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记三十日(7)----父亲母亲

标签:
文化上海学校b51ff7毕业证书情感 |
分类: 影集 |
母亲14岁时离开家乡余姚和拉扯她长大的外婆来到上海,那时她的父亲在上海已有了小老婆和其它孩子,不愿再供给她继续上学。母亲在痛苦中长到18岁,经人介绍结识父亲,结婚成家养儿育女,走上了一条大多数女子都要走的路。
母亲不甘心在家吃老米饭,经一位女友介绍,去夜校补习文化,以后好出去找工作。
母亲从外地来到上海,以前所学的课程同上海学校的课程大不相同,但母亲经过自己的努力,还是得到了不错的成绩
母亲后来当上了人民教师,她原来所在的学校现在改名成为静安区教育学院,据说很有名。他们的现任支部书记很有爱心,对老的退休教师爱护有加,经常派人来看望母亲。这是第一代和第三代教师的合影。
父母亲的结婚照已被老人搞得陈旧不堪,母亲告诉我,那个女宾厢是四公公的女儿,四公公是父亲的朋友,也是父母亲的婚姻介绍人。小时候我总会说愚蠢的话,问父母,他们结婚时为何找别家的孩子做宾厢,而不找我们做宾厢?
父亲虽然长得不英俊,但很有气质,也很有能力。
父亲的名字原不叫高华,为了庆贺新中国的成立,他将自己原来带有封建色彩的名字改成了一个响亮的字:华。
父亲于1984年12月13日去世,母亲将他所有的证件用一块黑布包好收藏着。
父亲和母亲的工会会员证,我不知这份证件有何用途?
这次妈妈还给我看了她收藏的一张哥哥小学毕业证书,后来哥哥一家来看望妈妈时,妈妈又把它交给了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