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波登湖之旅(七)------干栏屋

(2011-09-25 02:57:56)
标签:

石器时代

波登

阿尔卑斯山

自然界

干栏式建筑

分类: 旅游

917日是星期6,阳光灿烂,我们坐车去小渔村Unteruhldingen,因为火车出了故障,大家都挤到公车上来了,从来没有看到有这么挤的德国公车,但德国人确实是很有次序的民族,大家一点都不吵不闹,很安静,默默地忍受,这样就比较好受点。

 

波登湖之旅(七)------干栏屋

Unteruhldingen有一个露天博物馆,那里展示了石器时代,人类在波登湖边居住的群落房子,这些房子德文称为Pfahlbauten,中文叫做干栏屋(),这种房子如今在泰国等地依然能够看到,作为旅馆让游客体验生活。



波登湖之旅(七)------干栏屋

其种类虽有高架式、高床式、桩上屋等类型,不过通常是木头,竹子所构屋梁,并用茅草盖顶遮蔽的住屋。后来,也有柱桩顶端设轭木的较牢固的干栏式建筑。

波登湖之旅(七)------干栏屋

干栏屋除了透气凉爽外,也有避免瘴气,潮湿,淹水,并防止虫蛇进入的功能,另外,在架设上也较为简易。

波登湖之旅(七)------干栏屋

没有想到五千五百多年前----人类的石器时代,在德国也已有了这样的建筑,这是考古人员在波登湖水底下发现的,他们在附近找到多处这样的建筑,将之集中起来,完全按原型重新组建,集中在这个小渔村展览,一共有20多间干栏屋。这个露天博物馆建立于1922年,从那时起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五十万观众来到这里参观过,我能够于今日也来到这里参观,感谢命运对我的眷顾。



波登湖之旅(七)------干栏屋  

2004年至2007年德国南部电视台SWR和科学家组成一个团队,开始拍摄一部实验记录片。他们要看一下,如果让生活在21世纪的人,重新生活在石器时代的条件下,会有怎样的结果?

这是一种充满了挑战和历险的经验,人类总是喜欢亲身去体验一些东西。当然最终的结果发现,现代人只能够部分适应这种生活,某些层面他们离不了现代的技术;这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类为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已在历史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波登湖之旅(七)------干栏屋

在体验生活的八个星期中,参与人员刚开始很难适应,但在第二,第三个星期,逐步有了较好的进展,说明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创造力都是很强的,为此参与这次实验的人们共同写下了一本日记,很有意思。我把它们的内容大约记录于下:

 

 

--当电视台向公众公开这个计划时,一共有200个家庭报名(他们只在德国南部征募,而且报名条件很苛刻:只限于父母双全,至少有三个学龄孩子的家庭;父亲要从事手工艺业的,比如泥瓦匠,花匠,陶匠之类的;母亲要有很好的社交能力,比如社会工作者或幼儿园老师等等,这都是为了配合这个计划的特点所需的),于是他们从中挑选了俩个家庭和这两个家庭的三位朋友一起共十三人加入这个体验队伍。他们之间都互相认识,并且已有很长时间的朋友关系,因而比较容易在一起生活,容纳和接受对方。每个大人都有各自的任务,小孩没有。他们就被关在这个露天博物馆里,进行8个星期的封闭式生活体验。

 

 

--这些人要集中起来先进行一些训练,比如,他们要学习种地,牧牛,织布,造房子,射箭,自然取火,织鱼网捕鱼,用泥土做碗和容器,用茅草修理房顶,怎样在自然界里找到食物,还要学点草药知识,学习使用原始的工具处理收获的庄稼,如脱壳,炒谷,磨面等。训练时间只有一周。

 

 

--实验目的:一个人或一个团体要在自然界里生存下去,到底需要多少东西?(现代人需要一万件)

 

 

--前期准备工作化了两年时间:包括所用的衣服,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共300件,一切追求真实还原。没有剧本,剧情任凭自身发展。还要制定严密周到的措施,帮助参与者,以免参与者过早地失败,退出这个实验。

 

 

--石器时代的人是没有文字的,所以这个团体在封闭的状况内,只能自己想办法,把要想记录保留的事件,用红土和煤烟以壁画的形式在墙上反映出来。

 

 

--科学家还要测试,今人的体力同石器时代人有何差别。虽然没有对比的数据,但科学家总有他们的办法,他们在每个现代人的手臂上绑上一个小小的测试器,测试的内容包括:脉搏,睡眠时间,能量的消耗。

 

 

--有一个摄影队24小时跟踪这些活动,从前期的准备工作一直到全部实验的结束。

 

 

--他们把实验的时间定在8月份,有两个理由:一是天上降雨量最低,二是自然界的供应最大。可是这次不巧,天很冷,又下了很多的雨,房顶又被雨浇坏了,房内也到处漏水。他们只好用猪皮当雨衣。

 

 

--因为从考古研究中知道,这样的群落房子很容易着火烧毁,所以这次的实验对于火是非常地小心,全部的活动范围内只有一个地方可以有火,那就是烤面包的炉灶。由于天气很冷,所以这个炉灶就日日夜夜地让它燃烧,以至于炉底烧得通红,很容易引起大火。特别是夜间人睡着时,更容易出意外,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技术只好出场干预一下,他们使用了灭火器,又请了考古专家加固了炉灶。

 

 

--他们点灯用的是油灯,或是用桦树皮卷成的火炬。如果有月亮的晚上,问题还不大,半夜起来out door方便,要小心的绕过很多人;如果天气漆黑,就有点难度了,又加上木门吱吱呀呀的,令人害怕。

 

 

--他们在做饭时遇到了很大的挑战,火不旺,汤只能烧到温,

 

 

--他们躺在泥地上,铺一些干树枝,盖上一块牛皮,就算是床了,羊羔皮是他们的被子。在不到四米宽的地方要睡上10个人,每人得到的地盘连40公分都不到。晚上很难入睡,不过熬呀熬地,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开始每个人各自盖一块自己的兽皮,太冷,后来他们把10块兽皮缝起来,再盖在身上就暖和多了。

 

 

--天气潮湿,雨总是不停地下,饭又做不好,老是饿肚子,晚上冷得睡不着,有人想打退堂鼓。不过慢慢地,他们积累了经验,调节好陶锅同火堆之间的距离,使得陶锅既不至于碎裂,又能把菜做熟。

 

 

--这群人中有一位陶匠,他发明了一种土坑烧(就是在地里掘一个坑出来,火在其中燃烧),可以烧出石陶出来,这种石陶可以拿到市场上去换食品,蜂蜜和豆子。

 

 

--石器时代的人身穿的衣服,多是兽皮做的,整片的,用皮带束紧。天下雨时,这样的衣服很容易被打湿,问题多多;鞋子也是皮做的,如果鞋子被弄湿了,可以赤脚走路。他们又想了很多的办法,在自然界里找材料,做帽子遮雨。

 

 

--一物多用和循环使用是这次实验中得到的正面经验。

 

 

--石器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谷物,当时并没有发明面粉。这种状况使得参与这个实验的人很尴尬,他们想了很多方法,化了很多的精力,都无法把这些谷物弄成粉。没有粉就没有饼和面包。只能每天喝汤糊糊。

 

 

--另一个难题是,多余的食物如何保存?在潮湿的环境中,这些食物马上就发霉了,之前晒干的和醺干的食物也是如此。新鲜的牛奶在它凝结前,要赶快想办法消耗完,要么做在汤里,要么当饮料喝,要么加热消毒。

 

 

--由于干栏房都建于水边,所以环境中不乏鱼群,用鱼来补充食物是个很实际的方法,但是用骨钩来钓鱼却很费力。后来他们尝试用鱼网和鱼笼来捕鱼,最好的建议却来自外援,考古专家的方法(用独木舟和鱼网跟踪追击),使得他们的捕获量大大地提高。考古学家可以根据网眼的大小,或渔具的使用,如鱼叉和鱼笼,可以断定石器人当时抓到的是何种鱼类。

 

 

--开始人们心理有障碍,不愿意宰杀家畜,可是随着饥饿越来越大,精力越来越衰竭,他们决定开杀戒。猪被首先用来作牺牲品,他们手中可用的工具只有一把火石刀,在成功地将猪杀掉之后,每个人都很高兴地期待着食用猪肉,只有一个十岁的小姑娘躲得远远地,她不愿意吃。

 

 

--健康方面:尽管他们不管什么天气,都赤脚走路,却没有人因此而生大病。由于开始做不好饭菜,做的豆汤只有半熟,再加上天冷感冒,大人脚上生湿气,小孩垂头丧气。他们试着用草药来解决问题,还用了点现代的咳嗽药水;后来饭菜做得好了,也有猪肉可吃,营养不良造成的小孩腹绞痛也消失了,蚊子也不太叮人了。最后的测试,每个人都很健康。

 

--石器时代的人为了寻找新的原材料,他们曾走到过很远的地区,所以这个实验人群中派了两个壮年男人,去翻越阿尔卑斯山。他们在途中用脚走lu,用独木舟过湖,总共用了20天,翻过了阿尔卑斯山。途中他们吃的是肉干和所带的干粮。他们常常赤脚走路,只有在翻雪山时才穿上石器人的皮制鞋子。

 

 

--这群人中有个烟鬼,因为这次实验的缘故,无意间就将烟戒掉了。这群人中还有一ge戴眼镜的,在实验期间我看到他没有戴眼镜,不知他是如何度过的。

 

 

--其实这次实验得出的最大的结论,无论是现代人也好,还是石器人也好,个人如何融合在集体中,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人类如何同他们的周围环境融合,如何合理地使用和处置自然,这个任务始终没有变。

 

 

--最后摄影工作者将他们这次录制的实验progress复制在一圈钛片上,掘地10米,深埋地下,说不定几千年后,我们的后人突然发现了这个宝贝,可以知道在2007年那个年代,有人干了些什么。

 

下面放一些照片:

http://www.swr.de/steinzeit/media/2/I070518B/001503.jpg

http://www.swr.de/steinzeit/media/2/I070518B/001509.jpg

http://www.swr.de/steinzeit/media/2/I070518A/001338.jpg

http://www.swr.de/steinzeit/media/2/I070518F/001971.jpg

http://www.swr.de/steinzeit/media/2/I070518F/001964.jpg

http://www.swr.de/steinzeit/media/2/I07052216/002936.jpg

http://www.swr.de/steinzeit/media/2/I07052216/002938.jpg

http://www.swr.de/steinzeit/media/2/I07051910/002076.jpg

http://www.swr.de/steinzeit/media/2/I0705182/000311.jpg

 

Musik: 时光



制作人、词曲、合音:许巍/编曲:栾树 吉他:梁剑峰/鼓:funky末吉觉 贝司:李剑
弦乐:爱乐交响乐团/录音师/混音师:刘宇/录音室/混音室:声音录音棚Sound Studio

 


在阳光温暖的春天
走在这城市的人群中
在不知不觉的一瞬间
又想起你
你是记忆中最美的春天
是我难以再回去的昨天
你像鲜花那样地绽放
让我心动
在阳光温暖的春天
走在这城市的人群中
在不知不觉的一瞬间
又想起你
也许就在这一瞬间
你的笑容一人如晚霞般
在川流不息的时光中
神采飞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