾 病折磨,伤寒、疟疾、肠胃病和疫病等,他都患过,多次几乎丧命。
不要以为富能仁脑子有病,富能仁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富裕的基督徒家庭。父亲祖籍苏格兰,曾任英国皇家兽医外科学院院长;母亲是莫拉维亚名门之后。他自幼聪明好学,尤擅数学和音乐。青年时入读伦敦皇家学院工程系,毕业后任电机工程师,同时也是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1908年9月12日,富能仁乘船离开英国,同年11月2日抵达上海,1909年5月,富能仁跟随内地会宣教先驱、首位进入云南的宣教士麦克悌一道经香港,由缅甸进入云南。从此他成为了僳僳族的传福音的使徒。
僳僳族人信教的历史是中国大地上的一个神迹,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完全是出自于神自己的手。
叶多多也是一个对僳僳族负有使命感的年轻女作家,多次徒步深入到各个村寨中去,尽一份绵薄之力。但她的立柱点同富能仁是不一样的。不过她在书中多次提到:那些僳僳族人必须长年地汗流满面,才勉强活得下来,日子过得很辛苦。她多次提到汗流满面这个词,这使我想起了圣经中的一句话,从本质上来说,我们人类的命运都是一样: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创三19)
下面的文字和照片来自网络:
傈僳族人多住在山上,族内还分为若干小族,在腾越地区就有花傈僳和黑傈僳之分。黑傈僳住在怒江上游的深谷,男人携带弓弩、毒箭和毒镖,颇为野蛮。而花傈僳人则比黑傈僳人较为开化。1916年10月,富能仁在两个半月 时间里,到22个傈僳村寨访问布道,使其中16个村共120个家庭归向神,拆掉并烧毁所有的偶像。到1917年2月,已有160家,约800人归信了基 督。
1920年到1925年间,富能仁在缅甸克伦族宣教士宇巴梭和傈僳族信徒摩西的帮助下,发明了一套傈僳文字,首先用它编写教义问答,翻译《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以及傈僳历史与语言手册等。(注:僳僳人的语言口口相传,没有文字形式,是富能仁用拉丁文帮他们在纸上固定了下来,很了不起)
富能仁向来主张傈僳族教会要自立,在他多年努力之下,到1933年时已大有成效。是年秋,他如此回顾说:"经过12年在傈僳人中宣教,他们已建立教会,支 持自己的传道人,完全自养自立自传,宣教士只是当顾问而已。他们也开始建立中文学校,栽培自己的子弟。目前已有傈僳文的《四福音书》,和《使走行传》,翻 译工作仍要加紧,并且需要更多传道人带领教会和传福音"

富能仁在少 数民族中间宣教过程中受尽磨难,所经历之艰险超过常人之想象。山峦丛林中之瘴气,野兽虫蛇蚊蝇之攻击,令人望而却步。他常常居无定所,忍饥挨饿,且饱受疾 病折磨,伤寒、疟疾、肠胃病和疫病等,他都患过,多次几乎丧命。
不要以为富能仁脑子有病,富能仁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富裕的基督徒家庭。父亲祖籍苏格兰,曾任英国皇家兽医外科学院院长;母亲是莫拉维亚名门之后。他自幼聪明好学,尤擅数学和音乐。青年时入读伦敦皇家学院工程系,毕业后任电机工程师,同时也是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1908年9月12日,富能仁乘船离开英国,同年11月2日抵达上海,1909年5月,富能仁跟随内地会宣教先驱、首位进入云南的宣教士麦克悌一道经香港,由缅甸进入云南。从此他成为了僳僳族的传福音的使徒。
僳僳族人信教的历史是中国大地上的一个神迹,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完全是出自于神自己的手。
叶多多也是一个对僳僳族负有使命感的年轻女作家,多次徒步深入到各个村寨中去,尽一份绵薄之力。但她的立柱点同富能仁是不一样的。不过她在书中多次提到:那些僳僳族人必须长年地汗流满面,才勉强活得下来,日子过得很辛苦。她多次提到汗流满面这个词,这使我想起了圣经中的一句话,从本质上来说,我们人类的命运都是一样: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创三19)
后一篇:上海大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