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岛之旅(6)----<<丽丽玛莲>>
标签:
瑞士爱莉莉玛莲丽玛贝尔格莱德拉拉情感 |
分类: 旅游 |
拉拉安德森是德国二战后的著名女歌星,她因唱<<丽丽玛莲>>而一举成名,依我看她本人就是丽丽玛莲
<<丽丽玛莲>>的歌词:
兵营的门前有一盏路灯,
就在路灯下初次遇上(我的)意中人,
(现在)我多么希望能再与她相见,
亲密偎依在路灯下。
我爱莉莉.玛莲,
我爱莉莉.玛莲。
我俩的人影重叠在一起,
人人看得出我们相爱有多深,
你看多少人羡慕我们,
亲密偎依在路灯下。
我爱莉莉.玛莲,
我爱莉莉.玛莲。
开拔的号声催得紧,
我要赶回去归队了,
又要(和你)分开,
在临别的时候难分难舍,
多么希望永远能在一起。
和你,莉莉.玛莲,
和你,莉莉.玛莲。
2005年,在她诞辰100年之际,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这里树立了她的纪念碑,
将她和L岛的像征"水塔"永远地联在了一起。
路灯也熟悉你的脚步声,
叫我怎能忘记你的笑容和倩影。
假如有一天我遭到不幸,
那么会有谁在路灯下,
等待(我的)莉莉.玛莲,
等待(我的)莉莉.玛莲?
深沉的黑夜四处多么寂静,
夜雾在弥漫,飘悠悠如梦境,
我从梦境里来到这里,
就想在往常一样(在路灯底下),
等待你,莉莉.玛莲,
等待你,莉莉.玛莲!
雨中的拉拉安德森斜依在路灯底下,她在等谁?
拉拉安德森虽然出生在不来梅港口,但按照她的愿望,死后被安葬在她生前非常喜爱的L岛上。
生平:
1905年3月23日生于德国不萊梅港一个海员家庭,1922年17岁时嫁给画家Paul Ernst Wilke,5年之后她从家逃离,跑到柏林进入演艺界,以Liselott Wilke的名字登台演出。1933年她获得了瑞士苏黎世剧院的一份合同,到苏黎世参加演出,在那里她认识了瑞士音乐家 Rolf Liebermann,并爱上了他。不久她又获得德国慕尼黑 Münchner Kammerspielen剧院的合同,回到德国演出。这时她已经正式与前夫解除婚姻关系,此后以 Lale Andersen 名字登台演出。1937年她在海德堡认识了钢琴家Carl Friedrich Pasche,此后Pasche一直跟随她为她演出伴奏,1943年Pasche不得不入伍参军,再也没有回来。1939年她为die Electrola E.G.唱片公司录制了一首 Hans Leip作词Norbert Schultze作曲的名为《年轻哨兵之歌》唱片。这是一首爱情歌曲,歌词中提到一个名叫Lili Marleen姑娘。这首歌开始不被人注意,到了1941年,德军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电台无意中播放了这首歌,引起德国前线士兵们的热烈反响,不断要求重播。这首歌甚至也被敌方阵营的英国士兵所喜爱。后来这首歌因被纳粹宣传部批为„morbiden und depressiven““病态的消极的”靡靡之音遭到禁播。但是盟军方面却唱了起来,并被改编成好几种语言的版本。二战结束后,她参加一个国际巡回演出团到各地演出。1949年她与瑞士作曲家 Artur Beul 结婚,直到白头到老。1956年她为Paul Verhoeven 导演的电影《… Wie einst, Lili Marleen》演唱主题歌。1972年她出版自传《Der Himmel hat viele Farben》,同年8月29日因肝癌逝世于维也纳。骨灰安葬于德国北海小岛Langeoog的Dünenfriedhof 墓地。 1980年,德国著名电影导演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以她的故事为蓝本,创作了名为《Lili Marleen 》的故事片。
听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