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柴(140):《柴窑大仙瓶》的热释光测定结果

标签:
chai-yao柴窑chaiyao热释光测定tl-dating |
笔者曾公布过一件自己认可的五代后周柴窑器
该柴窑器公布后受到许多网友的质疑,特别是“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的“柴研索”更是居高临下,“一身正气”,对笔者认可的这件柴窑器口诛笔伐,还专门在“东方古美术网”发帖打笔者这件柴窑器的假(见:http://www.dfgms.com/viewthread.php?tid=52272&;extra=&page=1&sid=I02n70
为了获得本柴窑器是否到代的科学证据,笔者两个多月前让牛津鉴定公司对该器做了热释光测定取样(图2)。在取样时,牛津鉴定公司的人问我说:“你估计你的这个蓝色花瓶是哪个朝代的?”,我说可能是晚唐或五代时期,并说自己做热释光的目的主要是想看看这个器物是否烧造于1000多年前。
牛津热释光测定一般三周后就能拿到结果,可是,我的这个东东的测定却花了10周多的时间,今天刚拿到牛津鉴定公司的“热释光分析报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牛津热释光鉴定证书(图3)。该证书上说:本器最后一次受烧时间为500-900年前。就是说本人认可的这件柴窑器为500-900年前烧造。
五代后周柴窑烧造年代最迟应在1054年前,而本人的柴窑器按900年前算,还相差154年。这样的热释光测定结论是否可以断定本人所认可的柴窑器不到代呢?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
原因有二:第一,牛津鉴定公司实验室主任
总之,就按500-900年前烧制来看,本柴窑器断代区间是从北宋晚期至明初。本器看似孔雀蓝窑器,但从古拙器型,施釉不匀,外施蓝釉,内施黄釉到棕褐色化妆土的应用等特征看,它与宋元明三朝的孔雀蓝器都不同,而是更像唐五代之物;再考虑到热释光对本器胎土测定的难度和误差,本柴窑器断代到五代应毫无悬念。所以,笔者坚信此《柴窑大仙瓶》应该是真正的至今世不一见的五代全蓝窑器,也即从明代后就世不一见的五代后周柴窑器。
图1.《柴窑大仙瓶》整体观
http://s10/mw690/0023BVdRgy6L4kqkqOl99&690
图2.《柴窑大仙瓶》底足,可见两个热释光取样孔。
http://s12/mw690/0023BVdRgy6L4krVtaPfb&690
图3. 笔者的《柴窑大仙瓶》的热释光鉴定证书,在这份证书上没有
CONSISTENT(相符) 或
INCONSISTENT(不相符)的内容。牛津鉴定公司这样做是出于慎重考虑,为该柴窑器的更准确断代留下了商榷的余地。另:由于缺少了这一项内容,在鉴定书的左下角就不能使用UKAS认证标志(蓝色框图)。
http://s16/mw690/0023BVdRgy6KwI3yv6vaf&690
图4. 雅昌网友的热释光鉴定证书。红线圈内:CONSISTENT with the suggested period of manufacture (与预期烧造年代相符)
�
http://s9/mw690/0023BVdRgy6KtUoUjcA58&690
�
�
图5.中藏网网友的热释光鉴定证书。红线圈内:INCONSISTENT with the suggested period of manufacture (与预期烧造年代不相符)
注:图4.和图5.分别引用了雅昌网和中藏网网友的图片,在此一并致谢!