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画家朋友

(2011-02-23 18:03:13)
标签:

吴德蕙

敦煌

上海博物馆

古画

上海美术馆

分类: 艺术

 我的画家朋友

我有一个朋友,一个从小到大经历了50多年岁月的朋友,一直都保持联系。我们进同一家幼儿园,同一所中学,住同一个弄堂,我们有共同的爱好--画画,只是她成了"",出了名,我没有。

我的这位朋友很特别,我们出去一起买东西时,我看她既不用包,也没有皮夹子,要付款时,身上掏出个牛皮信封,钱就从里面摸出来。回国探亲时,去她那里坐坐,一张古色古香的红木写字台上,蓝花的瓷器笔筒里插着数支狼毛笔,文房四宝规规矩矩地摆放在那里。有时我走过她家的窗子,就喊一声,听听她在不在家,如果不在,就把要给她的东西从打开的窗子里扔进去,窗下就是她的那张睡床,一张单人行军床。她是个节约的人,但她的穿着打扮,很得体典雅,颇有54青年的学生气。有一年回国,我不想带很多累赘的东西,她就把她的衣服拿来我穿,我俩个头差不多。一次她带我和丈夫去上海历史博物馆参观,指着墙上的一副皇帝画像告诉我,这不是真迹,而是她仿制的。

我的画家朋友

她原本在上海博物馆工作,作古画鉴定和复制,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有一年,她在上海开画展,老馆长马承源给她题了词,还有一些名画家送了花,

其中有女画家谢稚柳。画展资料上,她特意选了我给她照的相,那是有一次我们心血来潮,在她家边玩边照的,可能是在老同学前面特别放松的原因,照片上的她神情怡然。

我出国时她送我两副古画仿制品,一副是仿制赵孟頫的画,落到了德国W市的一位生物学教授手里,那个教授的太太是个懂行的人,光是看那上面皇帝玉的真印,就知其价值,他们化了800马克定做了一个镜框,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另一副画的是古代仕女玩足球,它至今仍挂在我的睡房中。

后来她去了美国开画展,并在纽约呆了下来。有一年的圣诞,她来我家过节,我们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时光,我对她的照顾不是很周到,心里一直有愧,去年我找出当时的照片做了一本月历寄给她,留作纪念。

我一直很钦佩她,她是个自立的女人。我何没这么想过和尝试过,但我没有做到,没有这份能力。

她在复旦大学的专业科系学习过,其论文的题目为:<<试述陈洪绶人物画之转变>> --吴德蕙 (香港)《龙语文物艺术》第20期,19938

当时准备入学考试时,是我帮她复习数学的。考试结果出来后,她高兴地来找我。她说:你猜猜,我考了多少分?我猜不出来。她说:85分。我心里想,不怎么样啊。她又说,除了一道应用题放弃没做,其它的全答对了。我想,天呢,那不就是等于满分吗。

今天我在网上找到一篇人物介绍,可惜没能找到她的画,只好放几张生活照片,并一段我们在幼儿园里一起唱过的歌:在北京的金山上

 我的画家朋友

吴德蕙这名字,不说界外,就说文博界内知道的人,看来也是很少了,不过我以为应该提一下。距今二十多年前,上海博物馆还在老馆的时候,因为保护书画的能力还不够,当时博物馆有一个部门,任务是把馆里所藏的宋元以来的历代杰作,一张张临摹下来。这是致力于乱真的临摹,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朱砂,最经久的墨,还有纸绢,博物馆最具鉴定力的眼光和最有力量的仿旧手段,而吴德蕙就是其中天天面对旷世真迹,孤孤单单地画了十五年的那个人。二十多岁的女子,生活有太多的色彩,可她面对的是世上最好的色彩吗?也不是。因为最好的色彩,在历史的眼里,是无色的,虽然这色是真正的大色,有点像照片,再多的彩色,抵不上黑白这两色。可真正可以一年年沉浸于黑白之间的究竟会有几人呢?吴德蕙竟然那么无声无息地花去了她生命中最好的十五年,让宋、元、明、清,多少瑰宝,有了面对镜子的感觉。上海博物馆迁入新馆的时候,这些画进入了历史,而进入历史的还不只是这些画,这让我想起了敦煌,默默无闻的工匠消磨生命画完的洞窟,不能说敦煌只是给历史留下了洞窟。

  上海博物馆有了新馆,吴德蕙茫然离去。前几天重逢吴德蕙,之前已是八年未见了。可她竟然仍像在原地一样,甚至纹丝不动,仍然是学生的模样,也仍然是文文静静。坐在那里,说话很少很温和,就像十五年面壁摹仿时的神情。吴德蕙在她的兄弟姊妹中间唯一随母姓,也随了母亲家的排行名字。而且她的长相和她之后做的这份工作,也和兄弟姊妹不相像。她填写履历的时候,兄弟姊妹的名字排在一起,很奇特,她的朋友到她家来玩,称她父亲是“吴先生”,“吴先生”自然感觉也有些无辜。母亲自然对她格外关怀,见她画画了,猛然想起来,她们吴家的祖上还是吴大赝呢。独特的氛围,吴德蕙长成了吴德蕙,她原本学玉石雕刻,到了博物馆,出奇的文静,引领她坐在了古画前。这画还不能由画家来画,因为画家有习气,画家有内心涌动的不安,而吴德蕙,仿佛天生就是静定,人们朦胧感觉到她是为着博物馆这一个历史时段的这一个独特使命才出生的。十五年过去的时候,吴德蕙告别博物馆,她临摹的作品在上海美术馆开了个展览,这个展览其实是古画的另一种直面当代,在当时感动的只是专家,而今天,这种感动应该成为人海中的一层波澜。

  如此静定地坐在古画前,由女孩长成为女士,内心的定力细想起来,甚至让人们感觉到有些悲壮。可吴德蕙说,那是她至今最开心的时光。这就是吴德蕙了,如今她在大洋彼岸制作广告设计,她说这里的电脑广告制作有很多改进的空间,我说,我更想听你说的是有关中国古画的故事,并且告诉她,她当年孤孤单单喜欢的那些画,现在成了千万人的内心向往,她轻轻地笑了起来,她感觉很开心。在现代生活迅行的中国人,必然会以一颗沉甸甸的心,回顾过去。吴德蕙想到过吗?虽然她设想过她还是愿意成为当年那个吴德蕙。“未说当年已动容,青春留落宋元中。曹衣出水飘飘举,吴带当风脉脉工。十指纤樵千古色,一心丹染万绢红。重逢不见风神别,动若飞鸿静是虹。”我写给她这首诗,内中最好的句子大概就是“青春留落宋元中”了。

陈鹏举

载于上海<<解放日报>>2004611


我的画家朋友

照片说明

1。我有一年回上海探亲,我俩一起去宋庆龄墓地拜,左边是吴德蕙,照片系我丈夫所照

2。挂在睡房的那张仿古画,我没有化大价钱去配镜框,找了一个老祖宗留下的西式画框,主要是为了配合家俱

3。吴德蕙的工作照,尽管很朴素的样子,我觉得她仍然有张爱玲笔下女子的气质

4。吴德蕙送我的一张玉照,那时她已在纽约安家了。

 


 

我的画家朋友


这是蕙蕙在2011年圣诞时为纽约大教堂做的音乐会广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朋友的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